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我院《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课题结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多家媒体报道我院《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课题结项
发布时间:2010-10-27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3394次  分享到:


  9月16日,我院召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及新闻发布会,受到媒体高度关注。详细内容如下: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2010年9月16日

“陕广新闻”连线“人口发展研究新闻发布会”现场

  9月16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陕广新闻》栏目11:00—11:30“记者连线”板块,连线我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组织召开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暨新闻发布会”现场。以下是现场连线报道同期声:

  主播: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在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相关情况我们来连线陕西台记者高杨。高杨,目前,西安市人口数量及人口素质的目标和现状是怎样的?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高杨:恩,好的。刚刚我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的人口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而2008年西安、咸阳两市城区人口大约在645万左右。2007年,西安市非农业人口为353多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为66.1%。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在80%左右。从人口素质上来说呢,目前西安从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13年,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劳动力文化指数在12年以上。主播。

  主播:针对目前的现状,通过那些途径才能实现预计目标?

  高杨:嗯,是这样的。从人口数量方面讲呢,西安、咸阳两市主城区人口目前仅约645万。也就是说,在10年内西安城区人口大约需要翻一番。我也是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未来,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的实现将主要依赖三种途径:首先,西安、咸阳两市的合并;其次是就地转移。目前,西安的城市扩容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推大饼”模式,正在形成“组团式”带状大都市格局。现在各个新区范围内的原住居民基本都为农业人口,新区建设土地征用后这些人口全部集中为“农转非”,并且居住形态更为集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区居民。最后一个途径是,要通过吸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来扩张人口数量。而在人口素质方面呢,重点在于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文明素质,主要是通过有计划地吸收外来年轻优质人口而达到,因而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一个与人口数量扩张同步的过程。好了,主播!

  《陕西日报》3版 2010年9月21日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重大课题通过评审  

  本报讯(记者  魏  伟)9月16日,省社科院召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重大课题评审及新闻发布会。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朱楚珠教授,西安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卫冬梅、西安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唐震等评审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主持。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2020年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在听取了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汇报后,评审组专家认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人口发展战略作为一项前瞻性的研究,建立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之上,定量评价人口发展与经济、资源及环境的协调程度,客观地制定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对策和政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一致认为课题通过结项。



  《三秦都市报》 2010年9月19日A3版 

省社科院发布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 
八大建议使西安更加国际化 

  本报讯 (实习记者 陈宛辛 实习生 陈玲)9月16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社科院人口发展课题组历时两年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出的最新成果向社会公布。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分“三步走” 

  第一步:要达到2020年西安城市人口上千万的目标,从2010年起至2012年将成为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900万人,西安主城区人口总量应达到630万人。 

  第二步:2013年至2015年是西安人口发展快速扩容阶段,随着西安城市组团发展、经济迅速增长、人口进一步膨胀,西咸大都市将成为西部、全国乃至跨越国界的增长极。在这一阶段,全市总人口将控制在1114.3万人。 

  第三步:2016年至2020年是西安人口空间结构优化及人口稳定增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428.6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应达到1000万人左右。 
要真正促成“西咸合并” 

  省社科院人口研究课题组认为,人口指标的获得将影响到城市各项发展指标,至关重要,所以对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原则。在未来数年,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的实现将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第一是要真正促成“西咸合并”,在保证住房条件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城区人口扩容,提升城市建设各项指标。 

  第二是“就地转移”,西安的城市扩容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摊大饼”模式,“组团式”带状大都市格局渐将成为主流趋势。现各个新区范围内的原住民基本都是农业人口,新区建设土地征用后这些人口全部集中“农转非”,且居住形态更集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区居民。 

  第三是吸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优化人口结构直接关系到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城市化进程等,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在人口素质方面,重点在于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文明素质。 

  8项建议推进西安人口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人口发展研究专家表示,要真正推进西安迈向国际化大都市必须实施8项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尽早实现“西咸行政区划合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高起点规划城市扩容,建设宜居城市;就业优先,围绕主导产业带动人口聚集;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国际教育园区;打造一流医疗卫生体系;发掘旅游资源 提高旅游人口比重;着眼人口安全,强化综合治理。 

  

