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的经济影响:一个灾害经济学的分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汶川大地震的经济影响:一个灾害经济学的分析
发布时间:2008-06-25         来源:经济研究所     访问量:5257次  分享到:

 


  大地震会刺激经济增长吗 

  资源是稀缺的。从整个经济体来说,在既定的资源禀赋制约下,必然会形成一定的潜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某种生产要素减少了,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向内收缩,整个社会所能享有的财富必然会减少。汶川大地震使受灾地区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种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都减少了,所以,短期内一定会对当地经济造成直接的冲击,这是不容置疑的。尽管灾后重建的确会刺激某些行业的增长,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财富却实实在在地损失掉了。 

  大地震发生后的市场反应 

  以帐篷为例。大地震会使帐篷的需求曲线向右急剧移动。而帐篷的供给受制于原有的生产规模,短期内很难扩大,因此,帐篷的供给曲线短期内很难向右大幅度移动,其结果就是帐篷的市场价格短期内会被急剧抬高。如果不加管制,帐篷的价格会因短期内巨大的供需缺口被抬高到吓人的地步。然而,我们都知道,直接的价格管制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因为,这种干预会扭曲价格的信号传递作用,不利于激励帐篷生产厂商扩大生产。而且,实际上,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和随之产生的巨大的监管成本),这种价格管制政策也是难以奏效的。 

  大地震发生后的政府行为及其经济效果 

  价格管制还是价格补贴?经济学已经证明了价格管制是一种缺乏效率的政府行为。可替代的一种方式是进行价格补贴,就是说不进行直接的价格干预,而是对灾民或者企业进行一些补偿,从而达到减轻灾民或企业负担的目的。 

  灾民安置问题。政府大包大揽的“父爱式”的关怀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灾害救助机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当年财政收入的1/6到1/4,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仅靠政府的力量救灾的话,在资源稀缺的约束下,必然会相应减少政府在其它各方面的投入。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较完善的灾害保险体系的话,就会起到分散风险,减轻压力(包括政府、社会与家庭各方面的压力)的作用。从长远来看,灾害保险体系这种机制更为持久有效,可以适应建立灾害救助长效机制的需要。

(作者:经济研究所 于宁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