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恢复建院40周年系列活动之——“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研讨会召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院庆40周年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院庆40周年专题
我院恢复建院40周年系列活动之——“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04      作者:文学艺术研究所       访问量:7527次  分享到:

会议1.jpg

会议现场

11月30日,由我院主办、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承办、西北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协办的我院恢复建院4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院党组书记、院长司晓宏,《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白宽犁主持开幕式。来自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艺术研究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70余位专家学者及作家参加了会议,部分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演讲。

司院长.jpg

院党组书记、院长司晓宏讲话

司晓宏表示,今年是我院恢复建院40周年,在这4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我院相继形成了古籍整理、区域经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延安革命史研究等一系列优势学科,这些学科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院要争创全国一流地方社科院,最核心的是当好省委、省政府的智库,同时我们还要充当促进陕西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关于“陕西经验”,司晓宏认为,陕西有着深厚的文学积淀。陕西是中华文明的腹地所在,也是中国文学的滥觞地。陕西文学语言简约、直白,但表现出来的思想却很深邃。最难能可贵的是,文学陕军始终保持着赳赳老秦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司晓宏强调,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关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际上核心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当代的文学陕军也应该秉持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希望我们陕军进一步东进,进一步凸显陕西文学在全国的地位。

李.jpg

《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致辞

李国平代表陕西省作家协会祝贺我院恢复建院40周年,祝贺我院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和成就。李国平表示,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过去一直是陕西文学研究的重镇,集聚了一批青年学者,已形成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版块,成为陕西文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今天的这场活动必然是一个高端的、前沿的论坛。近期,陕西的文学活动异常密集、非常活跃。在这些活动当中,此次论坛的主题特别突出,所设计的论题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说明社科院文学所有这个高度和意识。谈到陕西文学,李国平认为,当代陕西文学有一个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中有两个高点,分别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文学重镇”和80、90年代的“陕西作家”。如果总结陕西文学的经验,离开了这两个高点,是无处寻找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在陕西文化中从柳青一代到陈忠实一代形成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的40年给陕西文学以上升的空间,陕西文学得以思想解放。我们研究陕西文学、总结经验一定不能离开这个时代背景。

白宽犁.jpg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白宽犁主持开幕式

白宽犁表示,陕西博大精深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作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资源,也使得陕西一批作家成为最具实力的创作群体之一。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感动、影响过无数人,并频频获得各种国家级文学奖。还有陕西文学评论家、学者专家,是他们营造了建设性的批评环境,可以说没有他们与作家们长期的激情对话,就没有如今陕西文学的辉煌。今天,省社科院主办这场“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论坛,陕西的许多著名作家就坐在这个会场,他们对文学事业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创作出了众多优秀作品,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同时,陕西文学研究和评论做出突出成绩的学者、专家,他们对拓展陕西文学的视野,阐发陕西文学的价值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很多是非常年轻的学者,他们是当代文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各路诸侯齐聚本次论坛,共同探讨“当代文学中的陕西经验”,这将是一场令人难忘的学术盛会。

在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陕西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文学中的‘文学陕军’”“当代文学中的百年乡村图景”“陕西故事与现实主义文艺”“陕西作家研究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

田刚.jpg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刚作主题演讲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田刚发表了《延安文艺与陕西当代文学》主题演讲。他认为,延安文艺是当代陕西文学真正的起源,这个不是新的结论。陕西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部来自延安,尤其是代表性的作家。延安文艺对于陕西当代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代作家身上。

丁.jpg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作主题演讲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发表了《理论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主题演讲。他认为,文学理论评论与创作是双向建构,相互滋养、共同成长的过程,陕西的文学创作成就了作家自身,也成就了陕西的文学理论;反过来也一样,文学理论评论促进了陕西文学的发展。50、60年代我们有柳青、李若冰,也有一批著名的理论评论家李建军等,可以说之后的这些研究继续了50、60年代的评论,也开创了陕西文学创作专题研究的先河。新时期以来,陕西文坛出现了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批著名的作家,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文艺评论家,以及后来的《路遥传》《陈忠实传》《贾平凹传》等作家专集。

西大.jpg

西北大学教授周燕芬作主题演讲

西北大学教授周燕芬发表了《1980年代文学潮流中的路遥和陈忠实》主题演讲。她试图以《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的创作发生时间作为一个切入口来考察陕西的文学潮流。文学史叙述的“1985”是当代文学转折性的年头,所谓“八五新潮”被评论为雪崩式的文学剧变时代,同时评论文学思潮也开始出现。对路遥来说,守旧和创新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对陈忠实来说,也是在这一年要走出过去的自己。他们的创作不跟风。阅读马尔克斯,让他们面临的是现实主义守与变的不同,他们在各自的探索路径下共同坚持和丰富了现实主义。

田.jpg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埂作主题演讲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仵埂先生发表了《个人命运与历史召唤—陕西文学经验之我见》主题演讲。他认为,陕西作家的“主流书写”宏大历史叙事和“个性化书写”宏大历史叙事这两个书写路径,都是可以作为陕西文学创作者的经验。从柳青、陈忠实、路遥到贾平凹,他们在故事的书写当中有一个共同性特征,即是将个人的命运书写与历史的动荡、运行紧密地拧结在一起。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一个总体性经验,即小说中的人和整个历史密切关联,个人命运呈现在历史的运营当中。

张.jpg

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艳茜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艳茜研究员发表了《文学期刊与文学发展——从<陕西文艺>到<延河>的历史考察》主题发言。她认为,如果在文学史的整体视野中考察文学期刊的发展轨迹与文学史地位,我们会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尤其是当代文学史,文学期刊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期刊的运作模式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刊载的内容必然反映社会主导的政治、思想理念。从1973年《陕西文艺》的创刊,到1977年7月恢复发行的《延河》,文学期刊发表的作品内容正是社会政治变迁在文学领域的真实反映,从中体现的是文艺政治的变迁和文学环境的变化。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京夫、莫伸等作家从《陕西文艺》到《延河》崭露头角,最后进入了新时期,成为了荒寂十年后文坛上耀眼的新星,形成了中国文坛令人瞩目的青年作家群体。

刘.jpg

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刘宁研究员作主题演讲

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刘宁研究员发表了《当代陕西作家与百年中国乡村社会生活图景》主题演讲。她认为,百年来中国农民日常生活变迁,是中国农耕社会裂变的表征。作家对日常生活做了审美化、艺术化的处理,不仅体现出农民从传统走向现代,也让我们看到人作为一个个体在时代发展潮流中,不断完善和不断异化的过程。不管是趋于审美、还是异化来讲,经过艺术的处理,它都变成了审美对象。在我看来,当代陕西作家以扎实的写作创作完成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西方文学理论或者美学理论的中国化。

莫伸.jpg

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原名誉所长莫伸作总结发言

陕西省作协原副主席、我院文学艺术研究所原名誉所长莫伸作总结发言。他认为,除了语言、构思等技术层面的经验,陕西经验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深入生活,植根民间,嵌入现实”。在这样的基础上吸取创作的素材,最终形成文艺作品。换句话说,即“从生活中来”,即“深入生活,反映时代”。柳青、路遥、陈忠实的作品都是这一条经验的真实体现。创作一定要与时俱进、切合实际,一定要有炊烟,接地气,写作、评论皆是这样。

此次研讨会是对“陕西文学”取得经验的一次学术总结,是一次专家云集的思想盛宴。研讨会的圆满召开,标志着我院将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为繁荣我省文艺事业大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