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就陕西如何扩大就业问题采访尹小俊副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就陕西如何扩大就业问题采访尹小俊副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1-01-06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5448次  分享到:

2021-01-06 《陕西日报》02版:要闻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聚焦省委经济工作会议

着力扩大就业 切实改善民生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增加居民收入做好民生工作,围绕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精准施策,以扩大就业带动稳定增收,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办好民生实事。陕西应如何着力扩大就业、切实改善民生?记者采访了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尹小俊。

记者: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正成为人们理解中国当下与未来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理解“突出增加居民收入做好民生工作”的意义?

尹小俊: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六稳”“六保”中首要之策紧扣着就业——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就业质量好坏决定着居民收入高低,只有就业形势趋好、规模扩大,居民才能实现增收最大化。居民有无稳定就业、就业好不好也直接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否落到实处,更是展示民生工作成效最为直接的指标。

突出增加居民收入做好民生工作,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密切相关。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和更高的居民收入,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同时,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也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记者: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以扩大就业带动稳定增收。过去的一年,在疫情冲击下,就业成为颇受关注的高频词。如何看待我省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和趋势?目前,扩大就业存在哪些难点?

尹小俊:根据2020年前三季度调查统计数据来看,整体上,我省就业形势稳中向好,重点就业人群的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就业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比如,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多项指标处于恢复增长阶段,保持向上态势。此外,互联网就业形式或灵活就业选择在就业分布格局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其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扩大就业也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挑战。一是依然面临传统就业结构性矛盾带来的压力;二是国际疫情形势严峻且国内部分地区出现零星病例带来的不确定性;三是多种类型就业群体规模性叠加易产生风险挑战,如应届、往届、海外归国、扩招后延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规模性叠加后产生的就业风险点。

记者:围绕提高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精准施策,以扩大就业带动稳定增收,我省应在哪些方面发力?

尹小俊:就业是居民收入增加的首要路径和关键渠道。就业规模扩大及质量提升,成为居民稳定增收的重要前提。

我认为,我们应首先适应三个趋势,转变更新就业政策。一要适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开始正向增长的新变化趋势;二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就业新变化趋势;三要适应省内省外两个就业市场加速流动的新变化趋势。

其次,完善创新“三坚持”“三重视”就业政策整体性思路。坚持以稳为主,坚持稳中创新,坚持以保存量为基础带动增量多点突破。重视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设计,重视引导就业群体投向基层,重视应对就业风险多重叠加。

最后,积极打造升级版创新就业政策。围绕不同就业群体、用人单位精准分类、差异化设计就业政策;稳就业的阶段性政策和长期性政策有序对接、合理分工安排;面向就业供需两端的就业政策举措设计做到精准化、类别化、特色化。

记者:我省正在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您如何看待提升职业技能对促进劳动者增收的作用?从我省实际出发,如何做好职业技能提升工作?

尹小俊: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提升劳动技能对促进劳动者增收的作用。技能、就业、收入三要素之间存在联动共生效应,通过增强劳动者技能可以有效促进就业进而达到增收效果。职业技能成为实现“劳有厚得”的一个关键性杠杆因素,扮演着类似教育文凭、人才职称的重要角色。伴随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升,劳动者收益含金量和职场竞争力也将发生变化,可以说“强技能,好就业”。

要做好技能提升工作,我们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陕西技能培训质量,注重职业技能培训的行业需求点、群体差异性、标准类型化,加强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机制;以特色产业为依托,打造陕西技能优势品牌,强化“技能陕西”目标落地实践,积极释放宣传效应和市场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