《2018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2018-04-24 浏览数:4月23日,由我院组织编撰的《2018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我院新闻发言人、副院长白宽犁发布《2018年陕西蓝皮书》的主要信息,并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牛昉、文化研究所所长王长寿、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谷孟宾、科研处处长王建康答记者问。省新闻办副主任安广文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上,白宽犁副院长介绍,《陕西蓝皮书》是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原创性、实证性、专业性、连续性年度智库产品,主要是反映专家团队对每一年度陕西各领域发展态势与未来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本次发布的《2018年陕西蓝皮书》包括5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8)》、《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8)》、《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和《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8)》,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8年陕西蓝皮书》是以社科工作者实地调研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科学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归纳后,形成的有关陕西发展的一系列理性研判、客观总结和审慎预测,并对科学破解发展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给出了兼具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目标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8)》认为,2017年,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持续增长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粮食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实现产量增产。工业增长稳中有进,高技术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领头羊,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稳定增长,文化产业投资持续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市场消费持续加快,城镇消费市场发展活跃,增速加快。对外贸易持续向好,全省贸易顺差呈扩大态势。财政收入和支出较快增长,科学技术的财政支出增速最快。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经济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工业生产压力凸显,制造业行业投资减弱,居民经营性净收入增长放缓,经济增长赶超压力加大。在当前经济平稳增长的形势下,陕西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预计2018年陕西经济在提高增长质量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速,仍会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8)》建议,2018年,陕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面向新时代的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市场活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协同共进目标。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8)》对2017年陕西社会建设诸多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回顾陕西奋力追赶超越、落实“五个扎实”进程中在社会建设各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今后的发展探求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治理举措。《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8)》共包括“总报告”、“年度热点”、“专题报告”、“区域研究报告”、“民意调查”五个部分。“总报告”指出,2017年陕西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全方位、全社会助力脱贫攻坚,明确新时期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全面发展,社会形势稳定。展望2018年,陕西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按照“五新战略”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出台更多新举措,着力解决社会和民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创造陕西人民的美好新生活。“年度热点”部分对陕西产业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政务公开及行政效能建设、就业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专题报告”部分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残疾人精准扶贫、公益慈善、婚姻家庭、传统村落保护、大学生“校园贷”等10余个领域,对陕西社会建设、社会治理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区域研究报告”对陕西人口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社会组织以及陕南健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民意调查”部分包括2017年社会热点焦点事件公众调查、公众对追赶超越的认知、公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与社会发展期待、网络舆情发展等,直接反映了陕西公众对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态度和回应,充分反映了当前社会舆论的趋势和特点。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认为,近年来,陕西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取得一系列的成就,但与实现文化强省的大目标相比,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要求相比,与陕西丰厚的文化资源、科教资源以及突出的区位优势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来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空间及潜力巨大。“十三五”时期,陕西要实现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的发展目标还任重而道远。《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8)》建议,陕西文化产业要围绕“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融合“文化+互联网”培育新的增长点,“文化+金融”解除文化企业后顾之忧,“文化+科技”赋予文创产品生命力,“文化+创意”拓展文化产业的广度与深度。借助“一带一路”契机,以文化自信为根基,开拓“文化+”的广阔空间,探求跨界融合的多样化路径,陕西文化产业方可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才能实现从“增量”向“提质”跨越式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报告(2018)》围绕“反映建设进展、预测未来趋势”的基本思路,继续以年度建设进展为主线,以盘点记录该文本发布以来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各项具体进展为主要内容,并结合最新的形势来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全书汇集了西北、西南地区社科院、大学和政府部门共20多位研究丝路经济带的学者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总报告,立足丝绸之路经济带全线建设,全面跟踪和反映了2017年度“五通”建设的现状和进展,分析预测了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分报告,主要围绕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经济领域的建设展开,汇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贸易合作、电子商务、开发性金融、设施互联、旅游合作、农业合作、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专题报告。第三部分为国内合作篇,主要围绕西北五省区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西北段总体情况以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分省区建设情况。第四部分为国际合作篇,以“凸显西北”为特色,主要对与西北区域相关度较高的三条国际经济走廊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具体包括中国-中亚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跟踪研究了欧亚经济论坛以及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发展情况。
《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8)》认为,陕西稳定推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常态化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在我省深度贫困地区,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相关政策文件,从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帮扶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针对下一步我省脱贫攻坚工作,《陕西精准脱贫研究报告(2018)》建议,坚持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纳入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把解决温饱和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近期开发同增强农业后劲紧密联系起来,坚持以短养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系统推进,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夯实脱贫根基;抓好产业扶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脱贫攻坚;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全方位帮扶体系,推动社会扶贫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三变”改革,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缩小城乡社保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