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受到媒体高度关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我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受到媒体高度关注
发布时间:2010-06-24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5354次  分享到:


  5月20日,由我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受到了境内外新闻媒体高度关注。发布当日,共有26家媒体到新闻发布会现场采访,其中:中央媒体8家、省内媒体14家、境外媒体4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31日,共有47家媒体先后55次报道《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及其主要观点。详情如下:

  西部网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

 

  陕西电视台  陕西新闻联播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预测今年我省GDP增长可达15%


  陕西日报  2010年5月21日1版

《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 魏伟)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5月20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陕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主持新闻发布会。

  《陕西蓝皮书》是由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主要内容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已连续出版11年。《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蓝皮书》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三秦都市报 2010年5月21日4版

《2010年陕西蓝皮书》发布 今年全省GDP增速预计超15%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昨日举行,记者获悉,该《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共3本,对全省发展重大问题及社情民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今年全省GDP预计增长15%-16%

  昨天,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发布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的主要信息。

  就我省经济发展形势,《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

  就业成公众最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009年我省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社会发展受到了社会公众的积极评价。

  与此同时,公众也对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等。《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中国日报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把脉”陕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5月20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就《2010年陕西蓝皮书》所涉及的主要信息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陕西省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于今年4月份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陕西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包括“总报告”和“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4个部分。其中,“总报告”,系统分析了陕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了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经济发展60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10年陕西“三农”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十二五”陕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篇”,主要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宝鸡副中心的率先崛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产业篇”,主要就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包括“总报告”和“年度热点”、“民意调查”、“区域发展”、“专题研究”等6个部分,发布了一系列实时数据、深度解析和严谨建议。其中,“总报告”,全面梳理了陕西2009年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预测了2010年的发展前景;“年度热点”部分,以内需增长、医疗改革、社会工作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网络舆情等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民意调查”部分,主要从公众社会文化价值观,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区域发展”部分,紧贴陕西的区域定位,多视角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发展以及西安建设关中核心型城市等问题;“专题研究”部分,既有关于宏观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又有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度剖析。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宏观视野”、“专家论坛”、“公共文化”、“行业报告”、“区域报告”等7个部分。其中:“总报告”,全面地反映了陕西2009年文化建设概况,对近期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测;“宏观视野”部分,深入研究了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专家论坛”部分,积极为陕西文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公共文化”部分,进行了陕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陕西文化广场建设、陕西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等7项专题研究;“行业报告”部分,包括陕西电影产业、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陕西动漫产业等7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区域报告”部分,发布了宝鸡和商洛两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专题报告。

  

  西安日报 2010年5月21日5版

二〇一〇年《陕西蓝皮书》出炉 为陕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把脉  
今年最重要任务 保增长

  昨日,由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正式亮相,由《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组成。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包括“总报告”、“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四个部分。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旨在描述现状、呈现问题、提出建议、服务决策。全书包括“总报告”、“年度热点”、“民意调查”、“区域发展”、“专题研究”等六个部分,发布了一系列实时数据、深度解析和严谨建议。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全书包括“总报告”、“宏观视野”、“专家论坛”、“公共文化”、“行业报告”、“区域报告”等七个部分。 

  蓝皮书表明,2009年是陕西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上年,但由于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存在,陕西将面对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面新的问题。2010年,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增长。 

  房地产业稳中有升  汽车家电是消费热点 

  本报讯(记者 周立)2010年,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全国经济局面逐渐向好的背景下,陕西经济将会进入快速发展的通道。《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预计,2010年陕西GDP增长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 

  关键词一:房价 

  谈到经济,就不得不谈老百姓最关心的房价问题。尽管国务院、省政府今年出台了房地产业的调整政策,但《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预测,由于西安相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数较低,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将会引发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预计陕西房地产业在上半年的快速上涨后会出现小幅回调,2010年全年仍将维持小幅上涨行情。 

  关键词二:收入 

  多年来,陕西城乡收入水平都大大低于全国平均值。受整体经济形势向好的影响,2010年企业效益状况将会有所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望加快。随着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中心向农村转移,以及陕西“民生八大工程”实施力度加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也将加快。 

  关键词三:消费 

  2010年陕西居民消费将快速增长,汽车类、家电类、居住类商品仍将是消费热点。此外,将大力开发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扩大城市居民日常消费;搞好老年服务工作,培育老年消费品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个性化、时尚化定制消费。 

  关键词四:投资 

  2010年,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将会放缓,而由于经济尚处于复苏阶段,民间投资增幅也将有限。预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率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陕西出口较2009年将会有所改善,但由于陕西进出口总额的基数较小,对于整体经济影响不大。食品类产品有可能成为金融危机后需求状况最先改善的产品,预计陕西果汁的出口形势将会好转。 

  关键词五:产业结构 

  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之前,陕西能源化工产业的产值和实现利润都要占到工业生产的一半左右,金融危机使得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病充分暴露。 

  报告指出,陕西应延长能源化工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提高产业附加值。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扶持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重点,依托“13115”科技创新工程,抓好150个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抓好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居民关注民生问题  贫富差距满意度低 

  本报讯  金融风暴继续,甲流肆虐全球……在不寻常的2009年,陕西人对社会形势评价如何?对于正在经历的2010年,陕西人又有怎样的关注与期待?昨日发布的《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对此进行披露。 

  关键词一: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显示,公众认为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是: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 

  关键词二:医改 

  新医改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报告披露,未来三年,中央和陕西省各级政府将投入368亿元落实“新医改”五项改革政策,其中7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陕西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2009年提高至每人每年100元,预计2010年将增加到120元,2010年陕西报销人群花费的医疗费用的增量将比2009年增加32亿元以上。 

  关键词三:信心 

  报告显示,有六成多(63.1%)的受访者对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给予了积极评价,有11.8%的受访者认为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很快,51.3%的受访者认为发展较快;有接近七成(66.8%)的受访者对陕西未来社会发展很有信心(16.8%),或者较有信心(50.0%)。 

  关键词四:贫富差距 

  西安的良好天气创近年新高、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报告显示,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受访者满意度分别排在前三位;而后三位分别是“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社会评价较低。 

  关键词五:道德 

  报告显示,有接近半数(48.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社会道德状况较为“一般”,只有1.2%的人认为状况“很好”;有两成的受访者(20.1%)人认为状况“较差”(16.6%)或“很差”(3.5%)。但是,陕西人对生活乐观自信,有超过六成(60.7%)的受访者“很乐观”(7.2%)或比较乐观(53.5%)。 

  关键词六:诚信 

  西安人诚信吗?报告显示,只有14.0%的受访市民认为西安整体社会诚信状况“比较好”,认为“比较差”的占到16.6%,持“很差”观点的为4.8%。西安社会总体诚信度得分为2.87分,处于“一般”和“比较差”偏向“不太好”之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民对西安加快社会诚信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的期望。 

  关键词七:期待 

  2010年是实现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的关键一年。报告显示,公众最期待和关注的问题依次是:改造城中村,建设好城市;缓解就业压力;对企业监督,保障打工者利益;多一些惠民政策;房价太高,希望下降、稳定;调整工资,安置破产企业工人等。 

