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中国网刊登张燕研究员学术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中国网刊登张燕研究员学术观点
发布时间:2019-11-11      作者: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6912次  分享到:

2019-11-11    《陕西日报》  3版 要闻

入境144小时免签 送你一个长安
——西安向国际旅游枢纽迈进

承载着汉唐盛世的古长安,曾是历史上最繁华的都城,引各国使节前来朝拜。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如今在中西部联动与对外交流方面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因如此,国务院批准自2019年12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在西安航空口岸过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144小时,免签入境外国人停留范围限于西安市、咸阳市行政区划范围。据国家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重点优化过境免签政策的4个城市,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这一消息为西安的入境游发展带来重大利好,让入境游前景更为广阔。

2014年6月起西安实行了72小时免签。5年后,西安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意味着外国人在不提前办理签证的情况下,免签停留时间延长一倍,可在规定区域内停留6日。 此前,我国京津冀、江浙沪地区和沈阳、大连、广州、厦门、青岛、武汉、成都、昆明等地已先后获批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作为陕西省会城市和西北地区的桥头堡,西安发挥着西北地区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深入发展,入境外国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快速增加。这一新政的实施,将为外国游客提供一个完整的旅游周期,西安对外旅游与交往无疑会迎来更大的机遇。

携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境免签时限从3天增加到6天,对通过联程航班过境中国的旅客非常有吸引力。从京沪等地实施该政策以来的历史数据看,购买联程机票过境中国前往第三国的游客比政策实施前增长了2倍以上,对当地的购物、酒店住宿和景点观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拉动。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历史遗迹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吞吐量位列全国第7位,货邮吞吐量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且于2018年11月23日国务院赋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行使第五航权。2018年西安市接待境外游客达到202.75万人次,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七。

近年来,西安大力推动“文化+”“旅游+”战略。 2018年,西安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7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554.8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74%。2019年国庆假期,西安共接待游客1736.74万人次,收入151.87亿元。在入境旅游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西安正在向国际旅游枢纽城市大步迈进。

在刚刚举行的2019世界文旅大会上,我省代表表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口岸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游将迎来更大契机,西安要以文赋旅,以旅彰文,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旅体验。

日前,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响应,认真谋划,发布了最新的西安入境旅游线路,所发布的线路中包含了西安经典“一日游”,城市博物馆精品游、历史文化3日游,历史文化、美食体验、自然风光4日游等线路,让入境游客有了更多的选择。对于初次来华的外国游客来说,这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旅游项目颇具吸引力。

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西安是古丝绸之路起点、“一带一路”重点城市,联通东西方文化的完美接轨点。实行144小时免签政策,有利于推动西安口岸功能的一体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陕西的流动,对于陕西省的对外开放,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将产生有力的助推作用,进一步提高西安的国际影响力。

可以相信,这144小时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可以送给世界一个值得期待的长安。


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11/11/content_573791.html



2019-11-11   中国网   丝路中国频道

陕西工业旅游为啥没有搞起来?

旅游资源算得上陕西的一张王牌,兵马俑、大雁塔、明城墙、华山、壶口瀑布、红色延安等传统热门景区,是外地游客来陕旅游必打卡之地。

以唐长安城为背景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让西安又大热了一把,更加持了陕西旅游业的硬实力。

实际上,在人文、自然旅游光芒之下,被提及多年却并未搞起来的工业旅游产业就显得落寞了很多,甚至它在陕西还未真正存活。

▲ 秦兵马俑是陕西旅游的一张王牌

陕西拥有众多的工业企业,是国家“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基地,大量工业遗存承载了陕西工业文明的重要信息,却为什么搞不起来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早就不是一个新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长春第一汽车集团率先对外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成立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一批盛名在外的大型企业,如鞍钢、宝钢、首钢、一汽、海尔、青啤、茅台、秦山核电站、杏花村汾酒、蒙牛乳业、大庆油田等皆涉足工业旅游。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公布《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及国务院《“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均提出业态创新,拓展新领域,实施“旅游+新型工业化”战略,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促进转型升级。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发展,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旅游体系,截至2018年,共有354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000家左右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已成为中外游客感知“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陕西的邻居河南,中国一拖“东方红工业游”景区是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自2012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吸引数十万游客参观,该工业旅游产品已成为洛阳旅游的“新名片”。