  《华商报》 2010年9月17日

2020年西安人均寿命将超78岁 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 

  16日,省社科院召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及新闻发布会,该研究预测,10年后,西安人平均预期寿命在78岁以上。
  
  记者从西安市老龄委获悉,目前,西安市人口平均寿命75.5岁。如果按照省社科院的预测,今后10年,西安人的人口平均寿命可以提高两三岁。
  
  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

  有经济收入的老人不到一半

  省社科院指出,西安市的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西安市是陕西省老年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全省的22.3%。

  在西安,养老储备不足在老年人中是普遍现象。还有相当多的老年人还没有参加城市居民医保和乡村合作医疗。自己有经济收入的老人还不到一半,大多数靠配偶、子女、储蓄、房租、理财性收入及其他供养。

  建议:

  西安应尽快出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解决具有城镇户口、但从没有参加过工作、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建立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健全“新农合”补偿机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

  空巢老人 乡村比城市少

  “空巢家庭”的数量增长较快,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人就有124.21万人,其空巢家庭占到全市老人家庭总数的49%,有60.86万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17.9%,达到22.23万人。截至2009年9月底,西安市空巢老人已经占到老年人家庭的57.2%。

  没有子女或子女离家后自己独居和与配偶居住而形成的空巢现象,已成为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中突出的问题之一。独居和与配偶居住形成的空巢家庭比例为51%,其中,独居老人占12.4%。空巢家庭在城市、城中村和乡村的表现分别为57.7%、54.2%、3.4%,城市略高于城中村和乡村。独居老人在乡村只占4.5%的比例,比城市和城中村低10个百分点以上,说明乡村老年人和子女家人一起居住共同生活的比例要比城市和城中村高。

  此外,计划生育家庭和非计划生育家庭的空巢现象几乎相等,和全市空巢家庭所占比例也不相上下,说明计划生育对空巢现象的出现并没有产生显著性影响。

  建议:

  在西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丧偶的比重接近24%,他们都是单身老人,有的甚至是独居老人,对于这部分老年人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保障和关心支持。

  人口密度碑林区最高

  省社科院称,目前,就西安的人口密度来看,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仍然最高。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6人。市区内,人口密度最高的是碑林区,达到每平方公里3.47万人;其次是新城区和莲湖区,分别是每平方公里2.14万人、每平方公里1.73万人。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城市新区将成为新的人口集聚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以及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这些区域将成为人口新的集聚区。

  城市远郊区吸引人口的能力也将稳步提升,随着大规模的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强化,远郊区到主城六区的“通勤”时间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时,西安的郊县人口总体上将出现下降趋势,但其中心城镇人口聚集效应将明显增强。

  建议:

  为实现 “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发展总体思路”,西安必须积极探索和加快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籍限制,改暂住证为居住证。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晓亮 采写
  
  老人最牵挂啥

  省社科院的课题组

  把对西安市老年人访谈中获得的老年人心中牵挂的问题和事情,汇集到一起共有17种。如果把这17种事情归并一下,与医疗有关的占32.3%,与经济收入来源有关的占35.4%。

  建议:

  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两件事,应该成为政府养老保障政策设计中的重点议题。

  评论:当老龄化危机遭遇“中国式研究”

  “老龄化”问题严峻: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活着 钱没了

  陕西社会“未富先老” 2010年老年人口将超450万

  社科院:2030年中国将成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

  西安今年起进入急剧老龄化阶段 2020年人口破千万

  老年人最关心的事情排名:

  1看病难,看病贵  2经济收入少  3物价上涨  4无养老保险  5无经济生活来源  6体弱多病  7无医疗保障  8不能劳动和工作  9担心子女前途  10子女不在身边  11居住条件差  12交通不方便  13无人照顾  14文化生活缺乏  15心理孤独  16家务劳动重  17家庭关系不融洽



  《西安日报》 2010年9月17日04版

2020年主城区达1000万人 我市三步走实现人口倍增计划

  本报讯(记者 司文)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到2020年我市主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000万人。据悉,我市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将通过“三步走”实现。
  