  实施五大产业工程  文化助推经济发展 

  本报讯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陕西却不是“文化资源强省”。如何实现陕西文化强省的目标?《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基于详尽的调查分析解答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一: 

  体制改革 

  在陕西文化强省的建设中,2009年应永载史册。这一年,是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硕果累累,先后出台7个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组建了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全年实现GDP224亿元,较上年增长21.0%。 

  关键词二:支柱 

  2010年,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可达25%以上,将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均增速,预计2010年将实现增加值300亿元,2011年将突破400亿元,届时我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大大提高,真正成为我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同时在拉动就业、做强陕西文化产业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三:不足 

  目前陕西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只是北京的1/15,山东的1/6,广东的1/4,规模较小;除了华清池、法门寺、大唐芙蓉园等一些旅游文化项目在全国有一定影响,鲜有在全国吃得开、叫得响的品牌产品。此外,商业文化气氛淡薄、市场运作能力弱、创新能力差、产品分散、资源整合艰难等成为陕西在建设文化强省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四:对策 

  将文化产业发展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开发紧密结合,开发一批富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实施“大剧、大片、大作、大园、大网”五大产业工程,以大震撼,以精突破;推动科技与文化的全方位融合;根据城市功能和各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合理规划文化产业布局,如依托西安曲江新区,打造文化艺术产业园和出版传媒产业园;建立规范、科学、有序的投融资体系,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重视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蓝皮书为西安指路 

  本报讯  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是《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对西安的新定位,也是对西安发展的新要求、新目标。西安与国际化大都市存在哪些差距?应从哪些方面建设?《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给出了详细答案。 

  经济总量较小 主城区面积有限 

  西安距离国际化大都市还存在一定差距。报告指出,2008年西安人均GDP3.22万元,高于成都、重庆、南京等城市,但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1.2万美元相比还有差距。西安辖9区4县,主城区建成区面积仅369平方公里,小于重庆、成都,与国际化大都市900平方公里的标准也有差距。 

  西安尚没有轨道交通,地铁仍在建设中;西安近年举办了欧亚经济论坛等各类国际会议十多次,但与国际化大都市四年举办国际会议80次—90次的标准还存在不小差距。 

  西安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条件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西安将在国家区域发展中担当重要的战略角色。西安优越的区位条件,也必将成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的竞争优势。 

  进入新世纪,西安GDP呈指数增长趋势,未来还将保持较高的水平。GDP总量的扩张将为西安发挥关天经济区核心带动作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经济保障。西咸一体化也为加快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间平台。 

  尽快编制西安大都市区规划 

  报告指出,要将西安建设成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加强西安和咸阳的区域资源整合,尽快编制西安大都市区规划,到2020年都市区人口要达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要达到800平方公里。 

  要适应行政中心北移的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功能分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支持。以未央新城、新行政中心、北客站建设、渭河治理带动北部发展,向西与咸阳连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城市对外通达性是衡量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做好西安国际航线开通工作,加快城际高铁建设步伐,完善西安大都市范围内的区域高速公路骨干网络;完善都市区内地铁、轻轨以及公交车的统筹衔接。 

  报告还指出,要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步伐,培育城市特色,优化城市管理,扩大开放领域,不断提升西安的国际化影响力,推动西安国际化进程。

  

  西安晚报  2010年05月21日4版  

《 2010年陕西蓝皮书》正式发布 
15方面问题最受公众关注



  由陕西省社科院编纂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昨日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由《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组成。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关注陕西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全面梳理2009年来全省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预测2010年的发展前景,针对社会热点进行研究,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全面反映陕西2009年文化建设概况,对近期文化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和预测。

  经济卷

  关-天规划实施

  带给陕西新机遇

  经历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发展最为困难的2009年,步入2010年的陕西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呢?《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披露,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陕西宏观经济运行前景看好。

  机遇今年经济发展明显好于去年

  《报告》认为,2010年陕西的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好于去年。2010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工作重点将由“打基础”转向“兴产业”,加上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使陕西经济发展增加了很多新的机遇。蓝皮书特别强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带给陕西发展的新机遇。

  预测汽车、住房仍是消费热点

  《报告》预测,今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加快,GDP增长13%~14%;预计全省消费将平稳增长,汽车类、家电类、居住类商品仍将是消费热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幅将分别达到15%、13%和22%。

  预计2010年榆林、延安的经济增长水平将会显著上升,特别是榆林的发展速度有望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陕西房地产业在2010年仍会维持小幅上涨行情。

  《报告》建议,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为重点,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培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新型消费热点,畅通农产品供应渠道以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是今年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社会卷

  六成多人认为陕西发展进程快

  陕西人对2009年社会形势的评价怎样,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蓝皮书社会卷对此进行了披露。

  就业压力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显示,六成多的人对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给予了积极评价。其中11.8%的受访者认为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很快”,51.3%的人认为发展“较快”。

  与2008年相比,我省居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稍有变化。其中,就业压力仍是最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住房问题、贫富差距和贪污腐败位次上移,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昉认为,金融危机影响减弱,经济形势总体趋好,外出务工农民工大量重返就业岗位,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但严峻的就业形势仍未从根本上改善。

  “稳定房价”等15个方面最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有接近七成(66.8%)的受访者对陕西今后的社会发展有着较高的信心。其中,“很有信心”的为16.8%,“较有信心”的为50.0%。

  蓝皮书认为,总体看,对陕西未来发展怀有信心的比例较高。公众的信心源于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状况与发展潜力的客观判断,建立在切身感受的事实、可知可感的数据和经得起理性分析的实例基础之上。

  文化卷

  五大预测勾画

  文化产业宏图

  陕西文化事业经过2009年的蓬勃发展,将迎来2010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增加值300亿元,到2012年将超过520亿元。

  蓝皮书还从五个方面,对全省2010年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勾勒出了宏伟蓝图——

  预测一:公共文化服务更多人群、满足更高要求。2010年我省城市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将得到更科学的保护和拯救,更多博物馆也将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

  预测二: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文艺界将释放更强烈的创作激情,涌现更多更好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陕西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

  预测三: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发展。在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加大以及产业政策和金融投资体系更加完善的背景下,我省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演艺、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广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影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将发挥更大作用,带动陕西文化整体发展。

  预测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力度更大。我省将不断加大信贷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通过促进上市文化企业再融资和并购重组的工作,努力吸引境外资金和民间资本投资。

  预测五:文化消费进一步扩大。蓝皮书预测,随着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审美需求的增加,今年我省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演出院线、文化票务网络、数字影院的建设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名词解释

  蓝皮书始于1681年,是英国政府提交议会的一种出版物,因封皮是蓝色,故名。“皮书”最早源于政府部门对某个专门问题的特定报告。现在,研究机构借用“皮书”带有的权威含义,给一些研究报告冠以“皮书”之名。这些“皮书”出自专家学者或科研院校专业人员,发表对现实或未来政治、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的理解和认知,其看法和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金号网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

  金号网讯(记者赵子飞):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近日出版,蓝皮书认为,我省经济社会要力争在保住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质量,看到效益。

