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刊登石英副院长、张宝通研究员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相关学术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三秦都市报》刊登石英副院长、张宝通研究员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相关学术观点
发布时间:2010-01-29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4742次  分享到:

  2010年1月25日《三秦都市报》A5版刊登石英副院长和张宝通研究员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学术观点,内容如下:

嘉宾热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做大中心城市规模迫在眉睫

  一个是伏羲氏的故乡、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一个是拥有十三个王朝“帝王之都”的八百里秦川,甘肃天水和陕西关中地区,现在正以前所未有的紧密度结合在一起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它将有望跻身“国家级经济区”的行列。
  今年两会期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西咸一体化建设发展进程,成为与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背景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
  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在答记者问时强调,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三个重点区域之一,在全国具有独特地位和优势。位于陕西核心地带的关中地区,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万科技人才,以及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许多优势产业。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将为陕西的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09年8月25日西安、宝鸡、铜川、咸阳、渭南、杨凌、商洛、天水8个城市共同签约成立“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人才合作联盟”。8个城市将在人才派遣、人才网站、高级人才寻访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人才开放式共享,形成互利共赢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
  ■2009年9月17日至18日,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带领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程赴甘肃省天水市,围绕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进行了工作考察。在考察中,赵正永强调,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协调,共同行动,加快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
  ■今年两会期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步伐和西咸新区的兴建,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亮点
  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规划》提出,到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国家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一个最大政策是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中央财政对这个地区竞争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以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都会加大引导性的投入。同时,国家支持西安研究设立陆港型的综合保税区,这对西部地区建设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扩大对外开放非常重要。
链接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观点

  “大西安”“大关中”令人瞩目
  石英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社会学会会长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第一次将西咸一体化的概念明晰了,在该规划“城镇体系”一节指出,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商贸物流会展中心、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去年11月24日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几经修编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首次出台亮相。从2010年开始,西咸新区建设将进入启动实施阶段。西咸新区的方案出台,意味着西咸两市,将借助西咸新区最终融为一体。从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将形成西安(咸阳)大都市的格局。“大关中”则是指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完全覆盖了800里秦川即传统的“关中平原”。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部和沿海省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几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区的发展对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无疑对整个西北地区经济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西咸一体化进入快车道
  张宝通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

  现在有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将带动整个大西北的发展。十年前,中央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获批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

  过去,陕西一直存在中心城市太小,核心城市规模不够大,未形成城市体系等掣肘因素,西咸一体化即将兴建的西咸新区的核心,是两座直线距离仅为25公里的千年古都,一座是八水相绕的灵秀之地——西安,一座是中国第一帝都——咸阳。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获批后,做大中心城市规模显得更加迫在眉睫。

  2002年最早提出西咸一体化后,2003年,西咸两地互相对开了公交线路。2006年9月16日,西咸两地通讯本地网并网,咸阳的区号也从“0910”改为“029”,两地固定电话、手机通话开始按照同城标准收费。随着西安地铁的建成开通,西咸新区的兴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西咸一体化将进入建设发展的快车道。

  城市化建设莫忘地域特色
  孙玉萍 (回族) 西安市莲湖区政协委员、红埠街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为陕西的大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形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工作者,我感到非常振奋,但我认为,搞经济建设不要忘记地域特色,比如我们莲湖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还有包括羊肉泡馍在内的各种风味的清真特色小吃,成为古城西安的一张旅游名片,但在包装宣传力度上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开发。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加大对莲湖区街景改造工程,从鼓楼——北院门——大皮院——西羊市——化觉巷的街景焕然一新,由雕塑、街灯和美术画板构成的艺术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使在当地经商开店的回汉各民族同胞都得到了实惠,群众交口称赞。我们希望借开发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东风,让甘肃的游客到我们这投资经商、观光旅游,共促和谐,共谋发展。

  经济要发展观念需改变
  周永乐 西安市雁塔区政协委员、西安雁塔文化辅导学校校长

  实现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包括西咸一体化,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生活的改变,经济的发展,首先是人的意识改变,正像俗话说的“思路改变出路”。一定要克服排外心理,兼蓄并容,要有接纳外省、外地区先进理念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关中农村要改变消费观念,不仅会挣钱也要会花钱。不说边远地区,就是西安郊区,大多数村民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传统,比如有些老年人有病舍不得花钱,攒钱买房子,等房子盖好了,人住进了医院。在这些人心中,只有房子、土地、庄稼这些有形的资产,他们才看得很重,而对人本身的身体健康并不看重,其实人的健康也是一种资产,而且是第一资产。
  再一个就是教育观念问题,在全国百所名校中,西安就占了7所,我们还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众多的科研人才,在西北属“龙头老大”,但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甘肃偏远山区相比远远不够。我曾去过甘肃省山区考察,发现越是贫穷地区的孩子学习的热情越高,接受教育的心情越迫切。我很赞同“规划”中关于教育部分的论述,“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的发展可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本文来源:http://esqb.sanqindaily.com/sqdsb/20100125/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