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城镇化的对策措施-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城镇化的对策措施
发布时间:2012-03-26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158次  分享到: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提高西咸新区的城镇化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城市特色化,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仅对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关系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西咸新区内有乡村人口68.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23%,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不但阻碍了西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制约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全局建设。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城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城镇化的产业支撑力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活力所在,没有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支撑,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快提升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做强特色经济,做精名牌产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化发展后劲是西咸新区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基础。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同时发挥区内蔬菜基地、花卉基地、奶制品基地、食用醋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业发展,在城镇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进出口指导中心、农产品加工基地等,增强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2.进一步加强与西安市的产业对接。一是抓好载体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兴产业园区建设。抓好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国家级信息产业园区、国家级秦汉历史文化产业示范区、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与壮大。围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产业,积极延长产业链,培育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效增加城镇的就业容量。一是积极发展新型商业业态,逐步改造传统商业流通形态。加速培育一批大型市场和专业市场;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打造西部物流仓储中心;培育中心镇二级商圈,规划建设中心城市商务区、次中心商贸区和小城镇商贸区多层次商贸体系。二是推进市场化运作,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坚持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相结合,加快帝陵遗址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包装,打造秦汉历史文化产业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和度假休闲旅游,打造西安都市圈的生态田园新城。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与大城市相匹配的适应现代经济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咨询、金融、保险、证券、期货、中介、广告等现代服务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按照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能源、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1.增强能源支撑能力。建设以煤炭、油气、电力为重点的能源供应系统。2.增强交通支撑能力。依托西宝高速、西铜高速等8条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等6条干线组成的交通网络,以及西安与咸阳之间的“毛细血管”,融入城市群两小时经济圈和西安半小时经济圈。3.增强用地支撑能力。陕西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可确保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有效解决用地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也可通过加快闲置建设用地开发,整合农村居民点,置换独立工矿用地,加大农村土地复垦整理力度,提高建设用地的水平。4.增强供水的支撑能力。做好“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工程,解决新区的用水问题;加强中水工程建设,增加中水回用量,保障水资源供给。5.增强信息支撑能力。积极推动电信、广电、移动等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建设适度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通信管线的统一建设和管理。

  推进体制创新,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在城镇化过程中,必然要占用耕地,新区必须在保证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1.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努力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多方式安置,限制征地范围,有条件的城镇可尝试集体土地流转;探索土地银行的运作,使土地变成农民的一项资本,为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创造条件。2.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使户籍登记能够如实反映公民的居住和身份状况,对于同一辖区的居民,适当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可以对其内部转移不加限制。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以解决新城镇人口的后顾之忧,发展和巩固城镇化成果。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西咸新区农村人口总体素质偏低,普遍缺乏非农就业竞争力,要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关键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的发展能力和非农就业的能力。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西咸新区实施城镇化战略的长远、根本大计。其当务之急是在巩固“普九”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城镇化进程中的“教育移民”之路。2.重视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岗就业培训,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3.配合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系统,大规模提高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操作能力。

  城乡统筹,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必然占用大量土地。如何解决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既能实现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能保证耕地动态平衡,是西咸新区建设现代田园都市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考虑西咸新区经济、自然和社会条件,一是要强化规划的控制作用。农村居民点整理要和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合理布局村庄内部的各项用地,严格控制村庄外延,切实保护耕地。二是根据实际,缩并部分村庄。根据城乡体系规划,建设中心村,对经济条件差、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村,积极结合空心村改造,实现村庄缩并和迁村并点。三是对人均用地面积严重超标的村庄,禁止其外延扩展。凡是人均用地面积高于国家要求的村庄,新的宅基地一律不予审批。四是引导村镇建设向多层化和小区化方向发展。因地制宜,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节约用地。

  以城镇经营为突破口,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资本市场、通过存量资产置换等多种筹资方式筹集城镇需要的资金。一是财政渠道。可在省政府投资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政府的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银行贷款。国家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是新区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外资银行也是融资的重要渠道。三是公司投资。四是基础设施融资可大胆采用、借鉴国际上通用的BOT、ABS等融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投资。五是引进外资。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对进入园区的各类企业实体实行包括税收征管、土地使用、金融信贷、信息和行政服务等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多渠道、多形式的引进外资。六是利用专营权筹资。包括公交营运专线、通信、水、电、气的专营权以及按经济规律和国际惯例,有限额控制的公司牌号出让等。七是土地批租和转让。国土资源在土地批租市场流动,实现土地升值;房地产的抵押和按揭也是一种资金来源。

  链接

  在《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城市化被定义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不断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由于城镇化过程的复杂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已成为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历史学、地理学、环境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课题。社会生态学者L.沃恩(L.Wirth)从社会生态学观点出发,认为,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还应包括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即城市通过交通、信息等手段对居住在乡村中的人们给予影响。

  经济学家从城镇化进程来研究城镇化,强调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化过程和机制。他们认为,城镇化现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城镇化现象,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过程城镇化现象。

  城市地理学则从人和土地要素相结合的“地域”出发,主张第二、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是城镇化的本质内容。他们认为,城市是经营第二、三产业及消费地域的空间复合体,这种经济地域一旦形成,其它经济、生活用地相应建立,多种经济用地和生活用地空间集聚的过程就是城市成长发展的过程,也称之为城镇化。至于人口的集中则是由于第二、三产业在特定地域的空间集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