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云:守护“中华祖脉” 筑牢文化根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刘立云:守护“中华祖脉” 筑牢文化根基
发布时间:2020-07-29      作者:刘立云    来源:《陕西日报》    访问量:16871次  分享到: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首站选择了秦岭。他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大秦岭的保护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守护“中华祖脉”,筑牢文化根基。  

陕西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革命文化深厚独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鲜活生动。秦岭是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分水岭。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的河湖以秦岭为界,北、南分属黄河、长江水系。秦岭还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关中城市群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中国地理自然标识。地理、气候、资源差异等自然的区隔,导致了南北方人们生产、生活的迥异,关中、巴蜀、荆楚等文化色彩纷呈,彰显出一种成熟文明的博大包容。回首古今,秦岭作为国家的精神标识与民族的文化象征,有其独特的重要价值及意义。  

司马迁在《史记》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便有了“秦岭”地名的正式文字记载。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相融合,共同构成炎黄文化,又继承此前的蓝田、半坡文化,成为华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华夏民族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周公旦制礼作乐、天下归心。此后的中国,礼仪活动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儒道传统文化深受秦岭影响。春秋时期,老子在楼观台讲经论道,著《道德经》,论述了乡土社会里人与自然的朴素哲学关系。  

秦穆公时期,秦国跻身“春秋五霸”行列。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重农抑商”等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秦国以农为本创立的大秦帝国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称始皇帝,设郡县,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深刻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  

秦兼并六国以后,疆域延伸至长江流域以南。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取河套,又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西汉长安,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汉文化”的策源地。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为汉武图强、北驱匈奴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张骞应武帝诏从长安出发,打通了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  

大唐之都建于秦岭北麓、八百里秦川的腹地长安。秉秦皇汉武之势,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时代。秦岭的壮美景色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千古诗篇。白居易于秦岭书写《长恨歌》;王维在秦岭辋川留下《山居秋暝》;诗仙李白望秦岭感慨《蜀道难》;书法家颜真卿、画家吴道子等人书写和描绘了盛唐文化;医圣孙思邈在秦岭太白山下完成药学宝典《千金方》……  

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除了绵延千里的大秦岭,还有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分别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延安精神与“西迁精神”,代表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奋斗精神方面相通相连。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13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形成了延安精神。这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西迁60余年,一代代交大人扎根黄土地、服务国家,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的庄严承诺,用无数“奉献青春为家园”的故事和事迹,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西迁精神”,体现出始终与党、国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信仰理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内核的“西迁精神”,是新中国知识分子风骨、品格的集体写照,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今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我们要有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信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只争朝夕,追赶超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刘立云,文化与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7/29/content_73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