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民故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刘宁: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民故事
发布时间:2019-10-16      作者:《陕西日报》       访问量:4682次  分享到: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心情激动不已,深切感受到讲话精神历久弥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鲜活而真实生活的反映,文艺是烛照国民精神的灯火,每个民族在每个时代都会创造属于自己时代的新文艺。站在中国的土地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作,为生活而高歌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只有坚定地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深入到乡村院落、城市街巷、农民工屋舍、留守儿童学堂,才知道中国的大地是什么样,中国人民的生活是什么状况。毫无疑问,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山川、河流、树木皆有差异,生活于此的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而唯有深深了解这些差异时,我们才能写出别样的中国,写出别样的中国人民生活。人民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是中国文艺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创造者。因此,当我们的笔触、镜头面对他们时,我们才可以说,我们这些文艺工作者真正反映的是人民大众的生活,表现的是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壮阔。故此,生活有多丰富,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有多绚丽;人民有多少悲欢离合,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有多少忧思欢歌。浸泡在生活的海洋里,就像作家柳青扎根皇甫村一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发现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中国故事才蕴涵着中国的气韵和精神。

新时代赋予中国人越来越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刚健雄阔的气度,古老中国的深刻变化和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生产、生活辉映着中国人奋发图强的精神,传达着我们从大地母亲那里获取的力量。

新时代文艺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艺,从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中国故事,显现着中国经验,传达着中国人的情感,表达着中国人的瑰丽想象,彰显着中国人的艺术形式之新创造,弥漫着中国人之审美气度,它是雅俗共赏的,也是与世界其他民族遥相呼应的,是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的,也是能为世界贡献特殊声响和色彩的。作为一名从事文艺批评和学术研究的工作者,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马克思文艺理论为指导,继承中国古代优秀文艺批评理论,借鉴现代西方文艺思想,秉承学术之良心,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刘宁,文学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讲话发表五周年特别报道,原文刊登在《陕西日报》2019年10月16日6版特别报道。)

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10/16/content_37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