  《陕西蓝皮书》是由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已连续出版11年。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说:

  《蓝皮书》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发展上,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建议职能机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保障促进消费,带动经济活力。在文化发展上,杨尚勤院长建议政府要提高管理能力,提升市场要素,特别要解决好市场供求问题。

  文化需求现在不太旺。这里面有个错位,既有我们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服务,我们提供不上,也有我们有的文化产品老百姓不需要。除了政府的规划政策引导外,我们的文化企业充分摸准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省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我省经济发展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保住速度提质量,出效益。裴成荣:

利用咱们工业化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样一个阶段优势就加大投入,在投入结构上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的战略性产业。来保障陕西在经济发展高速度增长的情况下,质量得到提升,效益得到保障。


  人民网  2010年5月21日 

陕西医改取得十项进展:参合率再创新高 

  记者从5月21日召开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发布会上获悉,2009年陕西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十项进展。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据陕西省社科院所做的调查,这十项重点工作分别是:1.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2.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信息管理系统;3.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5.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7.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8.加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9.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10.探索统一的医保体制试点工作。

  这十项工作分别取得的进展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较2008年增加了30多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再创新高,2009年达到9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参保人数增副巨大,较2008年增加了200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点工作启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展开;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展开,省卫生厅已开展多个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项目;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全面启动。

  石英说,新医改将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做大医保蛋糕,优化参保结构,实现医保制度的良性运营;将在更大程度上缓解陕西群众“看病贵”问题;将解决陕西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并可能带来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

  

  陕西省政府网 2010年5月21日

省社科院:《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

  5月20日,由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 并与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一起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主持新闻发布会。 

  所谓“蓝皮书”,是指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原创性。《陕西蓝皮书》是由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针对陕西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积极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推进区域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用足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2009年陕西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广大公众也对陕西社会发展总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旨在描述现状、呈现问题、提出建议、服务决策。《报告》舆情分析显示:公众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评价积极,对“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评价相对较低;关于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结果则是:“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公众也对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等。《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报告》全面记录了2009年陕西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2010年我省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更加有效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将会显著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科学合理;文化消费会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会更趋完善。预测今后几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报告》认为,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要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报告》指出,陕西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领域。

  

省社科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0年陕西蓝皮书》有关情况

  5月20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主持新闻发布会。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包括“总报告”和“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4个部分。其中:“总报告”,系统分析了陕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了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经济发展60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10年陕西“三农”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十二五”陕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篇”,主要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宝鸡副中心的率先崛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产业篇”,主要就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旨在描述现状、呈现问题、提出建议、服务决策。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年度热点”、“民意调查”、“区域发展”、“专题研究”等6个部分,发布了一系列实时数据、深度解析和严谨建议。其中:“总报告”,全面梳理了陕西2009 年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预测了2010年的发展前景;“年度热点”部分,以内需增长、医疗改革、社会工作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网络舆情等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民意调查”部分,主要从公众社会文化价值观,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区域发展”部分,紧贴陕西的区域定位,多视角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发展以及西安建设关中核心型城市等问题;“专题研究”部分,既有关于宏观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又有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度剖析。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宏观视野”、“专家论坛”、“公共文化”、“行业报告”、“区域报告”等7个部分。其中:“总报告”,全面地反映了陕西2009年文化建设概况,对近期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测;“宏观视野”部分,深入研究了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专家论坛”部分,积极为陕西文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公共文化”部分,进行了陕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陕西文化广场建设、陕西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等7项专题研究;“行业报告”部分,包括陕西电影产业、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陕西动漫产业等7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区域报告”部分,发布了宝鸡和商洛两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专题报告。

发   布   辞(2010年5月20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尚勤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很高兴与新闻界的朋友们见面。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将由我向大家介绍《2010年陕西蓝皮书》的主要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所谓“蓝皮书”,是指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原创性。《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今天将要发布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3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针对陕西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积极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推进区域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用足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2009年陕西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广大公众也对陕西社会发展总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舆情分析显示:公众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评价积极,对“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评价相对较低;关于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结果则是:“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公众也对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等。《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全面记录了2009年陕西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2010年我省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更加有效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将会显著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科学合理;文化消费会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会更趋完善。预测今后几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报告》认为,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要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报告》指出,陕西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领域。
 
  可以说,以上3本《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主要观点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是陕西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回升加快,陕西的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好于去年。虽然也有部分国家再次出现了危机,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势头良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效明显。在“保增长、调结构、抓发展、惠民生”的政策指引下,中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工作重点将由“打基础”更多地转向“兴产业”,这就为西部地区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提供了新的机遇。陕西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关中和榆林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优先开发区域,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国家正在加紧制定,陕南已经进入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范围,陕北被确定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沣渭新区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些,无疑都给正在进行“十一五”最后冲刺的陕西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对解决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陕西经济发展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调整契机。
 
  但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造成的贸易摩擦等,给我国的对外出口造成了紧张的国际经济环境。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加快推进低碳经济为战略手段,谋取经济利益和战略地位的意图,加快了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这些都将给陕西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重型产业结构带来挑战!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2010年,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全国经济局面迅速向好的背景下,陕西经济将会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预计GDP增长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二是消费物价小幅上涨,工业产品价格平稳。预计2010年我国将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受2009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影响,预计CPI指数涨幅在4%左右。受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的影响,工业产品价格稳中有升,PPI指数预计涨幅在2%左右。三是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居民消费增速加快。在“调结构”的经济工作主题下,预计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2010年陕西消费将快速增长,汽车类、家电类、居住类商品仍将会是消费热点。四是工业产值增速加快,企业效益不断改善。随着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企业形势逐步好转,对于基础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陕西的工业生产形势也将逐步改善。企业生产逐步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延续今年一季度企业效益大幅提升的趋势。五是城镇化速度加快,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国务院、省政府今年出台了房地产业的调整政策。由于西安相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数较低,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将会引发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预计陕西房地产业在上半年的快速上涨后将会出现小幅回调,全年累计呈现小幅上涨局面。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为工作重点,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通过“以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增长,以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我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主动应对低碳经济压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适当控制资源粗加工产业的扩张规模。紧紧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产业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减排技术等。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向低碳经济迈进。二是完善非公经济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金融危机后许多倒闭、停产的企业面临着重新选址开工生产的问题,而东部地区今年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将迫使东部地区企业向劳动力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陕西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以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平台,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吸引沿海企业的投资。三是推进“民生八大工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通过“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逐步解决“陕西现象”问题,扩大内需消费空间,从而实现陕西经济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为主转变。四是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强消费热点的培育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消费热点形成,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推进汽车等大宗消费,稳定扩大住房消费,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消费热点。五是畅通农产品供求渠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制度,确保省内粮食、蔬菜供应充足。大型粮食、蔬菜贸易企业要承担起稳定农副产品价格的责任,对于这些企业可以制定财政扶持政策,确实保障好居民的“菜篮子”。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陕西作为内陆地区欠发达省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促进区域产业整体素质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陕西八大支柱产业中大多是重化工工业,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以上,重工业化趋势明显。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托于重化工工业,第三产业还处于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在目前产品与产能过剩的全球及国内市场背景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实施以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针对陕西目前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在不断加大要素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改善投入结构,促进传统部门的新型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在加快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努力实现主要能源、资源消耗部门和污染强度比较大的部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制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陕西实际的阶段性产业规划,用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把握调整方向,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强化集群引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加快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关中地区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依托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宝鸡、杨凌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区),通过“一高地、四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引领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软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关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优化关中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对陕南陕北的产业辐射与带动,为陕南陕北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进而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陕北要加快工业结构由能源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与深度加工并重转移,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南要以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为主体,打造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09)》指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给陕西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规划》从陕西实际出发,提出了将关中建设成为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一高地四基地”);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任务,体现了国家对关中经济区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打造的战略思路,体现了超前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理念,为经济区探索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关中经济区建设,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用好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统筹科技资源的体制机制,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在制约经济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省上下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核心,推动关中经济区率先发展。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构筑西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09)》指出,建国60年来,陕西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能源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总量大幅攀升,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三大区域各具特色,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和谐社会稳步推进。展望未来,陕西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突破瓶颈制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建成比较完善的有利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提出了加快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对策建议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结合高陵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向现代新型社会转型的重要路径。尤其是高陵县在实践中探索的六种土地流转方式,为陕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践提供了探索,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主要观点
 