  昨日,省社会科学院、市人口计生委联合课题组发布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西安建成区的人口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根据2008年统计,西咸两市的主城区人口约645万人,也就是说,在10年内西安城区人口需要翻番。
  
  研究成果报告指出,现在到2020年我市人口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2012年为国际化大都市起步阶段,全市总人口控制在900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总量应达到630万人,同时启动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重点项目建设,为人口扩容提质提供必要的准备;2013年-2015年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快速扩容阶段,全市人口控制在1114.3万人,人口规模进一步膨胀,外籍人口规模也将大幅度提高,同时建设外籍专家社区、国际学校及相应配套设施等;2016年-2020年为人口空间结构优化及总人口稳定增长阶段,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428.6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应达到1000万人左右,人口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更为频繁,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更加完善,核心区人口出现减少趋势,总人口稳定增长。
  
  报告同时指出,我市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的实现应主要依赖三种途径:西咸合并;就地转移(即“农转非”);吸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另外,还要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有计划地吸收外来年轻优质人口,优化人才环境,多渠道引进先进人才,推进城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

  

  《西北信息报》1版 2010年9月17日

创国际化人口城市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会西安召开 

  9月16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举办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会”在西安召开。会上就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在2020年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下,人口快速增加、人口分布结构、人口国际化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未来20年西安坚定不移地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把西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和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总体发展思路“西安作为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不仅要在数量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规模,人口结构、素质都应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评审会首先由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汇报了未来西安人口的总体思路。现在西安市区县人口总和为837.52万人(2008年),西咸两市主城区人口仅约645万。要实现主城区人口达到1000万人的目标,西安将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西咸合并、地转移、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来实现“人口倍增计划”。 

  与此同时,优化人口结构直接关系到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城市化进程等,有效调整人口的年龄、性别、城乡和地域分布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化。人口结构的自然优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安市人口结构的优化要通过有计划地吸收外来年轻优质人口而达到,因而优化人口结构是一个与数量扩张同步的过程。另外,在人口素质方面,将重点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文明素质,实现科技创新和增强人力资本。 

  未来西安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和强化产业的人口带动力。同时,将人口安全纳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统筹考虑,研究建立西安市人口安全监测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切实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另外,形成人口与经济良性互动,积极培育重点产业,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效能提振计划,大幅提升人才效能。三个发展阶段“人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必然是循序渐进。”会议还提出了到2020年西安人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2010-2012年为国际化大都市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发挥西安目前生活社会环境较为优越,医疗、科技教育文化方面优势突出,增强城市积聚力,形成西咸都市圈,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牵引资本、劳动力等各种要素不断向西咸大都市集聚。使西咸大都市核心区的人口规模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增长。初步形成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和外语环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900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总量应达到630万人。 

  二是2013-2015年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快速扩容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加强欧亚大陆桥经济区的协作,大幅度提高外籍人口规模,建设外籍专家社区、国际学校及相应配套设施。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114.3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总量达到780万人。 

  三是2016-2020年为人口空间结构优化及总人口稳定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核心区、核心主城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口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更为频繁,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更加完善,核心区人口出现减少趋势。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428.6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应达到1000万人左右。 



  新华网 陕西频道 2010年9月17日

西安"空巢老人"占比过半 养老储备不足问题突出 

  新华网陕西频道9月17日电(记者 毛海峰)陕西省社科院16日召开“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及新闻发布会称,西安“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已过50%,同时由于西安自己有经济收入的老人还不到一半,使得西安老人养老储备不足的问题突出。 
    
  西安“空巢老人”近年来增长迅猛。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西安市60岁以上老人就有124.21万人,其空巢家庭占到全市老人家庭总数的49%,有60.86万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口17.9%,达到22.23万人。截至2009年9月底,西安市“空巢老人”已经占到老年人家庭的57.2%。没有子女或子女离家后自己独居和与配偶居住而形成的空巢现象,已成为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陕西省社科院指出,西安市的人口老龄化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到全省的22.3%。在西安,养老储备不足在老年人中是普遍现象。有相当多的老年人没有参加城市居民医保和乡村合作医疗,自己有经济收入的老人还不到一半,大多数靠配偶、子女、储蓄、房租、理财性收入及其他供养。 
    
