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研究的最新成果-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社科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社科文苑
老子研究的最新成果
——简评《老子辨正》
发布时间:2016-09-13         来源:张忍成    访问量:8763次  分享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西平撰注的《老子辨正》,依据他独特的实践和体悟,不断探求《道德经》的玄言秘语,破解奥妙,不刻意求新而章章多有新见解,尊重前贤而不断地补正前贤,是老子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新成果。可谓是慧眼诠“道”,博览释“老”。  

老子以《道德经》享誉海内外,王西平先生在《老子辨正》中慧眼独具,广征博考,认为老子所讲的“道”,它和人的意识、心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切都要不违背“道”的原则。《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历代注家大都认为老子是讲法术的,王蒙先生的《老子的帮助》也认为“这一章的将欲如何、必固如何,偏于道术,偏于实用”。其实这一章着重讲物极必反以及张与合、强与弱、兴与废、予和取相互转化的辩证之理,教人善察变化之机,反对穷兵黩武,以强凌弱,而支持必要的“柔弱胜刚强”。这一章是延续前两章对道的品格、道的作用的论述而深入一步阐发“道”的德性。著名作家、道学研究专家韩起在为《老子辨正》所写的“序”中说:“在训释《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时,他才摆脱诸家成见,将‘柔弱胜刚强,鱼不脱于渊’,作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渊’后用句号。使下一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独立了出来。这一个句号,意义非凡。他将道和器分离了。使整个《道德经》的立论统一了起来。”  

老子曾做过周朝廷的守藏史,对“道”的发现与体悟,不同凡俗,是凭着他的慧眼“观”到、“阅”到的。《老子辨正》的作者,对《老子》书中这方面的论述,独有发现,特别值得关注。作者遍览历代名家的《老子》研究著述,对照新出土的郭店、帛书《老子》,博采各家之长,正确者给以肯定、引用,着重对误解、错解者予以辨正。屡屡阐发新见,论据充分,以理服人。第三十七章“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一句中的“将”字,历来无解,故均说不清此句老子的本意。本书以先秦典籍为依据,做出了全新的诠释。再如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一句,历来都从“道常无名”处断句,皆误解了老子的本意。本书则从“无”处断句,情通理顺。本书对“有无相生”“和光同尘”等一系列概念做了科学的全新解释,充分认识和评价了《老子》一书的现代科学意义。该著解释落实到字、词、句、段,绝不含糊其词。并对段与段、段与全章的关系,以及全章的主旨给以评析,进而关照章与章之间的联系,探讨了《老子》分章的学问。  

《老子》的发行量、翻译语种在全世界仅次于《圣经》,影响之大可想而知。然而,至今没有一个被大家认同的“通行本”,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憾事!《老子辨正》作者充分论述了校订《老子》文本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校勘、辨正,校订出了更贴近《老子》古本之旧的校订本,这不能不说是对《老子》研究和传播的一个贡献。

关学大家张载曾经讲过,“为往圣继绝学”。王西平先生的《老子辨正》,将学术性与可读性融为一体,可谓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往圣老子有了严谨的诠释和注解。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写了书名,又有众多名家题签、题词、写序、写跋,更使全书蓬荜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