  2009-2010年陕西社会形势分析
 
  2009年,陕西通过“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快速回升。同时,继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改善民生,社会发展平稳。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对改善民生的支持力度加大。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2008年,增速放缓。经济的平稳发展为陕西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增速不断加快,对改善民生提供了强大支持。 
 
  (二)就业问题持续得到社会高度重视,就业形势好于预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陕西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重点关注返乡农民工、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相继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缓解了就业压力。就业局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情况好于预期。
 
  (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生八大工程”效应逐渐显现。
 
  1.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覆盖面持续扩大。养老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比较完善而成熟的基础上,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在宝鸡首先试点。医疗社会保障方面,提高了城镇职工医保统筹层次,西安、宝鸡等4市启动了城镇职工医保市级统筹;提高了城镇职工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
 
  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2009年,陕西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以重大项目带动推进。启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等。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增强。陕西通过积极实施中、省重大教育项目,特别是通过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中小学条件装备、初中校舍改造等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4.民生建设力度加大,“民生八大工程”效应凸现。2009年是陕西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极为关键的一年。陕西各级政府加大了投入。全省“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总投资403.72亿元、73类、37140个民生工程项目。通过“民生八大工程”的有效实施,使得各项事业覆盖面加大,城乡均衡化发展,民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2010年陕西社会发展的展望与对策建议
 
  2010年由于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存在,陕西将面对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新的问题。“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的批准实施,为陕西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2.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3.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2009-2010 年陕西社会舆情报告
 
  2009年对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一年来,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个主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民生八大工程”稳步推进,社会发展总体评价积极。调查显示,有六成多的人对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有11.8%的受访者认为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很快,51.3%的受访者认为发展较快,二者相加达到63.1%。
 
  2.“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得到积极评价;“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相对评价较低。
 
  “实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深得民心。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全省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投入,狠抓区域治理和节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其中西安的良好天气创近年来新高。
 
  “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要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确保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3.对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评价积极、正向,最高的是“对外开放力度”,“社会和谐度”列第二位。陕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工程的实施,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贫有所助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作为发展的重点,极大地推进了和谐陕西建设的进程。“公众社会信心”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存动力,在本次调查中排在第三位。
 
  4.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
 
  与2008年相比,从频次上看,“就业压力”在次序上没有变化,仍排在第一位,“就业压力”依然是最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可见,就业与再就业依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住房问题”由去年的第三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二位,且选择比率也由去年的30.4%提高到今年的39.3%,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改善“住房条件”今年得到更多受访者的关注,表明受访者对这一问题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贫富差距”也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三位,尤其是选择的比率也由28.9%提高到今年的38.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足以表明贫富差距仍然是陕西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矛盾;“社会保障”不仅在排序上有所下降,由去年的第二位下降到今年的第四位,同时选择的比率也由31.5%下降到27.5%,表明陕西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贫富差距”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也是目前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5.对陕西社会发展的信心:有接近七成(66.8%)的受访者对陕西未来社会发展很有信心(16.8%),或者较有信心(50.0%)。
 
  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的评价
 
  一、对“民生八大工程”实施状况的整体评价:有较高的认同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民生八大工程”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切、最急迫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二、对“民生八大工程”主要领域的评价。满意度较高的依次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提高城乡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满意度较低的是“支持社会化养老”、“建立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
 
  三、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的认知度。了解程度基本上都超过40%;选择“很了解”的项目有:“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支持救助管理站建设”、“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搞好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支持社会化养老”、“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四、对“民生八大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广大人民是八大民生工程的受益者。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把发展劳动力市场建设作为重点项目,给农民工提供了发展机遇。社会保障工程让更多的社会弱势群体看到了希望。计划生育项目的实施,使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从中受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许多农民都得到了实惠。安全饮水工程的实施,使得农村饮用水条件正在追赶城市,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向市民看齐,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陕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一、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现状
 
  2009年医改的10项重点工作包括:1.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2.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信息管理系统;3.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5.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7.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8.加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9.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10.探索统一的医保体制试点工作。
 
  这十项工作分别取得了如下进展: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较2008年增加了30多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再创新高,2009年达到9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参保人数增副巨大,较2008年增加了200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点工作启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展开;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展开,省卫生厅已开展多个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项目;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全面启动。
 
  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影响
 
  新医改对陕西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新医改将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将增进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三、有助于做大医保蛋糕,优化参保结构,实现医保制度的良性运营;四、将在更大程度上缓解陕西群众“看病贵”问题;五、将解决陕西群众“看病难”问题;六、“新医改”有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七、可能带来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主要观点
 
  一、2009年现状
 
  1.2009年是陕西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陕西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推进全省文化工作中展现了各自的魅力和成就。
 
  2.2009年是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文化改革硕果累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个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组建了陕文投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
 
  3.2009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年实现GDP224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21.0%。
 
  二、2009年文化发展分析与2010年预测
 
  随着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2010年全省文化事业和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我们预测今后几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25%以上,将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得到更有效地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10年我省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改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城乡文化基础建设进一步增强,将初步形成布局更加合理健全的县、乡、村(街道)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从而更为有效地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将更有效地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2010年我省历史文化遗产将得到更科学的保护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开展;更多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将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二)文化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显著增强。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将会使我省文艺界释放出更强烈的创作激情,文化创新能力得以提高,文化创新主体得以增强,文化内容创新得以强化,文化自主创新方式得以提升,将会涌现出更好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与陕西地方特色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戏剧、歌舞、音乐、美术等优秀作品,在整体上推进陕西文化的发展步伐,为文化强省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三)我省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将加速发展。由于我省对相关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产业政策和金融投资体系的更加完善,我省的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演艺、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并由此带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陕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广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电视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电网络公司、出版集团、新华发行集团和西影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作为我省文化产业的骨干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整体上带动陕西文化发展。
 
