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中国故事中的侠骨与柔情-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社科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社科文苑
《刺客聂隐娘》:中国故事中的侠骨与柔情
发布时间:2016-03-24         来源:文学艺术研究所 作者:韩红艳    访问量:7614次  分享到:

电影《刺客聂隐娘》来自于唐裴铏所撰《传奇》,但是两者不大相干,只是取了其中的名字和大体的社会背景,情节却改得面目全非。然而可贵的是保持了唐传奇的神韵,亦保持了刺客的气节,以一种简洁的文风去演绎电影的魅力。它是个地道的文艺片,难怪导演侯孝贤的妻子抱怨他拍的电影不赚钱;它不是香港电影的武侠套路,讲究打得起劲,观者看得热闹;也不是我们被大众媒体培养的好莱坞大片,热闹和简单的情节,不用去思考只是去娱乐一番。因为超出了观者的期待视野,有人觉得沉闷寡淡,有人觉得云遮雾绕看不懂,有人觉得好看深刻。

历史上的刺客从来都是神秘莫测,杀人于无形,刺客大多数与侠义关联,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为刺客扬名,他们的信条是“士为知己者死”。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荆轲刺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一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千古留名。李白在《侠客行》中也称赞刺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如果以古人的眼光来看,电影版的聂隐娘绝对是一个地道的侠客,在爱恨情仇和家国大义中挣扎与抉择,最终还是战胜了儿女情长的怨恨,保全了国家大义的慷慨。

《传奇》中的聂隐娘充满了魔幻色彩,她骑的毛驴是用纸变成的,她本人还可以变成一只小蚊虫藏在刘昌裔身体内,杀死了刺客空空儿,能未卜先知,预测福祸,是一位会法术的奇女子。电影版的《刺客聂隐娘》抛弃了这些玄门法术,情节复杂得多。电影中藩镇林立,与大唐朝廷作对,三股势力在藩镇魏博相互较量。第一股是嘉诚公主一派,嘉诚公主嫁给田季安的父亲,她弹着琴监视着魏博宫廷的一举一动,期盼着天下和平。嘉诚公主的双胞胎姐姐嘉信公主,也就是聂隐娘的道姑师父,主张暗杀田季安以保朝廷的安宁;第二股是田季安的正室元氏一族,暗中筹谋占有魏博;第三股势力是魏博中主张对朝廷强硬的一派,并且想吞并周边领土。本来,聂隐娘与田季安从小青梅竹马,在嘉诚公主安排下已许婚约,结果却被元氏夺爱。道姑只好把聂隐娘带走,后培训成杀手,替朝廷清除田季安这个隐患。但是,母亲聂田氏告知聂隐娘,杀掉田季安将使元氏一族乘虚而入,魏博会大乱,民众要流离失所,不能杀田季安。聂隐娘的舅舅、军队统帅田兴不同意田季安与朝廷作对,被发配凄苦之地。聂隐娘的父亲聂锋护送田兴前往他处避难,遭到元氏一族的暗杀。聂隐娘和一个负镜少年救下了聂锋和田兴。元氏在府内清除异己,田季安妾室胡姬差点被杀手空空儿以纸人阴术拿去性命,幸亏有聂隐娘救了一命。她放弃了刺杀田季安,并与师父说明不杀的道理。了结了一切恩怨后,她与负镜少年远走他乡。电影讲的故事表面上看似简单,内在却是矛盾重重。