2017年11月,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对外发布《关于推出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推出包括山东省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旅游区、江苏省苏州隆力奇养生小镇、福建省漳州片仔癀中药工业园、内蒙古自治区伊利集团·乳都科技示范园、云南省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山西省汾酒文化景区等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 游客在山西省汾酒文化景区体验白酒酿造工艺

中央电视台曾以《工业旅游原来这么赚钱》为题,对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旅游区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称:“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中,张裕是最早开展工业旅游的制造企业之一,一年工业旅游带来的收入是两个多亿。”

陕西是工业遗产认定试点省份之一

陕西现代工业发展已走过百年历程,工业遗产积淀丰富。从晚清时期的西安机械局,到抗战初期的西北机器厂、西安大华纱厂等,再到“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以及“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对陕西的大规模投资,都为陕西工业化体系的形成和工业遗产的留存奠定了雄厚基础。

国家工信部在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时,将陕西省列为试点省份。2017年,工信部公布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评定的11个项目中,宝鸡申新纱厂入选,成为当时西北唯一一家上榜的工业遗产。次年,铜川市王石凹煤矿与延安市延长石油厂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 王石凹遗址公园

其中,王石凹煤矿被认定的核心物项达到20多种,包含与采煤相关的系列设施及煤矿一些办公场地。延长石油的核心物项除了油井和炼油厂之外,还有延长石油三大石油地质教育教学实践点、延长石油厂工人何延年的窑洞及苏联专家招待所。

对于游客来说,煤和石油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很难有切身体会。体验过下矿井的人,从地面直降到几百米深的地下,观摩煤矿工人采煤工作情景,心情也从激动、担忧到敬畏,如同经历了洗礼,这正是工业文化带给人的冲击。

而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一个时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自然而然,陕西省被评上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优先承担着“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的使命。

工业旅游能否成为陕西旅游新支点?

早在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印发陕西省工业遗产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文物局联合开展全省工业遗产普查,共收集了73处工业遗产。

2017年7月,陕西省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旅游业与工业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工业旅游健康发展,计划通过3-5年时间,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建设2-3个旅游特色小镇,初步形成工业旅游产品体系。

2019年4月,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65号建议的复函称,2019年重点工作是摸底全省工业遗产、做好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项目申报认定、研制省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等。

那么,在国家及省级一系列政策加持下,陕西工业旅游到底做的如何呢?

2019年5月31日,一个名为“寻梦周秦 品味西凤”的旅行团在宝鸡西凤酒厂首发。媒体报道称:陕西首条“工业文化旅游线路”开通。但据了解,这一线路并未常态化运行。

▲ 号称“陕西首条工业文化旅游线路”在宝鸡开通

历经百年风雨的西安大华纱厂,如今被建成了创意园区,围绕工厂主题,开展了博物馆、工厂生产线体验线路等工业旅游项目,在旧址基础上建成“大华·1935”文化商业综合体,成为陕西工业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铜川王石凹煤矿也在积极探索工业旅游开发。1961年建成投产的王石凹煤矿,鼎盛时期拥有职工和家属约3万人,配套的学校、医院、食堂、商店一应俱全,成为陕西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被誉为煤城“小香港”。

后来随着煤炭资源枯竭,王石凹煤矿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于2015年10月正式关停,一个曾经业绩辉煌的老矿区不再产煤。

王石凹煤矿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是以“工业遗址公园”的身份亮相,曾经的老矿工们没有想到,关闭的煤矿以转型发展工业旅游的方式尝试着新生。

2018年,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项目落地,依托矿区人文景观、苏式风格建筑群和工业遗存,计划于2年后建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复合景区。

官方预测,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实现年收入8000多万元。在铜川市政府官网上,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被认为是旅游环线上的新亮点、探索资源枯竭型矿区产业转型的典型实例。

未来究竟如何,我们非常期待。

陕西工业旅游的困境在哪里?

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我国工业旅游接待游客达1.4亿人次,旅游收入213亿元,吸纳就业42.8万人,工业旅游成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的有生力量。

中国的工业旅游发展,从最初主要以工业遗址旅游为主,到如今工业购物游、工业科普游、企业文化游、工业遗产游等全领域铺开。

微信图片_20191111115255

▲ 西安大雁塔景区历来是游客打卡地

不可否认,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资源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结果却表明,门票经济并非一本万利,流量带给旅游的冲击,热的快也凉的快。

曾有媒体报道,“旅游大省陕西,旅游收入却不到广东的一半,旅游大省陕西很尴尬”。不仅广东的旅游收入是陕西的一倍多,陕西与邻省四川、河南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可以说起手一把好牌,却打出了四个二带两王的感觉。

外地游客吐槽到陕西旅游门票价格太高,当地人也陷入“相看两厌”的境地。以省会西安为例,拥有庞大的市民基数,当地市民却陷入周末不知去哪儿玩的尴尬。周边雷打不动的文史景点,带上亲戚朋友去一两次是可以的,谁还能天天去看个兵马俑?