  (四) 我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加科学合理。推进银企合作,我省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自2009年12月省委宣传部与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联合开展“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银企合作”推进活动以来,我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大大加强,目前已有100多家文化企业与银行有实质合作或合作意向,投资总金额达300多亿元。
 
  (五)我省文化消费将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更趋完善。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会发生新变化,审美也会有新需求。这种局面会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意识,也会对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与消费扩大趋势相一致,我省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将更为健全,文化传播渠道、文艺演出院线、文化票务网络、数字影院的建设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三、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
 
  1.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要依托已有和规划建设的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有特色、多门类、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专业市场。
要重点加强和扩大动漫、出版、影视、书画等相关文化专业市场建设。培育和规范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兴文化市场,开拓农村文化市场,要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市场成为贸易物流、品牌展示、信息交流、文化传播、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引导生产的文化产业综合平台。
 
  2.加强要素市场建设,特别要加强文化金融市场建设。针对金融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信贷投入不足、支持面过窄、金融服务滞后问题,要成立文化项目评估机构,通过对企业文化资产或创意项目的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投资文化产业项目。
 
  3.加强文化人才市场建设、技术市场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文化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
 
  4.建立文化产业中介组织,推动文化产品的交易与文化企业的整合。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水平
    
  1.转变文化消费观念,提高文化消费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消费是一个关系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性问题。扩大文化消费对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以及对推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要加大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力度,要用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引导文化消费潮流,培养正确的文化消费观;要制定促进文化消费的具体政策,如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使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2.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科技的加速发展将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和文化需求,由此推动文化消费的逐步扩张,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供了保障,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通过新的供给创造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不同文化需求。
 
  3.降低文化产品和服务成本,形成市场决定价格新机制。作为文化企业要竭力降低文化产品和服务成本,扩大供给,走规模经济道路,从而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新机制。
 
  4.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很快,但总体水平不高。在抓大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要努力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大住房和教育投入,减轻城乡居民住房和教育支出负担,从而增加居民收入中用于文化消费的比重。
 
  (三)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给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1.加快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2.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力度,推进新兴文化业态发展。
 
  3.以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我省关中地区是全省文化产业高度聚集地区。鉴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省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六大领域。以关中各地市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逐步完善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等文化创意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中介机构,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设计师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创意龙头企业。 
 
  4.以数码、动漫、网络媒体、设计为先导,带动新兴文化产业。
 
  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产物。其本质是高科技支撑下的“信息型文化”。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打通了通讯、传媒、娱乐等多个领域,融合了影视、报刊、图书、移动通讯设备等多种载体,不断催生出新兴文化业态。陕西与全国各省市相比,具有明显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刚刚起步但势头很好,缺的是战略投资者和完整的产业链。要整合资源,鼓励发展,打造平台,迎头赶上,使之成为全国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镇。
 
  (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法制体系。
 
  2.建设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机制。要充分发挥文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市场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垄断、所有制垄断和地区封锁,积极发展现代流通形式,加快市场整合步伐,逐步形成以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3.落实有效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扶持政策。国家和省上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扶持和优惠政策,关键在落实。要把这些政策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让文化企业真正得到好处。

 

  西部网 2010年5月20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

  西部网讯 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近日出版,蓝皮书认为,我省经济社会要力争在保住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质量,看到效益。

    《陕西蓝皮书》是由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已连续出版11年。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说:

    《蓝皮书》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在社会发展上,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建议职能机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通过保障促进消费,带动经济活力。在文化发展上,杨尚勤院长建议政府要提高管理能力,提升市场要素,特别要解决好市场供求问题。

    石英:文化需求现在不太旺。这里面有个错位,既有我们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服务,我们提供不上,也有我们有的文化产品老百姓不需要。除了政府的规划政策引导外,我们的文化企业充分摸准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省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我省经济发展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保住速度提质量,出效益。裴成荣:

    裴成荣:利用咱们工业化处于高速发展期这样一个阶段优势就加大投入,在投入结构上进行调整,同时,我们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的战略性产业。来保障陕西在经济发展高速度增长的情况下,质量得到提升,效益得到保障。

  

《2010陕西蓝皮书》发布 居民对收入就业评价低

  西部网讯 5月20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介绍《2010年陕西蓝皮书》所涉及的主要信息,全面展示陕西省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西部网对本次发布会进行了全程网络视频直播。

  第11本蓝皮书紧跟陕西发展热点

  据了解,《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已于今年4月份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陕西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2010陕西GDP增速有望超过15%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针对陕西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积极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推进区域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用足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2009年陕西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广大公众也对陕西社会发展总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居民对就业收入问题评价低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舆情分析显示:公众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评价积极,对“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评价相对较低;关于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结果则是:“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公众也对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等。《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文化产业增速将明显快于GDP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全面记录了2009年陕西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2010年我省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更加有效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将会显著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科学合理;文化消费会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会更趋完善。预测今后几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报告》认为,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要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报告》指出,陕西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领域。

 

陕西社科院5月20日介绍《2010年陕西蓝皮书》情况

  西部网讯 5月20日上午10:00,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将举行新闻发布会,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介绍《2010年陕西蓝皮书》有关情况,西部网将对本次新闻发布会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敬请关注。

 

  文化艺术报 2010年5月26日A3版  

《2010年陕西蓝皮书》日前问世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预测:今后八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日前,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2010年陕西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

  《陕西蓝皮书》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

  《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包括“总报告”和“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4个部分。其中,“总报告”系统分析了陕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了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经济发展60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10年陕西“三农”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十二五”陕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篇”,主要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宝鸡副中心的率先崛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产业篇”,主要就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旨在描述现状、呈现问题、提出建议、服务决策。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年度热点”、“民意调查”、“区域发展”、“专题研究”等6个部分,发布了一系列实时数据、深度解析和严谨建议。其中,“总报告”全面梳理了陕西2009年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预测了2010年的发展前景;“年度热点”部分,以内需增长、医疗改革、社会工作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网络舆情等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民意调查”部分,主要从公众社会文化价值观,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区域发展”部分,紧贴陕西的区域定位,多视角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发展以及西安建设关中核心型城市等问题;“专题研究”部分,既有关于宏观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又有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度剖析。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宏观视野”、“专家论坛”、“公共文化”、“行业报告”、“区域报告”等7个部分。其中,“总报告”全面地反映了陕西2009年文化建设概况,对近期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测;“宏观视野”部分,深入研究了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专家论坛”部分,积极为陕西文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公共文化”部分,进行了陕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陕西文化广场建设、陕西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等7项专题研究;“行业报告”部分,包括陕西电影产业、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陕西动漫产业等7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区域报告”部分,发布了宝鸡和商洛两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专题报告。

  记者特别关注到,《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是陕西文化事业飞速发展、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一年。这一年陕西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推进全省文化工作中展现了各自的魅力和成就;2009年是陕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关键的一年。这一年陕西文化改革硕果累累,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省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个有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文件,组建了陕文投等大型国有文化企业;2009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年实现GDP224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21.0%。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接着指出,随着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2010年全省文化事业和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年均增长速度可达到25%以上,将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创新能力将会得到显著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将加速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加科学合理;文化消费将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更趋完善。

