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小梦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社科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社科文苑
大时代小梦想
发布时间:2014-04-04         来源:经济研究所 作者:屈晓东    访问量:8001次  分享到:

每个人的心底都埋藏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却总忙碌于生活而不自知。一旦被触及,则展现的完整和清晰,包括每一个细节。其中的酸甜苦辣,翻江倒海,令人沉醉流连,一种久违了的温暖蔓延。回望自己从1997年离开家乡到县城上高中,到2000年来西安上大学,再到2004年去湖北襄樊工作,2006年考上西北大学研究生,2008年结婚生子,2010年到社科院工作。这16年一路走来,有艰辛,有困惑,有付出,有辛酸,有感动,有无助,有抱怨,甚至也有愤怒,百味杂陈都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有滋有味的人生历练。这16年一路走来,很多的偶然窜在一起成了今天的必然。三十余载,从重庆到西安,从上学到工作,自始自终从未放弃梦想,每每闲暇回忆,总有甜蜜幸福,成败感叹。叹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外表收入都变化了,但内心的梦想依旧。

最近常常在想30年过去了,似乎是有必要理出一点头绪来,好说服自己:年华没有虚度。可是,究竟什么是“没有虚度”?虚,是什么,那个虚的反面,又是什么?年少的时候,真,善,美,在所有的梦境里,散发着夺目的光。我是真的在思念中学么,还是,我只是在思念二十年前的自己,抑或,我只是在思念曾经有过的青春?中学时候的每一寸绿地,是不是都代表着无邪和纯真,是不是都辉映着梦想,而消失在那片绿地上的大大小小的故事,是不是都牵连着不了的情缘?触摸有关中学的记忆,宛如抚摸昨天的日记,又像是在复习人生最初的梦想。谁说时空,永远无法超越?所有锦绣的年华,载着生命最初的梦想,化作了一阵阵微风,把梦想的气息,送到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我的故乡是重庆市梁平县一个美丽的小村落,因山似屏障、水似锦缎而得名“屏锦”。那里有连绵的群山,深沉而厚重,那里有欢快的小溪,平静而简单。老家门前有条小河,记录着童年的春夏秋冬,记录着我们家庭的喜怒哀乐。从2004年参加工作后,有近10年没有在家乡过夏天了,记忆中总是故乡冬天的潮湿阴冷,一家人烤火,吃火锅,心底很暖和。今年夏天回家,感受着夏的热辣和豪爽,晚上还可以听到窗外的蛙声,闻到窗外的稻花香。没有电脑的晚上,窗外蛙声一片,非常有节奏,自己也得以梳理心情。

大时代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也由每个人的梦想构成。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奋斗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个人圆梦才成为可能。父亲是农民,当过5年兵,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但父亲确是非常有智慧和头脑的人,懂得很多朴素而又真切的人生道理。“家有良田,可能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被火烧掉;只有脑子里的知识,水淹不掉,火烧不掉,小偷偷不走。”这句话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父亲说的。虽然是农村的女孩,但是父亲很重视对我的教育投资。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我,要自立,要学知识才有出路。父亲告诉我农村孩子的三条出路,读书,当兵,打工。这三条路中对女孩子来说,只有读书的可能性大些。父亲是勤劳、忠厚、朴素的,早在1993年,市场经济在我们那个小镇刚萌芽的时候,父亲就开始做小生意。这为家庭积累了财富,也为我和弟弟上大学提供了经济支撑,更重要的是给我和弟弟树立了奋斗的范例。在父亲的支持鼓励下,我和弟弟都考上了大学,并分别在不同的城市成家立业。

记得2000年从重庆到西安上学坐火车需要30多个小时,在过秦岭时要装两个火车头,一个前面拉,一个后面推。26岁的时候结婚,步入了婚姻,就像长途跋涉的火车加了个火车头。2000年刚踏上西安这片土地时,西安在我眼中还只是历史书里所说的十三朝古都、一片神秘的土地,现在的西安却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是给我汲取营养的土地。在这里,我的知识面拓展了,我的视野更广阔了。在这里,我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体会到身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助,第一次尝到了不被认同的尴尬,第一次体会到经过自己努力后收获的喜悦。在这里,我收获了很多,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爱情,收获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一步一步坚实的付出,忙碌着也快乐着。

政府为乡村和中小城市创造出一定的特色优势,均衡城乡之间的社会福利、教育资源,将会促进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到时候,人们就不再是怀着“城市梦”一味的往大城市潮涌,很多人可以怀着“田园梦”到二、三线城市定居发展。从2012年起,以公平为目标的社会福利政策更深入的在城乡推进。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养老、低保、医保等向社会低收入者倾斜,缩小贫富差距,让穷人和社会弱势人群,平等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优先解决农民工二代的市民化问题,改进教育、医疗、工作、住房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保障,促进其提高工作技能,融入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也将改变长久以来“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当前的人口流动是单向的流动,从福利低的地区向福利高的地区流动,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如果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如果在义务教育与高考方面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发展机会平等,那么更多更广层面的农村孩子的教育梦想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