读完了小说再看电影,觉得《刺客聂隐娘》画面美轮美奂,借鉴了古典绘画的风格,散发着大唐的气韵,呈现着唐诗圆润的意境。我喜欢那种极致的漂亮,一如我喜欢《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纯真年代》的画面一样,散发出油画的光芒,让人禁不住凝神而望。而《刺客聂隐娘》是一幅中国山水与人物画的经典呈现,暮色苍茫的山水画与温婉细腻的工笔画交汇。影片最开始交代背景的时候,出现了黑白画面,让我很是诧异,仿佛是怀旧般让时光倒转。而后镜头中出现了女子对镜贴黄花的娴雅,雍容华贵般地掺杂着慵懒。聂隐娘回家后,换上娘亲做的水墨画般的衣裙,公主般娇美。其实每个女人的内心中都是母亲的乖女儿。公主在花园中温柔地弹着古琴,与送别的悲凉形成对比,却有着虢国夫人游春图般的雍容,映衬着韩载熙夜宴图的狂欢。而后远走他乡的孤独,似《秋思》般枯藤老树昏鸦的孤独。野地中矗立的农家小屋和湖光山色,这般田园风光最惹人爱怜。而宫廷的后室,纱帐帘动红烛映照,男女的欢愉恩爱,一切尽在不言中。处处是画,于无声处胜过千言。画面是古典的雍容,在腥风血雨中是风轻云淡的从容。宫廷的风云,后宫的争宠,江湖的暗杀,师徒的反目,在树影晃动中,在长发飘动,在山间云雾飘荡间,刀在动却省去了血腥,面具破碎在地,已然决出高低胜负,各自走人。

古人讲故事干净利落,此电影深得唐传奇的简洁明快,是一篇干净利落的“文言文”,文风是冰山风格,大部分都在言语之下藏掖着,白描而有余韵。电影的叙事留白处处,影片中的台词、对白也与众不同。人物很少发言,即使主角也只有寥寥数语,全片大体就十几句台词,不超过二百多字的对白。其他的主要角色,甚至在电影中毫无对白。按常理该有的话,也在画面的呈现中,让一切都不言不语,这的确需要我们细细地琢磨人物的精神气质。它是我看过话语最少的影片之一,而且全是“文言文”,力图模拟唐朝人物的说话方式。演员的冷面配上沉默寡言,刺客如此高冷的不食人间烟火,只能在动作和情态上去思量。影片太安静了,就是为了衬托宫廷中风雨欲来的动静。没有台词的长镜头画面中,时常有阵阵的鼓声夹杂,揪住人心的慌张。让寂静下有风暴,让热闹下有寂静,两厢成趣。

江湖有侠义,侠骨有柔情。刺客自有柔情之处,聂隐娘去杀一个男子,却看到他和自己的孩儿玩耍。那个人此刻不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而是一个慈爱的父亲,逗着小孩儿,画面美得不忍让人去破坏。聂隐娘那时候没有去杀他,不忍心孩子目睹父亲的惨状。她是柔情的,即使在那冰冷的面孔下,还有柔情相伴,或者自己从小没有了父母之爱,在看别人家的亲情时候,也是动了恻隐之心。聂隐娘最柔的儿女情长体现在她回家后,得知青梅竹马的田季安娶妻,而众人都觉得对不起她,她用装玉的锦袋掩面痛哭,看不到泪却知道她的苦痛。她在途中被人所伤,负镜少年救了她的性命,给了她一个以身相许的理由,却没有风花雪月般的缠绵,只有相许牵马走天涯的江湖快意。结尾是中国式的团圆,一个高冷女子,没有杀了初恋,没有让孩子亲眼目睹父亲死去,没有让国家动荡,没有让民众处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这是一个经典的侠义传奇,其实和英雄抱得美人归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主角而已。

青鸾起舞,顾影自怜,你看或者不看,电影就在那里,不需要那么激烈的批判,也无需人无聊的想睡。只是自己的喜好罢了。朋友小彭说这个电影她看了五遍,大约花费了一百多元。她在仔细琢磨剧情中的镜头运用,电影中的主题曲,人物的对白,直到自己最后能全然领悟。这大概是最铁的侯孝贤粉丝,她说就是喜欢他的与众不同,一如当年喜欢他的《海上花》一样。一个画国画的朋友也说,美人如玉,电影如画,应当心无旁骛地去看。不是大众文化的喧闹和娱乐,将人吵闹得失去了思考。而整体上恍若影片中的一把古琴,自在优雅,与生命的呼吸一起,在舒缓中,从容不迫。

(原文刊登在《文谈印象》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