  

  华商网  2010年5月20日

陕科院《2010年陕西蓝皮书》介绍陕西发展形势

  华商网讯(记者 杨毅)5月20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 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主持新闻发布会。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全书包括“总报告”和“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4个部分。其中:“总报告”,系统分析了陕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了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经济发展60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10年陕西“三农”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十二五”陕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篇”,主要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宝鸡副中心的率先崛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产业篇”,主要就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旨在描述现状、呈现问题、提出建议、服务决策。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年度热点”、“民意调查”、“区域发展”、“专题研究”等6个部分,发布了一系列实时数据、深度解析和严谨建议。其中:“总报告”,全面梳理了陕西2009 年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预测了2010年的发展前景;“年度热点”部分,以内需增长、医疗改革、社会工作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网络舆情等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民意调查”部分,主要从公众社会文化价值观,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区域发展”部分,紧贴陕西的区域定位,多视角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发展以及西安建设关中核心型城市等问题;“专题研究”部分,既有关于宏观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又有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度剖析。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宏观视野”、“专家论坛”、“公共文化”、“行业报告”、“区域报告”等7个部分。其中:“总报告”,全面地反映了陕西2009年文化建设概况,对近期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测;“宏观视野”部分,深入研究了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专家论坛”部分,积极为陕西文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公共文化”部分,进行了陕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陕西文化广场建设、陕西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等7项专题研究;“行业报告”部分,包括陕西电影产业、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陕西动漫产业等7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区域报告”部分,发布了宝鸡和商洛两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专题报告。

  

  西安商情网(西安商报)  2010年05月21日 

用足用活《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先行先试”权   

  5月20日,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发布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记者获悉,今年4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了《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发布会由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李伟主持。 

  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 

  用足用活《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先行先试”权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针对陕西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用足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
  
  亟待解决问题:“贫富差距”升至第三位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舆情分析显示:公众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评价积极,对“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评价相对较低。 

  《报告》显示,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与2008年相比,从频次上看,“就业压力”在次序上没有变化,仍排在第一位,“就业压力”依然是最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住房问题”由去年的第三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二位,且选择比率也由去年的30.4%提高到今年的39.3%,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改善“住房条件”今年得到更多受访者的关注。“贫富差距”也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三位,尤其是选择的比率也由28.9%提高到今年的3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足以表明贫富差距仍然是陕西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矛盾;“社会保障”不仅在排序上有所下降,由去年的第二位下降到今年的第四位,同时选择的比率也由31.5%下降到27.5%,表明陕西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贫富差距”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也是目前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我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将达25%以上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指出,今年我省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更加有效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将会显著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科学合理;文化消费会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会更趋完善。预测今后几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报告》认为,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要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报告》指出,陕西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领域。

  

  西北信息报   2010年5月24日A1版 

《2010年陕西蓝皮书》陕西经济将加速发展 

  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5月20日举行,其中《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一书中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认为:“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针对陕西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用足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舆情分析显示:公众对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等。《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指出,陕西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六大领域。 

  
  中国日报网    2010年05月20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把脉”陕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5月20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就《2010年陕西蓝皮书》所涉及的主要信息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陕西省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于今年4月份正式出版。《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陕西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包括“总报告”和“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4个部分。其中,“总报告”,系统分析了陕西2009年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了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篇”,主要对陕西经济发展60年进行了回顾总结,对2010年陕西“三农”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十二五”陕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区域篇”,主要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从构建西三角经济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宝鸡副中心的率先崛起、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研究;“产业篇”,主要就陕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支柱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包括“总报告”和“年度热点”、“民意调查”、“区域发展”、“专题研究”等6个部分,发布了一系列实时数据、深度解析和严谨建议。其中,“总报告”,全面梳理了陕西2009年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预测了2010年的发展前景;“年度热点”部分,以内需增长、医疗改革、社会工作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网络舆情等热点问题为研究重点;“民意调查”部分,主要从公众社会文化价值观,公众对“民生八大工程”、社会保障政策、社会诚信状况的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区域发展”部分,紧贴陕西的区域定位,多视角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社会发展以及西安建设关中核心型城市等问题;“专题研究”部分,既有关于宏观问题的战略性思考,又有对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深度剖析。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全书包括“总报告”和“宏观视野”、“专家论坛”、“公共文化”、“行业报告”、“区域报告”等7个部分。其中:“总报告”,全面地反映了陕西2009年文化建设概况,对近期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和预测;“宏观视野”部分,深入研究了陕西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等宏观问题;“专家论坛”部分,积极为陕西文化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公共文化”部分,进行了陕西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陕西文化广场建设、陕西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等7项专题研究;“行业报告”部分,包括陕西电影产业、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陕西动漫产业等7个行业专题研究报告;“区域报告”部分,发布了宝鸡和商洛两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专题报告。

 

  陕西经济新闻网  2010年5月24日

《2010年陕西蓝皮书》出版 探索陕西经济发展  

  陕西经济新闻网西安讯(记者  张子雨)   5月20日,记者从陕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近日出版,这套蓝皮书对陕西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预测。 
据了解,《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

  《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对于陕西的经济现状,《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

  《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该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表示,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积极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推进区域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在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陕西经济重型化特点明显,八大支柱产业中90%以上都是重化工业。她建议,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陕西应继续利用工业化高速增长的优势,在保持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产业优化升级。

  针对三大产业各自的特点,裴成荣建议,应大力促进土地的流转,改变陕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现状;发展光伏等新兴低碳产业,加强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应针对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农产品流通,以第三产业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

  裴成荣表示,2010年陕西经济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并且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第二个十年,陕西应当大力进行产业发展,努力发展优势产业,促进陕西经济的健康发展。、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

 

  中国广播网   2010-05-21     

陕西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十项进展

  中广网西安5月21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从今天召开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发布会上获悉,2009年陕西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十项进展。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据陕西省社科院所做的调查,这十项重点工作分别是:1.扩大医保覆盖面,提高补偿标准;2.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设信息管理系统;3.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4.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5.加快推进卫生服务体系建设;6.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7.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8.加快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9.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制度;10.探索统一的医保体制试点工作。 

  这十项工作分别取得的进展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较2008年增加了30多万人;“新农合”参合率再创新高,2009年达到9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铺开,参保人数增副巨大,较2008年增加了200多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点工作启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展开;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工作逐步展开,省卫生厅已开展多个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项目;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工作全面启动。 

  石英说,新医改将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做大医保蛋糕,优化参保结构,实现医保制度的良性运营;将在更大程度上缓解陕西群众“看病贵”问题;将解决陕西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望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并可能带来医药行业的重新洗牌。
 


  新华网   2010年5月24日

陕西省社科院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出版

  新华网陕西频道5月24日电(记者杨一苗)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近日出版,这套蓝皮书对陕西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预测。 

  《2010年陕西蓝皮书》分为《陕西经济发展报告》、《陕西社会发展报告》、《陕西文化发展报告》三部分,通过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观点,并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 