  陕西省社科院表示,目前西安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丧偶的比重已接近24%,他们都是单身老人,有的甚至是独居老人,其中不少人养老储备十分不足,对于这部分老年人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保障和关心。

 

  人民网  2010年9月16日

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未来10年人口如何实现翻番 

  人民网西安9月16日电(记者 雷浩 吴昊)近期,古城西安未来的人口规模被前所未有的重视,因为权威专家认为,人口发展是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和目标。这就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的人口规模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也就是说,在10年内西安城区人口大约需要翻番。人口规模如何进行扩大,扩大后各种城市配套如何建设,将会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冲击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16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课题组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顺利通过评审,评审专家认为,这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指明了方向。

  《研究》认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发展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城市人口规模偏小,城市化率低。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的人口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但2008年西安、咸阳两市城区人口大约在645万左右,差距较大。2007年,西安市非农业人口为353.8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3%,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为66.1%。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在80%左右,而一些老牌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90%以上。其次是人口素质提升较快,但人口素质偏低。然后是人口性别比偏高,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流动人口逐年增加,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亟待加强。

  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告诉记者,西安将一下几种途径如何实现10年人口翻番。(一)加快实现西咸行政区划合并。(二)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三)高起点规划城市扩容,建设宜居城市。(四)就业优先,围绕主导产业带动人口聚集(五)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国际教育园区,吸引全国和国际年轻优质人口。 (六)建设辐射西部的“健康之都”,吸引流动人口(七)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幅提高旅游人口比重(八)着眼人口安全,强化综合治理。

 

  西部网 新闻频道 2010年9月16日

西安实施“人口倍增计划” 2020年人口将达千万 

  西部网讯 (记者 马广浩)今天(9月16日),记者从社科院了解到,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课题组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顺利通过评审,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指明了方向。预计到2020年,西安主城区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0%。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把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发展是西安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和目标,现在西安市区县人口总和为837.52万人(2008年)。西咸两市主城区人口仅约645万。也就是说,10年内,在继续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西安城区人口大约需要翻番。
    
  未来,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的实现将主要依赖西咸合并、就地转移和吸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方式实现人口翻番的目标。
    
  另外,优化人口结构直接关系到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城市化进程,有效调整人口的年龄、性别、城乡和地域分布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化。人口结构的自然优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安市人口结构的优化要通过有计划地吸收外来年轻优质人口而达到,因而优化人口结构是一个与数量扩张同步的过程。在人口素质方面,重点在于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文明素质,实现科技创新和增强人力资本。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指出,西安将采取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0年人口翻番:
    
  加快实现西咸行政区划合并
    
  一要尽快实现行政融合。二要尽快实现空间融合。在不涉及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以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两个城市新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开发西咸共建区,形成大西安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把两市实质性连接在一起。三是尽快实现公共服务体系融合。建议由两市公交系统按照股份制方式合资设立专门公交公司,并由省级财政和西安、咸阳两市财政共同出资给予适当补贴,向市民提供便捷、价廉的跨区公交,率先从交通方面实现两市实质融合。建议由省政府协调,尽快实现两市间金融机构、邮政机构、物流机构同城化业务对接。四是尽快建立人口发展协作机制。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首先,变“事前准入制”为“事后登记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外来人口向西安集聚,推进外来人口本地化、常住化进程。其次,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合理流动。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和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一是在管理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机制,确保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要从制度上确保流动人口享受到同常住人口一样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医保、工伤、养老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开展社会规范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适度发挥流动人口中的血缘、地缘关系和热心人士作用,在本地党组织、人口计生管理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指导下,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等自治组织,发挥流动人口自我宣传、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
    
  建设宜居城市
    
  以新区建设和老城再造为空间扩张重点,走多中心,组团式发展道路,合理安排市民必需的教育、医疗、交通、绿化、休闲等必要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大力改善城市综合交通,充分利用西安城市房价相对较低的优势以及城中村改造的契机,加快建设一批适宜外地迁入人口居住的住宅小区和专门供西安紧缺技能人才居住的廉租房屋(人才公寓),降低外地人口迁入西安的生活成本。
    
