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震: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唐震: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1-11-24      作者:唐震    来源:《陕西日报》    访问量:10574次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和担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一百年来,党坚定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强大思想武器,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表明,走好中国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为中国指明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经济文化落后,国弱民穷,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中国的先进分子,并据此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在实践中努力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认识到鸦片战争后中国已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是造成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封建主义是中国最落后最腐朽的生产关系,是造成中国社会封闭和落后的桎梏,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又催生了官僚资本主义,由此构成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因此,中华民族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新中国。正是坚持了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并向一切与之相悖的错误思想作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党才在民主革命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国情的国家完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中国共产党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引导,逐步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要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剥削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再存在,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新中国,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彰显,人民群众享有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三、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实现社会主义道路新探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新时期,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四、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启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大学问真学问。马克思主义把科学性与真理性、人民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时代性紧密结合,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永久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化所提供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前者深刻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后者全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严重弊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指明了方向,也为观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正是在上述思想精髓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


唐震,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陕西日报》2021年11月24日5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