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荣 屈晓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裴成荣 屈晓东: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发布时间:2023-03-20         来源:《西安日报》    访问量:3230次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事实上,在此报告中,“消费”被提及23次,从中可以看出消费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环节的重要性;“恢复”主要是立足当前,针对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消费,特别是线下的接触性消费,需要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扩大”则是着眼长远,在恢复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如何让消费迅速恢复,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而如何稳住回暖的势头、筑牢恢复的基础、夯实扩大的底子,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发展全域旅游,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文旅消费是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引擎。从旅游者角度看,曾经“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是一种惯常的旅行方式,如今,游客们更注重旅行体验感;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业是典型的长尾行业,全域旅游可以带动吃、住、行、购、娱等多个环节的消费。面对旅游形式和民众需求的新变化,需要不断拓宽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加快构建主客共享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开启多元业态融合出圈、数字赋能文旅创新发展的文旅市场新局面;要以特色文旅资源为核心,通过系统整合文旅产业链资源,打造开放、共享的“智慧文旅”生态圈,用科技创新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发展商圈经济,增强商业消费新动能。城市商圈是一个城市消费的主要场所,也是城市的窗口、形象和标志。商圈具有一定消费力、集聚力和辐射力。商圈的打造,本质上是为了促进消费、不断延伸消费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因此,要打造具有“国际范儿”“文艺范儿”“沉浸式”的创新消费场景;不断推进大型综合商贸服务中心、特色文化街区建设,满足多元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同时,在商圈的建设中要注意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整体发展格局,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发展夜间经济,恢复“人间烟火气”。夜间经济业态包括晚间购物、餐饮、旅游、娱乐、影视、休闲等,是传统“夜市”的升级版。有特色、有情怀、有流量的新型夜间消费场景可以极大地增强顾客的消费意愿。同时,夜间经济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可以给城市带来新的消费空间,让城市重新焕发久违的烟火气,成为稳就业和促消费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从不打烊书店到夜间旅游,从深夜食堂到夜间展览,夜间经济持续升温,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品质化方向升级。下一步,要顺应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持续优化特色美食、购物娱乐、户外运动、旅游民宿等消费体验;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夜间体验消费项目,满足个性化、多层次、品质化的夜间消费需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改善城市夜间交通、照明等系统,创新城市管理、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社会管理方式,明确夜间固定及临时经营的时间、地点、经营范围等规则,形成政府推动、市区联动、部门互动、多方参与的夜间经济公共服务格局。

  对于西安来说,要做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工作。西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营造适应国际化的消费环境,完善自由便利的国际消费政策体系,推动西安的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大幅提升;根据《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创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更多经验与模式;强化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色,项目化、清单式地推进培育建设方案的落实,优化消费载体和环境,引领消费新潮流和新风尚,在扩大和恢复消费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裴成荣,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屈晓东,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西安日报》2023年03月20日05版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