  围绕主导产业带动人口聚集
    
  积极培育重点产业,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主体,加快西安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实现经济国际化,进而实现人口国际化。西安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有较广阔的提升空间。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容纳量上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按等量投资计算,第三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要比第二产业多2至3倍。同时有助于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宜居宜业程度。
    
  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
    
  要充分创造各种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985高校、211高校大幅扩大招收国外留学生。可考虑在沣渭新区建设高规格的国际教育园区,形成国内最集中的“外国留学生城”。
    
  打造“健康之都”
    
  充分利用已有的高素质的医疗人才资源,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西部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之都”,将西安建成国内重要的、西部首屈一指的医疗服务中心。
    
  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
    
  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是完善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服务档次,营造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一定要利用旅游这一特殊资源,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进入西安观光消费,如此便可推动流动人口规模增加,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强化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大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和扶持,稳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建立健全政府、集体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机构,提高老年人口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困难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银发产业”。加强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支持力度。关注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健全空巢家庭老人的帮扶服务机制。发展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人口安全评价机制,动态监控人口发展,作好危机防范和应对。



  西安人口网    2010年9月17日 

  及早谋划 创新发展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9月16日,市人口计生委和省社科院联合召开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暨新闻发布会。评审组专家和新华社陕西分社、陕西日报、西安晚报等15家媒体30多人参加会议。

  由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卫冬梅任组长的专家评审组听取了省社科院课题组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课题成果的汇报。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朱楚珠教授,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李新芳,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永春,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刘发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唐震,市发改委社会事业处调研员秦剑等专家学者对课题成果进行了严格认真评审。通过大家发言,对研究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很成功。《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报告》将西安人口发展紧贴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际,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了西安人口发展的现状,深刻分析西安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从大人口、大西安的广阔视野,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该《研究报告》既有战略性,也有现实性,既有科学性,又有系统性,既有创新性,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推进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和参考价值。《研究报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可以结题并公布研究成果。

  在随后召开的媒体记者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课题研究成果,即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要达到的人口规模等指标体系、人口发展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工作重点和采取的方式方法。几大媒体记者就人口快速扩容引起就业、住房价格上涨等问题进行提问,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市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卫冬梅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卫冬梅主任在总结讲话时强调,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规划的核心城市和将要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的合理有序发展对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产生重要影响。未来20年,我市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定低生育水平、调整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全面掌握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才能确定人口发展思路,才能处理好人口自身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找到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因此,开展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是适应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对我市人口健康、合理、有序、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凤凰网 投资陕西 2010年9月18日 

西安将建千万人口大都市 专家提出发展新思路

  在去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西安获得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新定位。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的人口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非农业人口逐渐转变为人口总数的90%,城市化率达到80%。

  9月16日上午9时,由陕西省社科院、西安市计生委联合组题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召开成果评审及新闻发布会。课题研究评审会针对西安的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总体发展思路。

  一、目前存在问题

  1、城市人口规模偏小 城市化率低

  2008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西安、咸阳两市城区人口大约在645万左右。2007年,西安市非农业人口为353.8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6.3%,城市化率为66.1%。

  2、人口素质提升较快 但人口素质偏低

  近年来西安市城市人口文化水平提升较大,但从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13年,远远低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劳动力文化指数在12年以上的目标。

  3、人口性别比偏高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7年人口性别比达107.00.全市目前性别比例虽在合理范围内,但部分地区的扩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西安市于2000年进入老年型社会的行列,目前老龄化程度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20年老龄化指数控制在14%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4、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亟待加强

  西安市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比例已由2000年的7.19%增加到2008年的10.69%.2008年西安市居住一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达到206.6万。如果维持在目前的水平,2007-2030年累计净人口迁入规模在140万左右。

  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总体发展思路

  1、实行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

  现在西安市区县人口总和为837.52万人(2008年)。西咸两市主城区人口仅约645万。也就是说,在10年内西安城区人口大约需要翻番。未来,主城区“人口倍增计划”的实现将主要依赖以下三种途径:西咸合并、就地转移和吸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

  2、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计生部门将继续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并将人口安全纳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统筹考虑,研究建立西安市人口安全监测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切实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尤其要在管理体系建设、服务以及加强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领域要有新突破。

