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采访张燕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央广网采访张燕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3-11-27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4514次  分享到:

央广网 2023-11-25

传承经典·向新长安|陕西西安: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潮起来

近年来,面对日益“扩容”的文化旅游产业,消费者的需求日渐精细化、多样化。在陕西西安,伴随着传统文化元素受到市场热捧,“博物馆热”只增不减、本土特色非遗亮相世界、沉浸式文化体验激成为了旅游新方式。

面对不断增长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如何更好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发挥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作用,展现西安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千年古都独特魅力的新作为。记者近日采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双怀,以专家的视角来解读西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千年文脉背后的力量。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能不止五千年,”王双怀认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礼乐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始终没有中断,这背后与其所蕴含的内聚性、向心力分不开。而西安作为隋唐两朝首都,当时文化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被保留了下来,文化交流兼容并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重大影响。”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历史文化资源和积淀丰厚,拥有159座各类博物馆,蓝田猿人遗址在这里被发掘,周秦汉唐的都城、陵墓遗址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这在全国应当说是独一无二的。西安实际上就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的大舞台,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如今的又一次文化交融加速了文明的融会贯通。”王双怀表示。

“陕西很多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都在西安,文化遗存是其最大的优势资源。历朝历代的历史中都有相应的实物性印记,西安可以说是一座源源不断的文化富矿。”在张燕看来,西安作为中西文化文明融合的其中一个交汇点,在千年来的文化交融中有更多故事值得挖掘。

“西安处处有故事,时时有故事。这些故事需要不断创新载体,把复杂、深奥、抽象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通俗化、形象化地充分展示出来。同时,要结合老百姓关注的方向和当下的市场需求展示民间文化,超越自身语言,使全世界都能够读懂。”对于如何讲好西安文化的故事,张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王双怀看来,中国历史文化的兴盛在文学、哲学、史学,以及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各个方面都有表现。“其中文学方面的代表题材诗歌非宝贵,尤其是唐代诗歌人才辈出,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诗人长安生活,创作出千古绝唱,这也是西安的一个宝贵财富。”他表示,树立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弘扬历史传统,重视学习经典,要将学习唐诗作为了解唐代文化的切入点,进行大力推广。

陕西是文化大省,更是旅游大省,张燕认为,作为陕西文旅发展龙头的西安应当发挥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等现有文化优势,将已经形成的优质特色产业继续做大,助力陕西形成万亿级的文旅产业。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第九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确立和“双中心”的获批,为陕西和西安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化要实现转化,传统文化要活化,就要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介入作为支撑。西安要发挥和放大自身的产业优势,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同时吸引更多创意型人才加入。抓住陕西科技创新的机遇,加大高科技项目研发力度,借助数据联通、系统分析、深度挖掘等,做强文化产业链。

张燕表示,民族的文化独特而有价值。西安是一个开放性城市,我们未来需要更加解放思想,政策更加开放,依托现有的开放平台整合文化资源,对接更多外部市场,建立涵盖贸易、文化、艺术等各类要素在内的开放市场,借助歌舞、演艺、影视作品、电影节等综合形式加速文化交融,丰富西安文艺演出市场,相关部门对文旅融合、文艺演出、特色文化产业等进行重点扶持,以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更大层次的文化相通,以文化带动经济社会贸易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西安市正在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动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小雁塔等历史文化片区建设,以文兴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秦始皇陵博物院及周边的改造提升,把兵马俑区域打造成高品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部省共建汉长安城推进步伐,理顺体制机制、加快规划修编,打造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样板,结合“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场景式体验,探索形成感受汉文化的集中打卡地。推动老城区改造提升,形成一批精品历史文化片区、历史文化街巷,使老城区成为遗产保护利用和文旅融合新亮点。

未来,西安将发掘和用好丰富文化资源,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彰显千年古都独特魅力,让厚重的文化活起来,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