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羊”的文化-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社科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社科文苑
关于“羊”的文化
发布时间:2015-01-23         来源:强 则    访问量:11140次  分享到:

羊是一种本性驯顺、易于管理的动物。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就已开始牧羊狩猎。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所起的作用甚至超过了“龙”,“三皇”中的伏羲、神农最早都以“羊”为部落图腾。据考,伏羲曾受“羊角柱”启发而发明了“八卦”,尧舜时代的大法官皋陶曾借助独角神羊断案,实现了古代司法公平,留下了皋陶敬羊的佳话。先秦时期,人们归纳总结出了羊的两大特性,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的“跪乳”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的生动表达,并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的典范。羊的外柔内刚则被引申为美好的秉性,如《诗经•召南》中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之说。

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可见“美”是由羊大而味甘而来。此外“羊大为美”在三皇时代还指疆域辽阔、人民驯顺如羊。古代西北多羊少鱼,东南多鱼而少羊。从鱼从羊的“鲜”字,援引了羊的“驯顺”特性,意指厨师们在厨师长的带领下像羊群中的每只羊专心吃草那样各司其职,整个厨师团队像羊群那样驯顺地劳作。“鱼”和“羊”联合起来表示厨师团队熟练而顺畅地准备鱼宴。《三字经》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其中“善”字从羊,以“羊言为善”,比喻人性如羊。

源远流长的羊文化,在中国成语典故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展现。成语“爱礼存羊”,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意为尊崇古礼,连祭礼的羊也保存不舍,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成语“羝羊触藩”,出自《周易•大壮》:“羝羊触藩,赢其角,不能退,不能遂”,意为公羊的角套在篱笆上,进退不得,比喻进退两难。成语“羚羊挂角”,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比喻诗的意境超脱。成语“舍策追羊”,出自《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意为放下手中的书本去寻找走失的羊只,比喻发生了过失之后,可以设法补救。

羊对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羊最通俗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祥瑞”,在古汉语中“羊”与“祥”通用,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古人年初在门上悬羊头,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礼,都是取其吉祥之意。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有时“吉祥”还被直接写成“吉羊”。

中医阴阳理论认为生命从正阳开始,到正阴结束。“三阳开泰”意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万物新生之始”。《辞源》中注解“羊”通“阳”。因此,三只羊在一起仰望太阳的图案也即“三阳开泰”,“三羊开泰”和“三阳开泰”都是吉祥之意,成为人们称颂岁首或在岁首互相祝福的吉利之语。人们把母体孕育胎儿的胞衣称为“羊膜”,滋养胎儿生命的液体称为“羊水”,也源于“羊”与“阳”相通,表示孕育生命的起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