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思念不期而遇-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清明节——与思念不期而遇
发布时间:2013-04-12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1872次  分享到:


  清明节历史久远,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因晋文公纪念恩人介子推而立,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便与清明合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提起清明节,杜牧的那首《清明》诗,妇孺皆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除此,唐•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唐•罗隐的《清明日曲江怀友》等也都是清明借时抒情的上乘之作,古人在清明节用诗歌表达对故人的哀思,如今人们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不仅可以去扫墓、踏青,而且还加入祭祖的元素,每年一次的黄帝陵祭祖活动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很好例证。

  相比较以前清明节的凄凉和清冷,现在的清明节更是一种春意的象征。以前在故乡的时候,总会陪着家人去扫墓,节前一周就开始准备各种祭祀品和花样繁多的食物,大多是母亲和外婆亲手做的,都是逝者最爱吃的,忙碌中回忆起和逝者经历的往事,泪眼婆娑。过去每家一个祖坟,按辈分依次排开,祭奠也就显得隆重而繁杂,从最年长的祖辈始,一直到最近的逝者,伴着清明节的小雨,默默诉说着,淅淅沥沥的,流淌进每个人的心中。

  年少时不懂元稹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正含义,总是挂在嘴边诵读,之后经历了自己的人生蜕变,慢慢明白其中的真谛,才知道思念的力量和心底的厚重,特别是在清明节前后。离家久了,慢慢淡忘了故乡的习俗,适应了大城市的快节奏,纷纷扰扰,思念也随之藏心底,偶尔翻出尽是无限凄凉涌心头,倒不出。现在的清明节虽然少了很多祭奠的成分,但也不乏朝朝暮暮的思念,祭奠先人是为了证明我们的回忆,证明我们内心深处那一份最纯洁的情感,和时间无关,和岁月无关。我很怀念父亲,真的很怀念,从来不说但每每思念总是心里隐隐作痛,母亲在昨天晚上打电话给我,说最近天气变化异常,又说看到新闻报道新型病毒出现,叮嘱我许多。也许我们都在思念故人,特别是当我们失落时往往会回忆曾经有过的幸福,但还有亲人在身边,更应该让我们时时刻刻去关怀,不必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翻动心底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