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煜雯 :优化创新环境 提升创新能力-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
冯煜雯 :优化创新环境 提升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9-07-02         来源:西部网    访问量:5056次  分享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加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陕西深入挖掘科教资源等优势,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加强创新型省份建设,推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进展。作为科教大省,陕西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谆谆嘱托,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推动追赶超越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激活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第一,打通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企业之间的通道,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先进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开放。第二,建立产业链上的协作关系,通过“院所+企业”“企业自建共建”等多种模式深化合作。第三,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对接、市场应用示范推广等精准服务,加快推动企业参与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及攻关研究,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池”。第四,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税收、科研经费、科技金融服务等政策,并引导中小企业融入技术创新系统。


建设创新研发平台 加强“硬件”支撑


平台是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载体,是支撑企业创新研发的“硬件”。目前,陕西有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陕西烽火—西电通信技术研究院、中联西北院—西安交大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联合研发中心等多家新型研发平台。应进一步统筹各类研究院所、高校、研发中心等,围绕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联合建设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同时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资源布局陕西,推动平台协同发展。构建“新型校企研发平台 + 校园众创空间 + 种子天使基金”三位一体深度合作模式,推动高校自由探索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有效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建设好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科院西安科学园等,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优势叠加、产学研用一体的融合创新机制。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厚植创新土壤


不断优化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科技孵化体系,推进各类孵化载体投资多元化、机制多样化、体系网络化、服务专业化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或分中心,建设集研究、开发、设计、试制、中试、产业化为一体的科研与生产基地,加快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组建区域产业技术合作联盟,加强与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推动科技设施联通、创新平台互通、人才资源流通。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点燃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坚持以改革促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


第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在用好、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工作、学习、生活等配套服务政策,加大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力度。


第二,深化相关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规模,对重点扶持的技术标准平台开发项目等给予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建立创新投入风险分担机制等,搭建对接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以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营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环境。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加快形成从基础、应用研究到工程化产业化全链条的长远布局。优化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方式,试行“全周期标准化评价”管理模式,推动专项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加快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



冯煜雯,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西部网专家谈栏目)

链接:http://news.cnwest.com/bwyc/a/2019/06/27/1785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