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勤廉文化之源 树党员务实之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党建工作

您的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探勤廉文化之源 树党员务实之风
——支部活动走进岐山
发布时间:2015-11-11         来源: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    访问量:6040次  分享到: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10月20日,我院机关党委、文化产业与现代传播研究所、离退休处三个支部一行共21人来到岐山,开展了以“探勤廉文化之源  树党员务实之风”为主题的支部活动,全体党员参观了岐山县周公庙勤廉教育基地、五丈原诸葛亮庙等地,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探寻勤政勤廉的文化根基,接受勤廉思想教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家首先来到位于城南的五丈原诸葛亮庙,该庙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一代先贤诸葛亮而修建的祠庙。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安静有序参观,从“出师表”、“三顾茅庐”到“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生前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死后丧葬力求节俭,墓穴只容一口棺木,入殓时着平时便服,没有任何陪葬品。”诸葛亮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以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诸葛亮勤政廉政的思想和实践及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党员爱岗敬业、奋勇前进,是我们党员反腐倡廉教育的好教材,值得好好学习。

勤政廉政,爱民顺民

宝鸡勤廉教育基地位于岐山县周公庙,是宝鸡市纪委监察局和岐山县纪委监察局在充分挖掘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历时两年建设的。全体党员参观了基地古代馆和现代馆两部分,在古代馆,大家认真听取了周公、召公、太公(周三公)制礼作乐、勤政爱民、修德理政等历史事迹后,纷纷表示勤政先祖——周公 “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的勤政思想,廉政始祖——召公“敬德保民、甘棠诀诉”的廉政思想,以及姜太公爱民顺民的高尚品格都是党员们学习的榜样。现代馆则以生动的图片和翔实的资料回顾了我党几代领导人的廉政思想,典型案例剖析给人以警示和教育。在基地道德课堂,大家观看了廉政教育纪录片,对周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勤政廉洁等核心价值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走出书本,走进现实

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与县政府工作人员围绕“区域规划编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从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创新体制机制、规划编制新模式等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规划编制面临的趋势和挑战。途中还参观了全省渭河治理样板——岐山芦苇生态景观长廊工程,听取了有关人员对堤防加固、整治河道、治污环保等工程实施情况的介绍,感受渭河整治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带来的渭河巨变和新渭河魅力带给百姓的生态福祉。

围绕中心,创新形式

此次活动表明支部活动的内容设计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找准与实际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将求实的作风落到实处;同时,支部活动的形式设计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才能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活力。此次活动做到了五个改变:一是改变了以往支部“单独作战”的活动方式。通过三个支部联合开展活动,增进了部门之间,特别是科研与行政部门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增进了同志间的友谊,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改变了以往支部活动只有党员参与的现象。邀请非党员同志一起参加活动,扩大了组织生活的覆盖面,使党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三是改变了以往支部学习“集中起来,关门讨论”的做法。实践表明,组织生活走出单位,学习方法更加灵活,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党员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情绪就更高,学习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四是改变了以往“学党史促党建”的单一形式。在往日重温党的历史,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足迹”做法的基础上,注重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勤政勤廉的营养,利用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提升党员的思想道德素养;五是改变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科研工作状态。科研工作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走出书本、走进现实,科研接地气,才能贴生活”,将科研工作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科研人员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将“三严三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