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王建康: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布时间:2022-03-09      作者:王建康    来源:《陕西日报》    访问量:5086次  分享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我们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贯彻落实《决议》,就要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需求,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系统化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强化国家战略和应用需求牵引,构建微观主体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形成支持政策完备、多元投入有力、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环境优良的创新格局,协同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特别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制度藩篱。正确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关系,以战略坚定性、策略灵活性,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特别是着眼科技革命的焦点、产业转型的拐点,以“从零到一”的原始创新和突破“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卡脖子”技术为重点,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新模式,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培育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有效整合集聚创新要素。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完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耦合的体制机制,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协作的协同创新体系,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成果转化为科技创新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有效利用社会创新力量与市场竞争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通过战略引导、需求创造、政策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从事前沿科技与基础研究。深化科研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科研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充分激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新活力,引导科研人员研究真问题,形成真成果。促进科技创新与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全面融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创新的源泉在于人才。以用为本,优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评价机制,着眼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投资优先向人才集中、政策优先向人才倾斜的发展机制,调动人才创新积极性,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关键人才在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发挥政府在人才优先发展方面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提高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着眼于“高精尖缺”,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能够成才、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岗相适、配置科学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人才市场规律、创新创造规律,赋予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形成人才集群、创新平台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高层次人才、高科技成果、高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优化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决定着创新能力强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把优化创新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从提升创新动能、完善创新链条、集成创新资源、突破创新瓶颈的需要出发,补短板强弱项,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使创新思想得到鼓励、创新精神得到尊重、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认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行政行为的规范性、透明度,建立规范经营、公平竞争、政策稳定的市场环境,努力形成支持创新的良好生态。把教育创新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深入落实“双减”举措,严格控制各类教学评估、评比,倡导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支持创新创造思维教育,解决教育“内卷”问题,形成创新素质培养“从娃娃抓起”的格局。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用。哲学观念和思想方法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先导,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前提是突破“卡脑子”的认识局限、“绑手脚”的制度约束。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的先导作用,为创新活动开展和创新体系构建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支撑。引导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夯实创新创造的文化观念基础。深入研究制约创新、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瓶颈、思维瓶颈、观念瓶颈,及时总结推广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发挥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


王建康,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陕西日报》2022年02月21日07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