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所

成果介绍

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所 -教育研究所 - 成果介绍
张鹤学术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22-04-02     作者:   访问量:6097次   分享到:

张鹤,陕西安康人,1978年12月生,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教育管理、教育政策与法律等研究。系陕西省教育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分会会员,陕西省教育学会会员,陕西省院校研究会会员,市级青年突击手、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市政府督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陕西师范大学共建)兼职研究员、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成员。

近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市厅级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参编学术著作2部。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中国高校科技》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曾获陕西省教育学会第七次优秀论文和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市厅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主要成果:

一、论文

 [1]《学科融合背景下小学课程融合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02):128-132. (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学科融合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智能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课程组织方式 此种组织方式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分裂,提升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满足未来社会竞争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小学课程设置分化,全科型教师缺乏,课程评价过于单一。这些问题不利于开展学科融合,更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针对此一现状,只有从课程、制度、评价、学习等方面持续推进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 对我国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实现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2]《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建构》[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03):60-64.(c刊)(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加强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建构迫在眉睫,在正视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起步晚、各种机制不成 熟等现状基础上,以当前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中存在的教育机构相对单一、教育内容和形式相对松散、教学模式两极化严重、服务主体意识缺失、服务供给意识淡化、机制保障缺乏等问题为出发点,从立足老年教育规划,健全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立足民族区域文化,突出民族老年教育特色;依托民族教育布局,构建老年教育支持体系;依托老年教育 规划,推动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教育服务供给,切实推进民族地区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体系的构建。

[3]《浅论中美老年教育服务供给对比》[J].黑河学院学报,2017,809:44-45.

主要观点:“终身学习”理念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响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养老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的养老体系已经从“老有所养”向更高层次的“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学”转型升级。从美国和中国老年教育服务供给的对比入手,包括政策制度、物质支持来源以及教育场所等方面,找出我国与美国现实存在的差距,并结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提出加强政策制度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教学机构多样化,特别是支持社区大学的进一步发展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为老年人终身学习提供更好的制度与环境。

[4]《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18(08):42-44.(c刊)(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基于校企合作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思路,成为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常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产教融合更加注重教育与产业发展形势的结合,因而也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政策法律依据不足、协同发展能力不强和合作水平层次不高等问题,为此,在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时,应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构建校企双方共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共建实训基地等实施路径。

[5]《协同创新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2016,10:91-93.(c刊)(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创新型人才的极度匮乏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继续发展的瓶颈。传统教育观念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以学校为主,培养主体单一;以管理为主,培养氛围不足;以教师传授为主,培养方式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通过学校与企业协同,创新培养主体;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培养渠道;管理与文化协同,创新培养环境;内隐与外显协同,创新培养新方式等路径,可以促进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

 [6]《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C刊)(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多年,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不足是重要原因。文章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 路径和模式三方面入手,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完善创新创业的运行、保障和激励机制,从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思考实施路径,提出并论证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店后校” 模式,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7]《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运行机制平衡策略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8:118-120.(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我国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除了要处理好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科学地构建学校内部 治理结构。而学校内部的政治领导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权力等多元权力主体构成,使高校治理结构呈现出相当复杂的状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运行问题。通过对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从提高学术权力、约束行政权力、优化高 校管理制度和转变政府调控方式等四个方面,探究了促进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平衡运行的策略。

 [8]《我国公立高等学校行政权力解析及规范策略——从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视角》[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13-116.(人大复印资料报刊资料索引)

主要观点: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是通过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事业组织,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权利,并行使相应的行政权力。而权利与权力的对立关系中权力对权利的异化和背离,导致高等学校的“实然”行政权力和“应然”行政权力不相匹配,甚至“应然”行政权力被“忽视”或“超越”,导致权力的泛化和异化。可以采取制定《学校法》,保障高校行政权力规范运行;完善《高等教育法》,优化高校行政权力规范依据;贯彻行政法治原则,强化高校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加强权力监管,构建高校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等策略来加以规范。

二、著作

[1] 《公平视域下的教育发展问题探究》(专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2.

主要观点:系统总结了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类型与特征以及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对教育公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梳理与解析;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应从影响教育公平的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与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基本受教育权保障、基础教育投资政策、基础教育平衡机制与补偿机制以及我国农村学校合并等外部政策保障和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性别公平问题以及过程、就业公平等内部机制调节两个维度的内容,通过构建相应的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在对发达国家教育公平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与借鉴的基础上,阐释了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对策与措施。

[2]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专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6.

主要观点: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我国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陈旧落后的因素、环节和部分,提出了一些相应地改革与发展建议与意见。分析探索了如何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结构与管理体制、教学以及人才培养等进行改革,并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需要改革的大方向和应对发展战略,反映了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借鉴,为制定和出台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某些政策和规章提供依据;为业内人士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