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主要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主要观点
发布时间:2010-06-03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3343次  分享到:

  一、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1.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2008年,增速放缓。经济的平稳发展为陕西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增速不断加快,对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支持。 

  2.就业问题持续得到社会高度重视,就业形势好于预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重点关注返乡农民工、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相继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了就业压力。就业局势与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情况好于预期。

  3.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八大工程”效应逐渐显现

  (1)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比较完善而成熟的基础上,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宝鸡首先试点。医疗社会保障方面,提高了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层次,西安、宝鸡等4市启动了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提高了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2009年,陕西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以重大项目带动推进。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等。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增强。陕西通过积极实施中、省重大教育项目,特别是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中小学条件装备、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民生建设力度加大,“民生八大工程”效应凸现。2009年是陕西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极为关键的一年。陕西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全省“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总投资403.72亿元、73类、37140个民生工程项目。通过“民生八大工程”的有效实施,各项事业覆盖面加大,城乡均衡化发展,民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2010年陕西社会发展的展望与对策建议

  2010年由于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存在,陕西将面对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新问题。《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为陕西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认为,2010年陕西应:(1)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2)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3)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2009-2010年陕西社会舆情报告

  2009年,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的主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民生八大工程”稳步推进,社会发展总体评价积极。调查显示,有六成多的人对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有11.8%的受访者认为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很快,51.3%的受访者认为发展较快,二者相加达到63.1%。

  2.“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得到积极评价;“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相对评价较低。

  “实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深得民心。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全省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投入,狠抓区域治理和节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其中西安的良好天气创近年来新高。

  “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要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确保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3.对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评价积极、正向,最高的是“对外开放力度”,“社会和谐度”列第二位。陕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工程的实施,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贫有所助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作为发展的重点,极大地推进了和谐陕西建设的进程。“公众社会信心”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在调查结果中居第三位。

  4.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

  “就业压力”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但从频次上看,仍排在第一位,依然是最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住房问题”由2008年的第三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二位,选择比率也由30.4%提高到39.3%,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改善“住房条件”2009年得到更多受访者的关注,表明受访者对这一问题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贫富差距”由2008年的第四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三位,选择比率由28.9%提高到38.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足以表明贫富差距仍然是陕西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社会保障”不仅在排序上有所下降,由2008年的第二位下降到2009年的第四位,同时选择的比率也由31.5%下降到27.5%,表明陕西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贫富差距”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也是目前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5.对陕西社会发展的信心:有接近七成(66.8%)的受访者对陕西未来社会发展很有信心(16.8%),或者较有信心(50.0%)。

  四、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的评价

  1.对“民生八大工程”实施状况的整体评价:有较高的认同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切、最急迫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2.对“民生八大工程”主要领域的评价。满意度较高的依次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满意度较低的是支持社会化养老和建立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

  3.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的认知度。了解程度基本上都超过40%;选择“很了解”的项目有: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支持救助管理站建设、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搞好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支持社会化养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4.对“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广大人民群众是八大民生工程的受益者。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把发展劳动力市场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给农民工提供了发展机遇。社会保障工程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看到了希望。计划生育项目的实施,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从中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许多农民得到了实惠。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使农村饮用水条件正在追赶城市,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市民看齐,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陕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1.陕西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现状

  2009年医改的10项重点工作包括:(1)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2)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信息管理系统;(3)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5)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7)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8)加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9)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10)探索统一的医保体制试点工作。

  这10项工作分别取得了如下进展: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较2008年增加了30多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再创新高,2009年达到9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参保人数增副巨大,较2008年增加了200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点工作启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展开;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展开;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全面启动。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陕西的影响

  新医改对陕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1)新医改将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将增进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3)有助于做大医保蛋糕,优化参保结构,实现医保制度的良性运营;(4)将在更大程度上缓解陕西群众“看病贵”问题;(5)将解决陕西群众“看病难”问题;(6)“新医改”有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7)可能带来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