  3、培养人口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积极培育重点产业,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中心城市功能。西安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有较广阔的提升空间;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效能提振计划,大幅提升人才效能。  

   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实现西咸行政区划合并

  在不涉及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以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两个城市新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开发西咸共建区,形成大西安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把两市实质性连接在一起。

  2、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首先,变“事前准入制”为“事后登记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外来人口向西安集聚,推进外来人口本地化、常住化进程。其次,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合理流动。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划分,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

  3、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   

  建立健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机制,确保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在服务上有新突破。要从制度上确保流动人口享受到同常住人口一样的计划生育免费服务,落实医保、工伤、养老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措施。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开展社会规范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加强流动人口的自我管理。

  4、高起点规划城市扩容

  一是以新区建设和老城再造为空间扩张重点。西安市老城区91平方千米范围内拥有的总人口达到211万人,初步算来每平方千米近2.3万人。作为城市发展的单个中心,人口密度相对过大,在新时期无力独撑未来国际性大都市的发展。因此,需要将相应的人口规模转移到多个发展中心,来分散承担人口承载压力。利用各个开发区的产业扩张能力,发展城市综合功能区,特别是着力增强各个新区的宜居功能,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二是走多中心,组团式发展道路。建议建设30个左右国际化城市综合体。从城市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人口空间布局结构出发,逐步建设一批包括国际酒店、国际化写字楼、国际公园、国际购物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和会展中心、国际公寓、国际学校等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功能齐全,适宜外籍人口工作、生活、购物的大型社区。通过建设城市国际化综合体,作为吸纳外籍人口的窗口和主要载体,为外籍人口提供中国内陆最为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带动城市均质化发展,全面提升各个区域居民所能获得的公共服务水准和城市的整体宜居性。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安排市民必需的教育、医疗、交通、绿化、休闲等必要的公共空间,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依据规模配套建设中小学、医院、商业、文化和体育设施、广场、绿地等,使大多数人能够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改善城市综合交通,发展城市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便捷交通体系,实现各个组团之间的顺畅快捷连接;特别是大力发展联通城市中心与阎良、临潼、咸阳老城区的城市轻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降低各个区域生活便利程度的差异,推动城市均质化扩张。

  5、围绕主导产业带动人口聚集

  积极培育重点产业,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要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主体,加快西安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实现经济国际化,进而实现人口国际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中心城市功能。西安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有较广阔的提升空间。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容纳量上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按等量投资计算,第三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要比第二产业多2至3倍。同时有助于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宜居宜业程度。

  6、建设国际教育园区吸引年轻优质人口   

  要充分创造各种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985高校、211高校大幅扩大招收国外留学生。可考虑在沣渭新区建设高规格的国际教育园区,形成国内最集中的“外国留学生城”.

  7、建设健康之都吸引流动人口   

  充分利用已有的高素质的医疗人才资源,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西部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之都”,将西安建成国内重要的、西部首屈一指的医疗服务中心。周边省市来西安求医的患者及家属将带来可观的流动人口数量。努力成为医疗卫生特别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及相关学术研究的国际中心,增强西安的国际影响力。与此同时还可带动相应的服务业和医药产业,刺激人口滚动增长。同时,利用这一平台,吸引医疗卫生人才进入西安工作、吸引外来人口来西安定居。   在改进西安医疗卫生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调整卫生资源投入布局,加强城市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建设,缩小城乡卫生资源差距,逐步建成满足城乡基本医疗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次,调整现有卫生资源,提升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的软、硬件水平,同时增加在新建开发区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在全市形成由日常急救、医疗机构急诊科、应急医疗队、后备收治医院等各方面组成的紧急救援体系,做好城市和县镇急救网点的规范化建设,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安全、高效、便捷的急救医疗服务。

  

  东北网 2010年9月17日 来源: 西部网

西安实施“人口倍增计划” 2020年人口将达千万


  《中国社会科学报》3版 2010年9月30日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人口机制创新发展先行

  本报陕西讯(记者耿显家 实习记者雒海宁 通讯员孙昉)9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人口计生委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暨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和以西安市人口计生委主任卫冬梅任组长的专家评审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对《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课题成果进行汇报,报告由一个同名主题报告和两个分报告《西安市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西安市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调研报告》组成。报告主要内容是对西安人口目标(2020)、现状问题,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总体发展思路,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进行汇报。

