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刊发古籍所副所长党斌人物采访传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刊发古籍所副所长党斌人物采访传记
发布时间:2022-05-10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3370次  分享到:

510日,陕西报》第03版要闻发表了对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党斌研究员的人物专访——党斌:择一事 终一生》。

大.png


5月6日,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办公室,党斌正坐在电脑前对一块唐代墓志拓本图版进行释录和点校。对陕西出土唐代墓志的研究是党斌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主持的《陕西新出唐代墓志整理与研究(2007—2020)》也获批为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们得先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检的方式,掌握陕西境内出土唐代墓志的总体情况,才能开展进一步的保护、整理、研究和利用工作。该项目的最终成果可以为唐史研究提供一个搜索资料的便捷途径。”党斌说。

党斌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副主任,已经在古籍整理行业深耕了15年,先后负责和参与了《陕西古籍总目》《陕西碑刻总目提要》《陕西金文集成》《陕西古代文献集成》等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重大项目。

中学时,党斌就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00年,带着对历史的热爱和对十三朝古都的向往,党斌从山西太原来到西安,在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就读。

大二时,党斌接触了一门叫做“历史文献学”的课程。该课程由文献学专家贾二强教授授课。课堂上,贾二强提到:“文史研究的首要工作就是阅读文献、利用文献。因此,文献学是文史治学的基础,得其门径,才能做好深入研究。”党斌记下了老师的话,也认识到了文献学在做学问时的重要作用。“考研究生时我专门报考了历史文献学专业,成为了贾老师的学生,开始系统地学习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的知识。”党斌说。

研究生期间,在黄永年、贾二强、周晓薇等古籍整理界前辈的教导下,党斌不仅学到了古籍整理的专业知识,也看到了老一辈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2007年研究生毕业的党斌坚定地迈入了古籍研究的殿堂。“我记得研究生毕业时我投了3份简历,全是与古籍整理相关的单位,最后顺利入职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党斌说。

古籍整理研究所还具有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的行政职能。刚入职的党斌就得到了难得的机会,先后参与了几个古籍整理重大项目。2007年是陕西省古籍整理出版“十一五”规划进行的第二年,由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策划、组织、实施的《陕西古籍总目》《陕西碑刻总目提要》《陕西金文集成》等三大项目同步推进,古籍办、古籍所的工作人员齐上阵,党斌也迅速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实地调研、搜集资料、书稿编纂……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党斌都参与其中。

为了摸清陕西境内现存古籍的情况,党斌和同事们跑遍了每一个县,走访了县里的图书馆、档案馆、文物局等,为了寻找一通石碑翻山越岭都是很常见的事。党斌开玩笑说:“作为山西人,山西的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却跑遍了整个陕西。”

在负责《陕西碑刻总目提要》项目的过程中,党斌对碑刻文献产生了浓厚兴趣,便将此作为自己的重点研究方向。2014年至2021年,除完成自己承担的省古籍整理重大项目任务外,党斌利用空余时间,完成了《民族·盟约·边界·战争:陕西出土宋代墓志辑释》的著述。这是一部关于陕西出土宋代墓志的系统性文献整理成果,其中收录了陕西境内出土的宋代墓志近150种。“两宋时期,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已经向东南地区转移,陕西出土的宋代墓志数量不多,在学界的关注度也较低,但宋代墓志是陕西文献资源的重要部分,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陕西宋代墓志,研究宋代陕西历史、文化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党斌说。

一本四百页的书,花了7年才最终完成,这是古籍成果出版面临的现实。“古籍所的前任所长吴敏霞说过,做古籍整理要甘于寂寞,任何学问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只是古籍整理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学术积淀。”党斌说。近日,随着《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的出台,古籍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古籍上的文字活起来”指日可待。

“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和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同时这份工作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我十分珍惜,也会坚持做好古籍整理的工作。”党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