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摘登我院张宝通研究员相关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经济日报》摘登我院张宝通研究员相关观点
发布时间:2010-12-01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5797次  分享到:

  《经济日报》11月27日,“迈向高端天地宽”的报道中,摘登了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相关观点。详细内容如下:

迈向高端天地宽

   ………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把西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今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多次直接提到西安,明确“支持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西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支持西安与重庆、成都加强区域战略合作,支持西安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

  “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等新的目标定位,令西安广大干部群众既深感振奋,也倍感压力。“目前的西安只能算一座二线城市,定位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个目标是不是高了点?达到目标是不是有些困难?” 

  
“有这样的忧虑似乎不无道理,但我们也要看到,西安有很多自己独特的优势。”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分析说。

  首先,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西安历史内涵、文物遗存、文化影响举世公认,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

  其次,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西安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连接东西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

  再者,综合科教实力名列全国前茅。2009年,西安普通高等学校有48所,万人以上的民办高校5所,在校大学生人数逾80万人;现有各类科研院所94家,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1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1个,占全国的9.5%,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占全国的9.3%,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技术人员9.2万人。

  “西安具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和条件,对此我们充满信心。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西安与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说。他认为,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和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低,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影响力小;二是国际开放交流度低,进驻西安的世界大企业少,国际游客少,国际性的大活动少;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国际化水平低,还不能完全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服务;四是城市规模偏小,综合承载力低;五是城市文明程度低,市民国际意识差。因此,把西安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 
  
  (链接: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0-11/27/content_128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