  会上,专家学者认为该报告将西安人口发展紧贴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实际,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揭示了西安人口发展的现状,深刻分析西安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从大人口、大西安的广阔视野,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发展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在随后召开的媒体记者新闻发布会上,课题组正式公布课题研究成果,即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要达到的人口规模等指标体系以及人口发展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工作重点和采取的方式方法。会议最后,卫冬梅在总结报告讲话时强调,西安作为关天经济区规划的核心城市和将要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的合理有序发展对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将产生重要影响。未来20年,西安市人口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稳定低生育水平、调整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全面掌握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才能确定人口发展思路,才能处理好人口自身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找到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因此,开展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是适应当前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对城市人口健康、合理、有序、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广播网 2010年10月12日 

解读<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 

  中广网北京10月12日消息 据陕西电台报道,日前,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课题组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顺利通过评审,评审专家认为,这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古城西安未来的人口规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口规模如何进行扩张,扩张后各种城市配套设施如何建设,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呢? 
    
  记者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了解到:人口发展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和目标。这就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成区的人口规模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从业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以上。但2008年西安、咸阳两市城区人口大约在645万左右,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13年。也就是说,在未来的10年内西安城区人口数量需要翻一番,人口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数量上的目标主要通过三个途径:一个就是人口的迁移、一个是就地的农转非,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西咸合并;那么在质量上和结构方面的优化呢,一方面,极大改善医疗、健康、卫生方面的条件,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使我们更多的人,能够有更长的受教育的年限。与此同时,在数量扩充的同时,同步地吸引进来的优质人口,使得整个人口的素质会有一个改变。”
    
  随着人口扩张及人口素质的提高,接踵而来地便是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专家介绍,在通过评审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中,他们已经提出:国际化大都市不是说简单地建一堆房子、建一些马路、建一些广场就可以实现的,最主要的是建立一个“健康之都”,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石英说:“未来的大西安不像现在方方正正九宫格的格局,而是一个多中心的、团块式的结构,未来就有八九个板块构成,而每一个板块里面呢,建设若干个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里面包括了比较完善的居民的住宅区、学校、医院,在一个城市综合体里面,居民可以享受很现代化的、很便捷地各种服务。”

  人口数量增加了,竞争加剧了,就业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关注地焦点。为了使人口与经济发展实现一个良性的互动与循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就业优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理念。石英说:“就是要围绕西安主导产业的发展来吸引人口,比如说像旅游业,而不是盲目地只要求大家住到西安来。事实上呢,人口多了之后,人口和就业机会在某种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城市之所以能够产生比农村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口的聚集而产生一种聚集效应。因为人一多以后,他要吃、喝、拉、撒,他要消费,就会产生很多的需求。你在人口很密集的地方,你就是去卖个菜,很容易地就能够生活下来,但是在人口很少的地方可能就没有这种可能性。”(陕西台记者高杨)

  

  西北在线   2010年9月26日  

创国际化人口城市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会西安召开 

  9月16日,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举办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成果评审会”在西安召开。会上就西安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在2020年西安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下,人口快速增加、人口分布结构、人口国际化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未来20年西安坚定不移地实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把西安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和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总体发展思路“西安作为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不仅要在数量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要求的规模,人口结构、素质都应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评审会首先由来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汇报了未来西安人口的总体思路。现在西安市区县人口总和为837.52万人(2008年),西咸两市主城区人口仅约645万。要实现主城区人口达到1000万人的目标,西安将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通过西咸合并、地转移、引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来实现“人口倍增计划”。
    
  与此同时,优化人口结构直接关系到产业聚集、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力结构、城市化进程等,有效调整人口的年龄、性别、城乡和地域分布结构,才能真正实现人口结构的合理化。人口结构的自然优化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西安市人口结构的优化要通过有计划地吸收外来年轻优质人口而达到,因而优化人口结构是一个与数量扩张同步的过程。另外,在人口素质方面,将重点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教育素质和文明素质,实现科技创新和增强人力资本。
    