  据陕西省社科院院长杨尚勤介绍,《2010年陕西蓝皮书》针对陕西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已连续出版11年。



  中新网陕西新闻    2010年05月20日

陕西经济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5月20日电(实习记者 任园园)5月20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蓝皮书称,陕西省经济社会要力争在保住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质量,看到效益。

  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介绍,《陕西蓝皮书》是由该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具体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已连续出版11年。

  《2010年陕西省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三本。其中《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重点突出2009—2010年陕西社会形势分析与对策、2009年陕西舆情调查分析报告及社会保障、就业、医改、公共服务等内容的报道。

  报告中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35%左右。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表示,“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该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刻,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工作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为工作重点,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通过“以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增长,以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实现陕西经济的平稳发展。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建设开放性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西部网 陕西频道    2010年5月20日

陕西省社科院公布社会舆情报告 就业仍是焦点 

  西部网讯 在今天发布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中,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再次成为最受关注问题,住房问题和贫富差距关注度明显上升。 

  改善民生广受肯定

  “民生八大工程”稳步推进,社会发展总体评价积极。调查显示,有六成多的人对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有11.8%的受访者认为2009年陕西社会发展进程很快,51.3%的受访者认为发展较快,二者相加达到63.1%。“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得到积极评价;“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相对评价较低。 

  “实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深得民心。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全省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投入,狠抓区域治理和节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大气质量持续好转,其中西安的良好天气创近年来新高。 

  “维护社会稳定”:紧紧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要求,确保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确保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社会管理水平评价低

  对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从总体上看,受访者对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评价积极、正向,最高的是“对外开放力度”,“社会和谐度”列第二位。

  陕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社会建设,尤其是民生工程的实施,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贫有所助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作为发展的重点,极大地推进了和谐陕西建设的进程。“公众社会信心”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存动力,在本次调查中排在第三位。

  社会保障问题关注度下降

  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与2008年相比,从频次上看,“就业压力”在次序上没有变化,仍排在第一位,“就业压力”依然是最突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可见,就业与再就业依然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住房问题”由去年的第三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二位,且选择比率也由去年的30.4%提高到今年的39.3%,增加了近9个百分点,改善“住房条件”今年得到更多受访者的关注,表明受访者对这一问题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贫富差距”也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三位,尤其是选择的比率也由28.9%提高到今年的38.8%,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这足以表明贫富差距仍然是陕西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矛盾;“社会保障”不仅在排序上有所下降,由去年的第二位下降到今年的第四位,同时选择的比率也由31.5%下降到27.5%,表明陕西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均有显著提高;“贫富差距”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也是目前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近7成受访者对陕西未来有信心

  对陕西社会发展的信心:有接近七成(66.8%)的受访者对陕西未来社会发展很有信心(16.8%),或者较有信心(50.0%)。 

  

  西部网 新闻频道  2010-05-20

陕西今年CPI增幅预计4%左右 房价或出现小幅回调 

  西部网讯 2010年陕西经济将进入加速发展通道,全年CPI指数涨幅预计在4%左右,而最受百姓关注的陕西房地产业在上半年的快速上涨后将会出现小幅回调,全年累计呈现小幅上涨局面。这是今天(5月20日)上午发布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的部分预测。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其中的《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特别对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进行了详细预测:

  2010年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2009年是陕西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回升加快,陕西的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好于去年。虽然也有部分国家再次出现了危机,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势头良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效明显。在“保增长、调结构、抓发展、惠民生”的政策指引下,中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工作重点将由“打基础”更多地转向“兴产业”,这就为西部地区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提供了新的机遇。陕西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关中和榆林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优先开发区域,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国家正在加紧制定,陕南已经进入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范围,陕北被确定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实施,沣渭新区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些,无疑都给正在进行“十一五”最后冲刺的陕西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对解决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陕西经济发展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调整契机。

  但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世界经济虽然出现复苏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造成的贸易摩擦等,给我国的对外出口造成了紧张的国际经济环境。美国等发达国家以加快推进低碳经济为战略手段,谋取经济利益和战略地位的意图,加快了我国经济转型的步伐。这些都将给陕西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重型产业结构带来挑战! 

  陕西经济将会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

  2010年,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全国经济局面迅速向好的背景下,陕西经济将会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预计GDP增长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

  二是消费物价小幅上涨,工业产品价格平稳。预计2010年我国将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受2009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影响,预计CPI指数涨幅在4%左右。受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的影响,工业产品价格稳中有升,PPI指数预计涨幅在2%左右。

  三是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居民消费增速加快。在“调结构”的经济工作主题下,预计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2010年陕西消费将快速增长,汽车类、家电类、居住类商品仍将会是消费热点。

  四是工业产值增速加快,企业效益不断改善。随着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企业形势逐步好转,对于基础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陕西的工业生产形势也将逐步改善。企业生产逐步从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延续今年一季度企业效益大幅提升的趋势。

  五是城镇化速度加快,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国务院、省政府今年出台了房地产业的调整政策。由于西安相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数较低,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将会引发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预计陕西房地产业在上半年的快速上涨后将会出现小幅回调,全年累计呈现小幅上涨局面。

  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为工作重点

  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为工作重点,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通过“以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增长,以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我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主动应对低碳经济压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手段,适当控制资源粗加工产业的扩张规模。紧紧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产业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及节能减排技术等。充分发挥陕西科技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动向低碳经济迈进。

  二是完善非公经济投资环境,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金融危机后许多倒闭、停产的企业面临着重新选址开工生产的问题,而东部地区今年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将迫使东部地区企业向劳动力富裕的西部地区转移。陕西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以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平台,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吸引沿海企业的投资。

  三是推进“民生八大工程”,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通过“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加快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逐步解决“陕西现象”问题,扩大内需消费空间,从而实现陕西经济以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为主转变。

  四是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强消费热点的培育工作,要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消费热点形成,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推进汽车等大宗消费,稳定扩大住房消费,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娱乐、保健等消费热点。

  五是畅通农产品供求渠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制度,确保省内粮食、蔬菜供应充足。大型粮食、蔬菜贸易企业要承担起稳定农副产品价格的责任,对于这些企业可以制定财政扶持政策,确实保障好居民的“菜篮子”。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陕西作为内陆地区欠发达省份,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促进区域产业整体素质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目前,陕西八大支柱产业中大多是重化工工业,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占到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以上,重工业化趋势明显。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依托于重化工工业,第三产业还处于以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在目前产品与产能过剩的全球及国内市场背景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实施以促进节能减排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针对陕西目前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在不断加大要素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改善投入结构,促进传统部门的新型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在加快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努力实现主要能源、资源消耗部门和污染强度比较大的部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达到国家要求的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制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陕西实际的阶段性产业规划,用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把握调整方向,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强化集群引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加快推进区域工业化进程。

  关中地区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依托西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宝鸡、杨凌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区),通过“一高地、四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引领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软件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关中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地位。

