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二十大丨裴成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聚焦二十大丨裴成荣: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22-11-07      作者:裴成荣    来源:《陕西日报》    访问量:6635次  分享到: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时代的中国,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开启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壮阔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提高到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靠什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创新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推动核心技术创新,坚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各个领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均大幅提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但也必须看到,面对大国博弈的新形势,我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科技创新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塑造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更多的核心技术提升我国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的知识创新体系、以标准化为轴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体系等三大体系的高效协同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更高水平的人才政策体系,努力营造适合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整体社会氛围,打造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是从供给、需求、国民经济循环、投入产出效率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核心就是从过去40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未来30年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构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市场体系,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推进高水平的国际商贸物流大通道建设;要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来拓展改革广度、深度,发挥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与韧性,积极拓宽市场战略纵深,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释放内需潜力;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5亿多乡村常住居民打造成为稳固的超大规模市场的“大后方”。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无论是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就业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要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切实增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裴成荣,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陕西日报》 2022年11月07日05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