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做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张燕:做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2-06-14      作者:张燕    来源:《西安日报》    访问量:2789次  分享到: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明确了要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的目标,为推动西安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深化体制改革,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进行新一轮的文旅融合部署、执行,做好文旅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同时,应通过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行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加入到产品开发、餐饮、住宿等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创造有利于产业融合的大环境,建立政策体系的共享机制,使各产业间深度跨界融合成为可能。

  第二,培育骨干文旅企业,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与政策改革,培育和引进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骨干企业和大型文化旅游集团,促进文化旅游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引导建设一批对融合发展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重点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拳头产品。

  第三,增加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性供给。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拓多种形式的专题旅游,增加文化旅游景区和产品的品牌化、特色化高质量供给。首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精品民宿、乡村客栈,形成星级旅游饭店、精品主题酒店、社会旅馆、特色民宿等配套发展格局。其次,活化西安文化遗产旅游。将西安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化成动态的演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俗文化旅游、民间工艺体验旅游等项目的开发,构筑多元立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形式。再次,大力发展夜间旅游。要大力发展观光夜市、人文表演、光影表演、公园夜游、夜间游船等夜游产品,同时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文化场馆、景区公园开展夜间服务,鼓励健康、规范的文化艺术、文化娱乐场所提供夜间消费和产品服务,助推西安旅游产业发展再升级。最后,建设“博物馆之城”,加快发展博物馆数字化。鼓励利用民间收藏建立体现区域特色的主题博物馆,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发展博物馆研学旅游,推进博物馆以公众参与和教育为核心的转型升级。

  第四,延长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对外文化贸易,培育文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优秀文化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以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西安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生态链和产业链,推动对外文化旅游贸易发展。

  第五,拓展“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文旅+科技”的深度融合,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文化和旅游的服务品质,将西安建设为文化和旅游信息化新高地。借助十四运会在西安成功举办的后期效应,结合已有的体育品牌赛事,如西安城墙马拉松赛等,优化升级,形成“文旅+体育”的西安模式。在旅游旺季,适时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节事联庆活动,以品牌节日带动新开发景点,优势互补,开拓客源市场,从而打造“文旅+节庆”融合模式。

  第六,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开放融合发展。首先,加强区域合作差异化发展。西安应整合关中平原城市群旅游资源,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范围内文化旅游合作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旅游热点地区的长效合作,与重庆、成都形成差异化发展,联动西南双城经济圈旅游资源,达到“1+1>2”的效果,共同塑造西部文化旅游多核发展格局。其次,加强文旅品牌国际化发展。西安应融合国际化的现代和时尚文化旅游元素,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震撼力的精品文化旅游产品,以此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丰富“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品牌内涵,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文旅融合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推动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等重点客源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总之,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政策导向,引导建立和完善新市场机制,逐步形成文旅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和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西安文旅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张燕,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2022-06-13 《西安日报》06版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