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采访杨琳副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华商报》采访杨琳副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4-03-27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1905次  分享到:

《华商报》 04版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   2024-03-27

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陕西11市区重点方向明确

3月19日,陕西省发改委官网发布《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11个市(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点方向进行了明确。
   华商报记者十分关心这一事关家门口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实施计划,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江龙,陕西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琳博士为大家解读。
  理解新质生产力应先从背景开始
   在李江龙看来,理解新质生产力应先从背景开始。
   “概括来说,我们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新的新发展思路。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1.27万美元,应该很快将迈过人均GDP1.38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门槛。”李江龙说,“经济学中有个概念叫‘中等收入陷阱’,也就是从世界经济发展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水准后,很容易陷入停滞状态,即由生产效率趋于稳定、劳动力成本增加和技术进步缓慢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徘徊。而只有经过一系列有力改革与调整找到新经济增长点的国家才能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我们可以理解为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寻找新经济增长点的‘解药’,这也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产业创新集群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途径
   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但需要供给端的生产力增长作为基础。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人口、资本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但在人口增速下滑、资本边际收益下降的当下,技术——尤其是技术的变革、创新就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李江龙说,“这也就是新质生产力,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简单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和资本贡献之后的剩余部分。”
   不过,在李江龙看来,理解新质生产力,除新技术、创新和变革这个“新”维度外,还必须有“质”,也就是这些新技术、创新和变革必须要促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是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与建设,这就是《实施方案》对‘产业创新集群’涉及的产业、运行机制和发展脉络作出具体且详尽规划的原因。”李江龙说。
  要把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实施方案》还同时明确:‘产业创新集群要在高新区、经开区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内,且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市场开拓、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水电路网和污染物处理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李江龙说,“也就是说产业创新集群还是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产业基础好、设施完备的产业集群里建设。”
   这也是《实施方案》对陕西10地市和杨凌示范区的(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方向进行明确规划的本意。“希望各地市把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充分发挥出来,重点打造优势产业的产业创新集群。”李江龙说。
   比如,《实施方案》中明确西安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物联网等)、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增材制造、输变电装备等)、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新材料(超导等)等产业。
   “这都与西安已形成的优势产业有关。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与西安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和多个相关科研院所有关,重点发展新能源与本地的龙头企业隆基有关。”李江龙说,“再比如,杨凌重点发展现代种业、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也是显而易见,因为杨凌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科教资源方面有显著优势。而位于杨凌的中成药龙头企业步长制药也应是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杨凌产业创新集群重点建设方向的重要原因。”
  通过机制创新实现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
   既然产业创新集群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推动产业创新集群的高质量发展就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与形成。
   “但目前的产业集群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才需要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创新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其实《实施方案》中也提到了,比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协同创新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还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主体投资’等,但实现这些创新,一定需要相应机制体制的创新,以及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实施方案》中明确要建立‘六个1’工作机制、构筑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等。”李江龙说,“我想从这些层面去理解《实施方案》,就更容易理解目前方案涉及的篇章和框架。”
  指导思想清晰
  对标问题、明确主要任务

   陕西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琳博士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体现中国结构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最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换、促进最新科技与具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引领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
   杨琳认为,陕西是科教大省,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但是也存在科技资源分布不平衡,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高,科技与产业融合不紧密等突出问题。
   “《实施方案》指导思想清晰,对标问题、明确主要任务。一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细分领域,遴选若干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集群载体;二是建立‘六个1’工作机制(1个行动计划、1个重点园区、1份重点企业(机构)名录、1个重点项目清单、1个专家智库、1支产业投资基金),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健全高水平创新支撑、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专业化园区承载、全方位人才培养、多元化资金支持‘五大体系’,探索形成‘协同创新、链式整合、园区承载、集群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杨琳说,“《实施方案》为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我省优势领域高水平培育壮大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综合考量陕西各市(区)的优势领域、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明确了各市(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