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时间:2007-12-28         来源:文化研究所    访问量:4777次  分享到:

  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经济强、科教强和文化强实施建设西部强省的关键时刻,十七大报告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目标,非常及时适时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空前高的位置,为陕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最好的大环境。陕西要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建设西部强省,必须准确把握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个关键任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是一个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不同层面的多层次的有机整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要积极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加强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理论,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和为贵”等儒家思想和道德文化精髓的同时,汲取民主、科学和法制等当代人类公认的价值准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要塑造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接受先进技术知识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西部强省,要靠全省3700万人去实现,建设和谐陕西、培育和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至关重要。文化建设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落实人们的文化发展权力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的科技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为建设西部强省持续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文化建设可以提升人们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全社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文化建设所形成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构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能够持续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培育人们的优秀品质,这些都是经济和科教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撑。在加大对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要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要特别重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陕西拥有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哲学、创造力和生命力。陕西文化的发展应该自觉地植根于这个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要加强对陕西传统文化资源的认真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过去只适应农业文明,而不适应已经进入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些传统文化要勇敢的予以摒弃,对传统文化宝藏中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要积极加以继承,使之发扬光大;对外来文化既不能生吞活剥,照搬硬套,又不能一味的拒绝,要通过接触、传播和交融,适时地、多维地、创造性地将对方的优秀文化要素转化为自身发展的营养,使自身文化发展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不仅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而且要为文化产品赋予鲜明的民族、思想、内容、形式和美学特色,为文化产品提供特殊的文化魅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与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物质生产中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同时,文化发展中吸收的经济成分越多,科技含量越高,文化的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力就越大,渗透力就越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知识智慧以及创新能力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说,文化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因素。 
  文化事业是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同化优秀域外文化,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思想觉悟、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纯化和优化社会风气、生产秩序、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并能给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为目的的文化建设。文化事业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以非营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领域,涵盖了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刊、演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诸多文化领域。它在积累、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事业的建设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产生的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发展文化事业,一方面要加强各类文化场、馆和文化设施建设,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文化产业已经被公认为经济领域中最有活力、最具有创新意义且能获得丰厚收益的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陕西是文化大省,文化资源和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近年来,通过对全省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我省文化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初步构筑起以西安为中心,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板块联动,以文化旅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娱演出、网络文化为发展重点,以八大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为支撑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品种全、规模大、起点高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品牌,先后推出了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周、秦、汉、唐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以延安革命圣地、西安事变旧址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品牌;以秦腔、陕北民歌、皮影、剪纸、泥塑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品牌;以法门寺、大慈恩寺、楼观台、白云山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品牌;以华山、太白山、黄河壶口瀑布等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品牌;以仿唐乐舞、西部影视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品牌,较好地反映了陕西的文化特色。2006年,全省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占全省GDP的6%左右,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意识,从战略角度谋求全省文化产业在高层次、全方位上的新突破。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文化产业技术升级。要以西安软件园为依托,大力培育、扶持软件设计、电子出版、网络游戏、卡通制作等产业,抢占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制高点。要构造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市场微观主体,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结构;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包括发展文化产品市场、文化要素市场和文化市场中介组织;要建立文化宏观管理和市场监管体系。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要求,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副研究员  王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