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
发布时间:2010-11-04      作者:佚名    来源:政治与法律研究所    访问量:3835次  分享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认识,也是对“十二五”时期发展路径作出的正确战略抉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达30多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近5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达8.5%;并已迈入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在世界500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规模为二万二千多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但在看到这些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经济总量,总体上是依靠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创造出来的,“高消耗、高投入、低加工、低产出”的低端粗放型发展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初期阶段,由于我们缺少资金、缺少技术、缺少人才,处在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已经越过了温饱阶段和小康社会的初期阶段,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为环境资源所不能承受。目前,无论是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都难以再承受我国巨大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巨大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潜力已经被释放到最大限度,再依赖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丧失,难以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主动和有利地位。早在五年前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党中央就提出了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规划则明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这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已到了“等不起、慢不得”的关键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化解诸多社会矛盾、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当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近4000美元。从世界工业化国家的经验看,这一时期既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能否实现由中低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能否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个关键问题。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进入这个阶段后,由于及时地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了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顺利地由中低收入国家迈进了高收入国家;而拉美一些国家在迈入现代化进程后,最初的发展势头进展顺利,但后来却出现了停滞、动荡甚至逆转,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及时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发展路径上的转变,而且也必然会化解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不平衡、不协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科技、依靠人力资本的提高,就必然会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就必然会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能够使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得到化解,使我国顺利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科学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二五”规划中居于全局的位置,同时也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各地都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甚至是唯一的目标。这就形成了GDP崇拜和以GDP论英雄的考核评价体系。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或转而不动,GDP崇拜的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应当说,在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国家,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要求。因此,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是必然的。但是由此走到不顾一切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不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那就不但违背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经济本身也不能持续快速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就是针对着这种片面的增长观的。这种片面的增长观具体表现为: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重经济增长速度、轻科技创新;重经济总量增长、轻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重财富增加、轻民生投入;重眼前的快速度、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等。各地拼资源、拼消耗、拼低成本,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只停留在会议上和口号中。更为可怕的是,相当一些领导干部已经对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习以为常,没有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和必然性。这也恰恰说明,“十二五”规划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是非常正确的,是切中要害的。

  十七届五中全会不但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而且深刻指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即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规定,并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要求,使“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要求不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指向,而且也是对当前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强烈回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的收入差距拉大、就业困难、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突出问题,既是以前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和不足,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的民生问题。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必然会要求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就业体制改革,使更多的进城农民工能够落户城镇、更好地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十二五”时期,是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基础的五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第三个新的五年规划发展时期,是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并结出新的硕果的五年,也是全国人民满怀新的期待、过上更好生活的五年。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今后五年我国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一定能够谱写出新的光辉篇章!

  (作者:刘世文,男,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