  优化关中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对陕南陕北的产业辐射与带动,为陕南陕北产业发展腾出空间,进而带动全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陕北要加快工业结构由能源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开发与深度加工并重转移,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南要以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兴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为主体,打造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实现陕南的突破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给陕西带来新机遇

  《规划》从陕西实际出发,提出了将关中建设成为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一高地四基地”);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等任务,体现了国家对关中经济区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打造的战略思路,体现了超前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理念,为经济区探索发展指明了方向。

  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推进关中经济区建设,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用好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大胆改革创新,努力探索统筹科技资源的体制机制,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在制约经济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省上下推动《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核心,推动关中经济区率先发展。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构筑西部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城市经济导报    2010年5月31日A16版

蓝皮书预测:陕西2010年GDP料增15%

  日前,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所谓“蓝皮书”,是指由第三方完成的综合研究报告,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原创性。

  “《陕西蓝皮书》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陕西省社科院院长杨尚勤介绍说。

  据了解,《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3本,分别是《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

  《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本报此次对《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下称《报告》)进行了重点解读,力求梳理出陕西2010年经济发展的脉络。

  报告背景

  展望2010年,陕西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关中和榆林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优先开发区域,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国家正在加紧制定,陕南已进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范围,陕北被确定为国家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尽快实施。这些都给陕西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

  “《报告》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力求提出的观点、对策和建议能够为政府决策服务,为陕西经济发展服务,为造福“三秦”父老服务。”杨尚勤说。

  据杨尚勤介绍,全书包括“总报告”和“综合篇”、“区域篇”、“产业篇”等4个部分。
  
  陕西机遇

  《报告》指出,2009年是陕西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最为难的一年。2010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渐趋稳定,主要经济体开始复苏,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回升加快,陕西的经济发展环境明显好于去年。虽然也有部分国家再次出现了危机,但总体上看,世界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回升势头良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效明显。在“保增长、调结构、抓发展、惠民生”的政策指引下,中央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形成了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西部大开发的十年工作重点将由“打基础”更多地转向“兴产业”,这就为西部地区加快资源优势转化提供了新的机遇,给正在进行“十一五”最后冲刺的陕西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对解决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陕西经济发展存在的产业结构单一、民营经济实力不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调整契机。
  
  GDP约增15%

  根据陕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报告》认为,2010年陕西的经济发展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10年,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全国经济局面迅速向好的背景下,陕西经济将会进入加速发展的通道,预计GDP增长15%至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

  二是消费物价小幅上涨,工业产品价格平稳。预计2010年我国将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受2009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今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的影响,预计CPI指数增幅在4%左右。受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的影响,工业产品价格稳中有升,PPI指数预计涨幅在2%左右。

  三是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居民消费增速加快。在“调结构”的经济工作主题下,预计201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2010年陕西消费将快速增长,汽车类、家电类、居住类商品仍将会是消费热点。

  四是工业产值增速加快,企业效益不断改善。随着2009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内企业形势逐步好转,对于基础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陕西的工业生产形势也将逐步改善。企业生产逐步从金融阴影中走出,延续今年第一季度企业效益大幅提升的趋势。

  五是城镇化速度加快,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国务院、省政府今年出台了房地产业的调整政策。由于西安楼市价格相对于一线城市较低,同时城镇化的加速将会引发城市住房的刚性需求,预计陕西房地产业在上半年的快速上涨后将会出现小幅回调,全年累计呈现小幅上涨局面。

  《报告》指出,2010年陕西经济发展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为工作重点,以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通过“以收入增长推动消费增长,以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实现我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0年5月25日

陕西今年GDP增长将达到15%-16%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张子雨) 记者日前从陕西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近日出版,这套蓝皮书对陕西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现状与发展态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预测。 

  《蓝皮书》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

    《蓝皮书》认为,“十二五”时期,是陕西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该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杨尚勤表示,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积极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推进区域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在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陕西经济重型化特点明显,八大支柱产业中90%以上都是重化工业。她建议,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陕西应继续利用工业化高速增长的优势,在保持优势的前提下进行产业优化升级。 

  针对三大产业各自的特点,裴成荣建议,应大力促进土地的流转,改变陕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的现状;发展光伏等新兴低碳产业,加强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同时还应针对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农产品流通,以第三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裴成荣表示,2010年陕西经济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并且正值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第二个十年之初,陕西应当大力进行产业发展,努力发展优势产业,促进陕西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西部》  西部报道  2010年·6月号

紧密跟踪 全面展示 深入分析 科学预测
《2010年陕西蓝皮书》发布

  5月20日,由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陕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杨尚勤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2010年陕西蓝皮书》主要信息,并与副院长石英、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一起答记者问。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伟主持新闻发布会。

  《陕西蓝皮书》是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年度出版物,内容主要是关于陕西各个领域现状与发展态势的分析和预测,现已连续出版11年,是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了解省情、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是国内外了解、认识陕西的重要窗口。

  《2010年陕西蓝皮书》在定位上紧密跟踪陕西发展热点,全面展示陕西发展亮点,深入分析陕西发展难点,科学预测陕西发展形势。针对全省发展中的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问题,以及关乎社情民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本次发布的《2010年陕西蓝皮书》包括《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和《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3本,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4月份正式出版。

  《陕西经济发展报告(2010)》,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创新,在研究立场上力求独立。注重研究报告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报告》指出:在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全国经济形势向好的背景下,2010年陕西经济将会出现加速发展,预计GDP增长将达到15%-16%,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将与2009年大体持平,达到35%左右。《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工业化加速发展期,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动力以投入为主要驱动因素的格局将不会发生根本变化。针对陕西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特点,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加快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注意改善投入结构,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注意发挥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围绕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实施突破。积极培育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着眼于从整体上推进区域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的机遇,用足用活《规划》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加快提升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实力,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并通过与成渝经济区合作,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形成凝聚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西部经济高地。 

  2009年陕西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加快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广大公众也对陕西社会发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0)》,旨在描述现状、呈现问题、提出建议、服务决策。《报告》舆情分析显示:公众对“实施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评价积极,对“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缩小贫富差距”和“提高居民收入”评价相对较低;关于陕西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与软实力的评价结果则是:“对外开放力度”最高,“社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与此同时,公众也对当前陕西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依次为:就业压力、住房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腐败问题、医疗卫生、收入过低、教育乱收费、社会诚信、环境保护、社会不稳定、保守封闭等。《报告》指出,陕西2010年应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刺激和扩大陕西内需应成为政策要点;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陕西民生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陕西文化发展报告(2010)》,将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注重吸纳政府、学界、企业等不同领域专家的权威观点。《报告》全面记录了2009年陕西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2010年我省文化建设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将更加有效地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将会显著增强,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发展;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会更大,举措会更科学合理;文化消费会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会更趋完善。预测今后几年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明显快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长速度,将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报告》认为,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要素市场,重点培育文化人才市场、金融市场、产权市场和版权交易市场。要发展文化市场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拍卖等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完善各类文化协会和文化商会,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报告》指出,陕西应将文化创意及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区域集中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将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排头兵,将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放在发展文化传媒创意、文化艺术创作、文物复仿制品创意设计、数字服务文化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