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地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陕西: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地方
发布时间:2007-01-30         来源:信息中心    访问量:6816次  分享到:

陕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大省,西安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成为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首传地区,在东方文明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

外来的宗教一经传入,即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互影响、融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这种影响和融合用了大约六七百年,到了隋唐时代才完成。也就是说,在隋唐时代,印度佛教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与儒、道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三大教。这种以大乘为主流价值诉求的信仰、以汉语言文字为传播工具的中国佛教继续向东、向南传播,直接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

在世界佛教南传和北传的两大体系中,陕西的关中地区是北传的翻译传播中心,素有佛教的“第二故乡”之称。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长安佛教”已不复昔日之盛况,但是,诸多佛教宗派的祖庭仍耸立在关中大地,默默地展示着历史的光辉,展示着东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魅力,吸引海内外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缅怀先贤,崇敬不已。

最有标志性意义的是扶风法门寺的佛指舍利。从古到今,斯里兰卡的佛牙和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指,两枚真身舍利分居南北,分别是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至高无上的圣物,其供奉地也自然成了圣地。特别在中国的隋唐时代,对这两枚舍利的崇拜达到了高潮。当时,这种崇拜已经越过了信仰界限,是全社会普遍的信仰象征和道德价值的指向。1987年,在重修法门寺舍利塔地宫时,佛指舍利和大批供养的器物出土,轰动了世界。20年来,佛指舍利重放光芒,倍受亚洲各地信徒尊崇。现在,法门寺重新修复后,焕发了新的青春,重新成为全世界佛教信徒的信仰圣地。

在北传佛教中地位比较崇高的自然是各宗的祖庭了。中国佛教有宗派、有祖庭,这是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特点,也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完成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五代之前,中国汉传佛教共形成了八大宗派,即三论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和密宗。现在,除了天台和禅宗两宗在陕西没有明确的祖庭之外,其余六宗的首传祖庭都在陕西。即就是天台宗和禅宗,在其宗派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也与陕西地区有不解之缘。那个时候,长安是全国的首都,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争取在这里得到肯定、在这里发扬光大,是各宗各派共同的关注点,否则,天台智顗的弟子们就不会频频到京城来,禅门两派也不会滑台大辩论。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其祖庭是位于户县的草堂寺,以研习龙树、提婆的《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得名,创宗祖师是鸠摩罗什(Kumarajiva,350--409)大师。鸠摩罗什是西域人,后秦时被秦主姚兴迎请入长安,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国立佛经翻译的译场,随同鸠摩罗什学习的中外义学僧数以千计。到了隋代,嘉祥大师吉藏(549--623)被迎请入大兴城日严寺,完成了三论宗理论最后的建构。中国的翻译事业从佛经翻译开始,而鸠摩罗什是中国第一位翻译大家。现在,草堂寺鸠摩罗什舍利塔俨然耸立,俗称“八宝玉石塔”。草堂寺的“草堂烟雾”是“关中八景”之一。

华严宗的祖庭是长安区少陵原畔的华严寺,以研究《华严经》而得名,创宗祖师有“华严五祖”杜顺(557--640)、智俨、法藏(643--712)、澄观和宗密。唐代初期,杜顺被太宗李世民尊崇,封为“帝心尊者”,之后智俨、法藏、澄观和宗密继承其学统,发扬光大,俨然成一大派。尤其法藏深得武周朝野赏识,被则天尊为“贤首大师”,因而华严宗也被称为“贤首宗”。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华严寺还有杜顺舍利塔和澄观舍利塔矗立在原畔,迎接着海内外信众,记载着当年祖师们的业绩。

法相宗的祖庭是西安市环塔路的大慈恩寺,也叫慈恩宗。该宗阐扬诸法事相,讲究万法唯识,也称唯识宗,继承了印度瑜珈一系的传统,创始人是著名的玄奘(约600--604)大师。大慈恩寺是长安著名的皇家寺院,是为了纪念文德皇后而建,因而以“慈恩”为名。寺内设立有翻经院,以玄奘为译主。玄奘为了保存从印度取回的经像舍利,亲自设计监造了大雁塔。在中国五大翻译家中,玄奘的译作最为丰富,质量高,量也最大。作为友好交流的和平使者,玄奘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至今受到中印两国人民的敬仰。

律宗的祖庭是长安区丰峪口内的净业寺,以研习《四分律》得名,创宗祖师是隋唐时代的道宣(596--667)律师。因为道宣长住终南山,所以该宗也叫南山宗。道宣继承智首律师的衣钵,在净业寺精心研究,以大量的著作会通大小乘,创立新的律法为僧众受戒,奠定了汉传佛教律仪的基础。在古代中国的高僧大德中,道宣的个人著作最多,而且大部分都流传后世。现净业寺已修葺一新,道宣舍利塔就耸立在山顶,沐浴着终南山的细雨和风。

净土宗的祖庭是长安区神禾原上的香积寺,以念诵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净土世界而得名。先后对净土宗的成立做出贡献的有东晋的慧远、北魏的道绰和唐代的善导(613--681)等。善导之前,长安流行的是往生兜率天的弥勒净土。善导最后完善了弥陀净土宗的理论体系,同时在他的努力下,弥陀净土得到了京城长安的认可和推广,所以净土宗的成立善导贡献最大。现在香积寺也修葺一新,殿堂庄严,梵呗声声。善导塔高耸入云,依然雄居神禾原上。

密宗的祖庭是西安市兴善寺西街的大兴善寺,修习身、口、意三密相应,以真言、手印和仪轨等方式成就佛道,因此得名,创宗祖师是“开元三大士”善无畏(Subhakarasimha,637--735)、金刚智(Vajrabodhi,671--741)和不空(Amoghvajra,705--774)。大兴善寺是隋代的国寺,唐代国立译场所在地。不空也是中国五大翻译家之一,主持大兴善寺译馆,杖迹朝野,深受玄、肃、代几朝的倚重。密宗是中国最后一个形成的宗派,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不空的弟子惠果主持青龙寺,日本僧空海入唐求法,随惠果学得密宗法要,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现在,大兴善寺殿堂整肃,中外信徒仰慕祖风,不绝于途。

除了以上首传祖庭之外,陕西现存的还有一些与宗派相关的重要寺院。华严宗的至相寺,法相宗的兴教寺、玉华寺,律宗的丰德寺等,都与创宗祖师和该宗派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祖师或长期在该寺讲经授徒,著述立说;或死后埋葬在该寺。这些寺院也都属于该派的祖庭。由于有日本空海在青龙寺随不空的弟子惠果学密法的缘故,日本的真言宗尊大兴善寺、青龙寺为本宗的祖庭。另外还有隋唐时代数度盛行的三阶教,虽然法脉没有持续流传下来,但当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现在长安区的百塔寺就是该派的祖庭,那棵隋代的银杏树依然枝叶婆娑,随风摇曳。

五代之后,印度佛教急遽衰落,而中国佛教却蓬勃发展,其原因正是由于中国佛教的宗派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中国佛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获取了新的生命力,从而也有了独立发展的新的基础和方向。

陕西的这些佛教祖庭有很显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是祖国重要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仍然会不断地获取新的生命力,从而有新的发展。

(作者: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