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建设新常态下西部强省-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重要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重要新闻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建设新常态下西部强省
——访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娄勤俭
发布时间:2015-03-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访问量:5913次  分享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这为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3月6日,在陕西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参加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源远流长。一年来,陕西省主动将发展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大格局中,抢抓机遇、向西开放,顺势而为、先行先试,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迈出了新步伐。“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陕西如何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新常态下西部强省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娄勤俭。


适应新常态 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作为西部大省的陕西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充分利用陕西在区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诸多优势,综合运用转型升级、扩大开放、改善民生等措施,共同建设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陕西,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三秦大地的殷切期望。”娄勤俭介绍,去年以来,陕西紧紧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深刻分析“三期叠加”大势,主动把工作重点调整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有新作为。工作中把结构调整作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突破口:在产业方面,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十大工程,推动能化产业深度转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在区域方面,坚持关中创新、陕北持续、陕南循环发展,实行“一市一策”错位发展;在城乡方面,抓住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试点契机,以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和古村落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与此同时,陕西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新引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根本是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须最大限度释放全省科技潜能、发挥好陕西的科技优势。为此,一方面,集中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做实陕西科技创新高地,以吸引更多项目在陕投资,使科技与经济更好对接。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完善了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的运行机制,搭建了科技人员、科研项目、研发装备、科技金融、成果交易等5大平台,促进了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


“习总书记在陕西视察谈到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时强调,陕西要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陕西省也一直在致力于改变‘油主沉浮’、‘煤唱主角’的产业结构,打造多点支撑的陕西经济‘升级版’。”娄勤俭说,油气当量和原煤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陕西的优势。多年来,能源化工产业支撑了陕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石油和煤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可替代。我们要从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同时,充分发挥科教、人才等优势,积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的支柱产业,并且要履行好文化资源大省的历史责任,加强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等产业的融合,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效益。

打造新起点 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两千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用脚步连通了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一千年前,大唐开放包容的恢弘气度在丝绸之路上延伸,使长安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国际化大都市。从西汉到唐代,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东起长安、西达罗马的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古代东西方的纽带,所以陕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


谈起陕西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定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娄勤俭说,历史上陕西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资源、人文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当前的境外建设重点是在中亚地区,而陕西的产业结构与中亚地区也有一定的互补性。陕西是我国重要战略型资源的接续地,而中亚地区的能源也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支持。目前陕西已经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机械电子、航空、科技教育、文化等一系列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可以和中亚地区在众多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


“陕西能源资源富集,科教实力雄厚,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经济总量已从全国第22位前移到第16位,进入了发展的上升通道。相对于古丝绸之路,这个新起点有着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是沟通内陆与亚欧大陆桥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承接东部乃至全球产业转移的有利区域、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中心、融汇亚欧丰富多元文化的重要平台。”娄勤俭说,陕西将通过新起点建设,全方位加强与各省区市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增添陕西活力、注入陕西能量。


陕西处于我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陕西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立体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居全国前列的优势,探索内陆自由贸易新模式。充分发挥能源资源和科技教育的优势,统筹结构优化与外向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丝绸之路起点的人文优势,为民心相通注入新内容。充分发挥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的优势,搭建若干务实互利合作平台。

加强与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娄勤俭介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与中亚各国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去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陕西7处遗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此为契机,陕西省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精心组织实施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好欧亚文化博物馆群、丝绸之路博览园、丝绸之路风情街、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等共建项目。同时,充分借助文物、文化资源优势,将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经济带文化、旅游、商贸等交流合作。唐长安城的西市是当时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场所,西安市在其原址附近建设的大唐西市已成为集文物保护、文化展示、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对宣传丝路文化、壮大商旅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将推广这一模式,高标准建设“汉风古韵”主题旅游区等历史文化精品景区,开辟一批跨国丝路旅游线路,同时合作举办艺术节、电影节等活动,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


“陕西拥有80所普通高校、102万名在校大学生、1000余所科研院所、22万名科技人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和密集区。”娄勤俭说,陕西省要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和合作,打牢民心相通的长久基础。陕西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西北大学中亚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目前,陕西有中亚留学生1200名,占全国的7.5%。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近几年培养哈萨克斯坦东干族青年的经验,建设好中亚教育培训基地和上合组织大学西安校区,组建与中亚各国大学的合作联盟,支持西北大学与撒马尔罕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设立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把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教育合作不断引向深入。


落实“五个扎实” 不负殷切期望


娄勤俭介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时,强调陕西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对陕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五个扎实”新要求,赋予了“陕西发展得怎么样,不仅关乎三秦大地父老乡亲福祉,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北地区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使命。我们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落实细化好各项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转化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认真落实好这次全国“两会”精神,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保持发展的陕西本色,加快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