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三)——开枝散叶的第三任书记于宁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
“践行初心使命 决战脱贫攻坚”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三)——开枝散叶的第三任书记于宁锴
发布时间:2020-06-16      作者:马燕云       访问量:7798次  分享到:

于宁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农”工作咨询专家,陕西省农村合作经济指导专家。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挂职担任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第一书记。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挂职担任安康市石泉县两河镇党委副书记兼中心村第一书记。2020年5月至今,挂职担任安康市石泉县迎丰镇党委副书记兼城镇社区第一书记。

1.jpg

于宁锴是第三任第一书记,他竭力发挥专业特长,鼓励村干部和返乡创业能人带头成立三家合作社,从事清酒加工、香菇种植、生态养殖和乡村旅游。围绕第一书记建强基层组织、助推精准扶贫、壮大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五项基本任务,积极主动作为,使瓦铺村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新民风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受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2.jpg

不忘初心,毛遂自荐  2016年9月,于宁锴随同单位领导第一次到瓦铺村调研并看望单位驻村的干部时,就被瓦铺村群众的贫困面貌和驻村干部无私忘我的扶贫精神深深触动。加之,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信心和对瓦铺村干部群众的信心,他当即给院领导和时任茨沟镇党委书记的王苗书记表态:希望有机会能到瓦铺村扶贫。2017年,陕西省再次开展选派第一书记工作时,单位领导找到他并征求意见,于宁锴当即表示:非常感谢组织能让自己实现到村扶贫的愿望,一定会坚决完成组织委派的任务。就这样,于宁锴成为瓦铺村第三任第一书记。于宁锴说,如果把贫困比作疾病的话,那么疗治这场疾病的药草一定在当地可以找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专业知识,去仔细地寻找和辨识出贫困的病因与治病的药草。

抓党建、促脱贫 通过深入调研,于宁锴发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主要在于干部和群众对依靠自身发展缺乏信心,而信心不足又源于缺少适当的做事理念和方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此,于宁锴从抓党建统一思想入手,牢固树立村干部和村民依靠自身发展的信心,并把党建工作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融合,使党建工作有了更坚实的载体和更充实的内容。除了做好思想工作,他还通过村两委换届机会,积极支持村干部队伍建设年轻化、专业化。他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青年及村致富带头人参加村两委会选举,为瓦铺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人才基础。

抓产业、谋发展 根据村产业和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于宁锴有意识地重点抓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村里制定了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同时,还建议村干部和能人大户带头,新注册成立了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从事清酒加工、魔芋种植、生态养殖等业务。首期15万棒的食用菌产业园已由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成功,带动46户贫困户共计增收15万元以上。他还引进社会资本成立了清酒酒业公司,并与村里的清酒合作社签订了10万斤清酒收购合同,带动50余户贫困户增收50万元。另外,于宁锴还促成瓦铺村金安盐丝古道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列入汉滨区PPP项目库,并成功进行了策划公司招标。

抓机遇、广宣传 于宁锴通过积极准备、申报,获得了参加省委组织部在杨凌农高会组织的陕西省第一书记工作成果展机会(全省只有27位第一书记获此机会),他以此为契机,积极推介瓦铺清酒、瓦铺富硒老玉米和乡村旅游项目。展会期间,前来展台参观的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络绎不绝,陕西省委组织部公众号“陕西先锋”、省扶贫办公众号“富裕三秦”均对瓦铺清酒等产品予以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于宁锴还广泛收集资料,积极申报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项目。他联系陕西省电视台、陕西日报等省级媒体广泛报道瓦铺村和茨沟镇的特色产业。他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电商平台推介瓦铺村的特色产品和乡村旅游。在汉滨区“2018年全区贫困村(社区)第一书记培训班”上,于宁锴作为省级单位下派第一书记代表,做了以《我是怎样做第一书记的》为题的交流发言,引起参会学员对瓦铺村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解民困、为民忧 任职期间,于宁锴全力为贫困户解决具体困难,办好为民服务实事。通过协调,他帮助因意外事故而被冻结银行账户的贫困户解冻了账户,得以支取养老金等基本生活保障。他还联系省红十字会,为全部在册的100户贫困户争取了每户两箱米面油的春节慰问品,总价值共计2.8万多元。他主动联系知名书法家,为镇村群众书写了上百幅春联和书法作品。

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瓦铺村的希望和明天,于宁锴组织关注公益事业的社会爱心人士,分批为乡村小学留守儿童捐赠书包、文具、图书、体育器材、衣帽等物。为让山区孩子也能像城市儿童一样尽快熟悉英语,他邀请西安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英语体验课;邀请西安机器人教育机构上课,让孩子们体验接触到新奇有益的机器人课程。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于宁锴积极协调镇村,推动村活动中心尽快开工建设,并协调落实单位15.5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准时到位,加快了村活动中心建设进度,使瓦铺村活动中心建成并已投入使用。他还协调自己所在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为瓦铺村捐赠了4台电脑、2台打印机、1台扫描仪、2台无线路由器等急需办公设备。

充分发挥智力扶贫优势 于宁锴先后邀请陕西省人大、陕西省决咨委、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陕西研究会等专家学者考察农业产业及文化旅游资源,为瓦铺村发展出谋划策。他广集众智,策划实施瓦铺村脱贫攻坚创新试点方案,力图通过创意开发,把文化旅游作为瓦铺村的主导产业来打造。同时,于宁锴将“十里文化长廊”作为扶贫工作规划项目之一。“十里文化长廊”是沿着瓦铺村主干道建设的一条文化大道,并以此为中心,将瓦铺村金龙山祖师庙、龙王山龙王洞、白云山天池、观音台、盐丝古道、古寨、古树、古宅等旅游文化资源点串连起来,协同发展。同时,建立酒馆、客栈、茶馆、养生馆、学堂等新型业态,发展旅游、养生、学习等新型产业,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于宁锴实施的这些工作措施,不仅将为瓦铺村脱贫攻坚作出直接贡献,更为瓦铺村的长远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9年5月,距第一次挂职工作结束不到一年,于宁锴又再次主动申请出征新的扶贫工作任务。正如他在挂职报告中所写的那样:“虽然已不再年轻,但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去做一些富有挑战的事,开辟新的空间......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记得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一书的序言中说过: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