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采访于宁锴副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采访于宁锴副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0-06-10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7396次  分享到:

2020-06-10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西安脱贫答卷:继续发挥产业扶贫作用 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5月17日,西安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西安市市长李明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脱贫”共出现7次。报告显示,当前,西安市累计减贫6.87万户、24.23万人,291个贫困村退出,周至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晰的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感和疫情叠加下的艰巨性。当前,西安市剩余5424户8769人在册贫困户;同时还要确保6.87万户24.23万人已脱贫户巩固提升,495户1725人的脱贫监测户和351户1058人的边缘户零返贫、不新增。

  2020年脱贫攻坚大考,西安如何“交卷”?

  政府报告中指出,2020年西安市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确保剩余在册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退出。其中提到要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强化产业就业扶贫,支持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扶贫政策要变临时性为常态化

  在脱贫攻坚中,西安各区县结合实际,探索助脱贫、防返贫的实招。比如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探索的“党建+合作社+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从根本上帮助贫困户建立持续稳定的中长期农业产业,以产业帮助贫困户可脱贫、能致富。

  西安市周至县则瞄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和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需要,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在保护好秦岭北麓和渭河、黑河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现代都市农业、绿色生态工业、文化旅游服务业发展步伐,以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2019年5月7日,西安市唯一的贫困县——周至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在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中,防返贫成为重点工作,而扶贫政策的延续性也成为关注点之一。

  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于宁锴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时表示,在防返贫方面,各地已按照要求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监测机制和帮扶措施。

  “首先要确保这些机制和措施落实到位;其次要认真总结这几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经验,提高贫困识别的精准性和帮扶措施的针对性;第三要认真研究,把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脱贫政策确定下来,变临时性为常态化,尤其是对无劳动能力人群的补助政策;最后,还是要大力发展经济,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于宁锴说道。

  继续发挥产业扶贫作用 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要让农民生活富裕起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靠产业来“帮忙”。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从西安市扶贫办了解到,西安市持续深化“十百千万”工程效益,全力打造“五种产业脱贫模式”,确定10大类210个产业扶贫项目,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方面,已逐步建成以乡村旅游、奶山羊、苗木花卉、中蜂、猕猴桃、核桃、电子商务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体系。

  同时,西安市还突出新型主体带动,累计扶持各类新型经营主体533家,与370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推进142个贫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带动5.3万户19.08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获得更多收益。

  “西安作为省会,比起其他地市,在解决贫困问题方面有更好的经济基础。西安应当充分发挥这种经济优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于宁锴认为,城市和乡村各有其功能和特点,西安应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作用,建设服务于特大城市的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强化乡村分工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产业就业机会。

  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处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加快形成二者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西安又如何谋篇布局?

 于宁锴表示,西安完全有条件在乡村振兴方面先行一步、做出示范。“一是要继续稳定精准脱贫政策和帮扶措施,“扶上马,送一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要抓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机遇,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自由流动的政策障碍,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步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于宁锴说。


链接:http://sn.cri.cn/n/20200520/1019ce25-2330-1f51-ce68-c36be655b9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