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报》摘登尹小俊副研究员相关学术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教师报》摘登尹小俊副研究员相关学术观点
发布时间:2010-11-30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2495次  分享到:

  《教师报》11月24日,“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社会化配置是关键”的报道中,摘登了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小俊相关学术观点。详细内容如下:

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社会化配置是关键
——来自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声音

  近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成了教育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调研制订或已经制定了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措施。日前,记者采访了部分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他们认为国家和省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举措有助于缓解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他们还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给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以奖代补”有助于幼儿园自我提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学前教育摆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明确地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作为8类教育之首单列一章,制定了“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对此,广大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很认同。

  ………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也建议,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学前教育如何差异化发展的问题。“与城市学前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尹小俊也建议,要考虑农村学前教育与城市学前教育如何差异化发展的问题。“与城市学前教育相比,农村学前教育存在明显的不同。农村既有学前教育需求,但更面临着发展基础薄弱的问题,同时在当前或以后较长时间范围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趋势也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所谓‘公办幼儿园进不去,民办幼儿园上不起’的现象,更会直接影响到这一部分群体。因此,均等化的教育公共服务如何结合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不小的考验。”
   
   此外,多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都建议,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幼儿园建设一定要注意参照当地人口结构变化和出生率,以免出现像现在一些地区早年所建的“希望小学”被荒废的现象。
  
  有效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社会化配置
  
  
尹小俊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近年来人们都把焦点对准了“学前教育”领域,类似家长昼夜排队办理入托、入园高收费、“黑幼儿园”、“山寨幼儿园”等现象现在都已成为关注的重点,“实际上,上述种种现象所引发问题的实质可归结为如何合理有效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早就在关注学前教育发展的尹小俊分析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到高等教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发展链条,从长远来看,社会对这种正向的教育需求是处于递减状态的,即越到后面的教育阶段实际参与的人数和需求呈下降的趋势,它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正三角形”,就理想状态来说,这时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的关系是一种“正向匹配”关系,“但事实上,却是另外一种情况。”尹小俊说,相比之下,现在大学教育资源的配置相对灵活,可选择的余地和空间较大,而中小学教育资源相对紧张,多种原因导致出现了这一情况。当到了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历史欠账和转型进程的滞后,今天这一“激烈竞争”场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结果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形”,即教育需求基数大,但教育资源配置却不足——引发出现了一种“逆向匹配”的状态,即普及型的教育需求与选择型的教育资源配置被放在一起,这种不断刚性增长的学前教育现实需求与发展滞后型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产生了矛盾。

  在尹小俊看来,学前教育资源紧缺背后隐藏的不仅是简单数量型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更是夹杂和交织着结构性学前教育资源不合理配置导致的冲突,“这双重层面影响的存在大大加剧了学前教育资源的紧缺程度,也为将来学前教育发展埋下了隐患。”
    
  对此,尹小俊给出的建议是坚持“定位、梳理、服务、参与”四个原则。“所谓‘定位’,即明确学前教育事业属于政府公共服务内容,其社会公益性需要进一步得到彰显和重视,应着重研究落实责任主体的相应配套实施机制,全面设置一张‘安全网’,保障适龄儿童都能够享受到学前教育,要守住学前教育底线——保证孩子们有质量地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公办幼儿园应保证孩子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民办幼儿园丰富了学前教育资源,为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其可以拥有更多的特色和优势。‘梳理’其实主要是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城乡差异、区域配置、收费分布等方面进行摸底梳理,这也是深入制订应对之策的前提、基础和依据。在进行幼儿园的合理化布局和区域性配置方面,其中既有幼儿园数量扩张的内在要求,更需要因地制宜地配置学前教育资源,重点提升办园的品质及对其加强质量维护。‘服务’即提倡一种‘服务型’管理,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应体现出‘主抓服务、着重监管’的工作理念,推行行政监管与市场化约束并举的办法,一方面要着重考虑研究制订贴近实际、合理规范的学前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另一方面要把建立质量监管体系作为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质量提升的手段,但质量监管体系本身并不是目标和最终的目的,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才是根本宗旨。‘参与’:随着教育重心的变化,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关注点逐渐下移,孩子们相互竞争比拼的起跑线已经挪到了学前教育阶段。另外,当前社会生活成本不断上涨,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费用也水涨船高,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焦虑感。可见,学前教育其实已成为事关社会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大事。因此,每个地区学前教育‘脱困’之策的制订与公众应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征求民意、尊重民意、体现民意,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家庭与孩子的学前教育需求,充分反映区域的实际情况。”


  (链接:
http://www.sxjybk.com/News/20101124/11093.html
  (链接:
http://www.sxjybk.com/News/20101124/1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