  未来西安将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和强化产业的人口带动力。同时,将人口安全纳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统筹考虑,研究建立西安市人口安全监测指标体系。积极探索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流动人口管理新机制,切实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管理机制。另外,形成人口与经济良性互动,积极培育重点产业,推动各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全面实施人力资源效能提振计划,大幅提升人才效能。三个发展阶段“人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必然是循序渐进。”会议还提出了到2020年西安人口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2010-2012年为国际化大都市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发挥西安目前生活社会环境较为优越,医疗、科技教育文化方面优势突出,增强城市积聚力,形成西咸都市圈,产生强大的吸引力,牵引资本、劳动力等各种要素不断向西咸大都市集聚。使西咸大都市核心区的人口规模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增长。初步形成国际化的金融环境、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和外语环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900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总量应达到630万人。
    
  二是2013-2015年为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快速扩容阶段。在这一阶段,重点加强欧亚大陆桥经济区的协作,大幅度提高外籍人口规模,建设外籍专家社区、国际学校及相应配套设施。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114.3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总量达到780万人。

  三是2016-2020年为人口空间结构优化及总人口稳定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城市核心区、核心主城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口流动变得更加便捷,更为频繁,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格局更加完善,核心区人口出现减少趋势。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428.6万人,其中,西安主城区人口应达到1000万人左右。


  财库股票网    2010年10月12日

解读《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

  文章导读:据陕西电台报道,日前,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口计生委联合课题组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顺利通过评审,评审专家认为,这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而使古城西安未来的人口规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广网北京10月12日  据陕西电台报道,日前,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数计生委连系课题组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顺遂经由过程评审,评审专家觉得,这为西安扶植国际化大都会人数成长指了然标的目标,从而使古城西安未来的人数规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正视。人数规模若何进行扩张,扩张后各类城市配套行动措施若何扶植,将会给经济成长带来哪些转变呢?

  记者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体味到:人数成长是西安扶植国际化大都会的根本和方针。这就要求西安国际化大都会建成区的人数规模在2020年达到1000万人,从业人数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以上。但2008年西安、咸阳两市城区人数大约在645万摆布,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10.13年。也就是说,在未来的10年内西安城区人数数量需要翻一番,人数素质需要进一步前进。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数量上的方针首要经由过程三个路子:一个就是人数的迁移、一个是就地的农转非,还有一个路子就是西咸合并;那么在质量上和结构方面的优化呢,一方面,极大改善医疗、健康、卫生方面的前提,扩大社会保障的笼盖面,使我们更多的人,能够有更长的受教育的年限。与此同时,在数量扩充的同时,同步地吸引进来的优质人数,使得整小我数的素质会有一个改变。”

  跟着人数扩张及人数素质的前进,接踵而来地即是城市公共事业的成长。专家介绍,在经由过程评审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中,他们已经提出:国际化大都会不是说简单地建一堆房子、建一些马路、建一些广场就可以实现的,最首要的是成立一个“健康之都”,让老苍生的糊口获得实其实在地前进。石英说:“未来的大西安不像此刻方朴直正九宫格的格局,而是一个多中心的、团块式的结构,未来就有八九个板块组成,而每一个板块里面呢,扶植若干个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里面包罗了比力完美的居民的室第区、黉舍、病院,在一个城市综合体里面,居民可以享受很现代化的、很便捷地各类处事。”

  人数数量增添了,竞争加剧了,就业题目问题天然而然地成为了巨匠关注地焦点。为了使人数与经济成长实现一个良性的互动与轮回。《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人口发展研究》中明白提出了就业优先,加速成长第三财富的理念。石英说:“就是要环绕西安主导财富的成长来吸惹人数,好比说像旅游业,而不是盲目地只要求巨匠住到西安来。事实上呢,人数多了之后,人数和就业机缘在某种水平上是成正比的。城市之所以能够发生比农村更多的就业机缘,其中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数的聚积而发生一种聚积效应。因为人一多今后,他要吃、喝、拉、撒,他要消费,就会发生良多的需求。你在人数很密集的处所,你就是往卖个菜,很等闲地就能够糊口下来,可是在人数很少的处所可能就没有这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