那么,前文也讲到,陕西工业遗产丰富,但为什么工业旅游没有发展起来?其困境到底在哪里?

四川、上海工业旅游建设值得学习

四川的工业旅游已然形成了“遍地花开”之势。据了解,四川现已初步形成了工业遗产旅游、工业科普旅游、产业公园旅游、企业文化旅游和工业购物旅游相结合的产品体系,烙印着四川特色的工业旅游正在逐渐兴起。

以乐山嘉阳煤矿、攀枝花攀钢1号高炉、成都红光电子厂等为代表的近现代工业旧址,以及自贡盐业、内江制糖、川南酿酒、阆中制醋等古代极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都是四川工业旅游的优势资源。

▲ 乐山嘉阳客运蒸汽小火车被称为“工业革命的活化石”

从西向东眺望,另一个工业旅游蓬勃发展的省份是上海。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先进制造业的抢滩地,工业文明底蕴深厚,拥有中国商飞、上海汽车、江南造船、宝山钢铁、三一重机、超算中心等体现国内先进制造业最高水平的资源。

早在本世纪初,上海就开始布局工业旅游产业,2017年上海工业旅游年接待1300万人次。游客在上海旅游,除了众所周知的景点外,还有更多选择,以“上海制造”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项目,已然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2018年,上海发布《上海市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指出,上海将聚焦打造工业遗存类、工业博物馆类、民生类、制造类、重大工业文明成就类等五类工业旅游精品,预计到2020年,上海工业旅游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500万人次;将建成10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00个工业旅游示范点;将上海建成中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

▲ 上海汽车博物馆

主管部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2001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项目,多次召开工业旅游发展大会,公布《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征求意见稿)》、下发《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及《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定》国家标准,可以说对工业旅游愈发重视。

但《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只是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提到的“建设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目前还停留在纸上。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工作人员称:“旅发委和文旅厅合并后,工作重新整合,目前还未接到有关工业旅游方面的文件,也没有什么权威性、定论性的东西。”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成英文博士称,陕西工业旅游还处于初级阶段,距离上海、山东等工业旅游发达地区有一定差距。许多工业遗址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但限于政策、资金等原因,还没有进一步落地。目前仅有西安老钢厂、大华1935有一定旅游接待功能,其他资源大多处于规划论证、招商引资阶段。

▲ 西安大华纱厂遗址博物馆内纺织女工蜡像栩栩如生

“很多工业企业对开发工业旅游的认识仍不到位,积极性还不足,即使已开放工业旅游的企业,也只是把它视为‘副业’和一种宣传企业的营销方式,认为不能以此影响正业,对工业旅游发展重视程度不够。”成英文说。

成英文表示,工业旅游景区的宣传推广意识不强,不能主动出击开发市场,陕西工业旅游的宣传还未有效纳入陕西旅游体系,工业旅游景区单兵作战,宣传成本很高,效果也不明显。

成英文建议,应尽快推动成立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信厅、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参与的陕西省工业旅游工作促进与协调小组,指导并推动全省工业旅游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如何盘活陕西工业旅游?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工业旅游是陕西旅游的短板,也是待开垦的“富矿”。陕西工业遗产资源多,但工业旅游产品太少,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结合率较低,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景点,企业开发工业旅游时没有认识到工业遗产对其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陕西还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旅游部门做不了,他们只是管理者、执行者,我们更需要一个全域旅游的顶层设计者。”张燕说,现在的全域旅游还是注重历史文化景区,对新的旅游形态的挖掘和增补相对欠缺。

张燕建议,政府首先要在体制上打通壁垒,扫清道路,做好规划,不让工业旅游资源闲置荒废;再者,要对规划项目进行有效监管,不浪费资源,也不过度开发;其三,推出优惠政策,吸收民间资本,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工业旅游领域,并纳入陕西旅游的大盘子。


链接:http://m.siluchina.com.cn/pcarticle/7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