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发布时间:2010-07-05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3385次  分享到:

  编者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赋予西安的重大历史使命,也为西安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近期,如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西安乃至全省掀起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和浓厚氛围。我院专家学者站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积极思考西安在新定位、新要求和新目标指引下发展的具体路径,深入研究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提出了很多颇具理论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石英: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追求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不仅是园区建设、交通建设、房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更是人口的“发展”。建设过程需要依靠人,建设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人。因此,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必须重视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在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起始阶段,人口数量的扩充是主要矛盾。我们提出西安人口发展的方针和原则是: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同步优化人口结构,逐步提升人口素质。以城市人口数量扩充为重点和切入点,同时注重通过补充新增人口,实现城市人口结构优化和人口素质提升。

  如何实现人口增长目标?一个途径是就地转移。西安的城市扩容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正在形成“组团式”带状大都市格局。现在各个新区范围内的原住民基本都为农业人口,新区建设土地征用后这些人口全部集中“农转非”,且居住形态更集中,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区居民。另一途径是吸引移民。任何国际化大都市都是移民城市,必须大力鼓励省内人口、国内人口、国际人口向西安永久移民。大量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都是扩

  大西安人口规模的重要措施。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第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吸引鼓励人口尤其是年轻优质人口流入政策。当前,可调研论证尽快实行以“居住证”替代“暂住证”制度。第二,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大量岗位聚人。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和新疆大开发的重要机遇,全力打造亚欧大陆桥节点城市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中心。第三,建设“国际教育之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吸引全国和国际年轻优质人口。第四,利用国内一流的医疗卫生资源优势,形成国内重要的西部医疗中心,塑造“健康之都”的形象,吸引流动人口,发展服务业。第五,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大幅提高旅游人口比重。

  张宝通:“三要素”驱动国际化大都市

  国务院规划批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主要基于三点:首先,西安在历史上就是国际化大都市,唐长安当时在世界上非常显赫;第二,西安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是因为它的重要地域区位——亚欧大陆桥中心位置的心脏城市;第三,西安的科技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等,能够带动西安成为中国的科教中心。

  目前,西安的城市格局以主城区为中心,东南西北分别是临潼、长安、咸阳、三原。如何创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格局,首先要考虑西安已有的城市格局,主要有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古城区,这里有曲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还有正在改造的大明宫遗址,以及传统意义上的老城区。第二个板块是高新区、航空基地,再加上现在的沣渭新区。第三个板块是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和国际港务区。这一块实际体现的是未来大都市现代化的主城区,在这里,地铁二号线修了,火车北客站修了,西安金融商务区也放在浐灞商务区,会成为亚欧大陆桥上的商务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个板块是泾渭工业新城和泾渭新区,再加上阎良航空基地,将建成最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整合西安已有的格局和沣渭新区,整体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思路就一目了然。建设西咸新区,依托沣渭新区、泾渭新区的开发,从而创建整个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格局,将沣渭新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城市新区。

  杨明丽:建立适应国际化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西安要充分发挥向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带领周边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生活的国际化:

  首先,建立适应国际化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建立地区创新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利用人才优势,形成国际性的技术研发中心、软件及其他产品的外贸中心,大力发展加工、代工、OEM集成制造,使西安成为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服务业外包中心。在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的基础上,通过准确的产业定位,诱导和培养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城市信息化和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西安的本地企业逐步形成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入国际采购网的能力,推动整个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大力推动生产要素市场的国际化,吸引外国的风险投资及其他资本进入西安,与西安本地丰富的自有知识产权及创业人群相结合,使西安的科技优势转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动西安企业利用园内外两个金融市场,积极推动企业海外上市,解决风险投资的退出问题。大力吸引海归,吸引外脑,营造国际化的人才高地。

  第二,发展西安的金融业、物流业、商贸业及会展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实现西安与西北各城市功能区分与互补,发挥西安商贸、金融、物流、信息、科技、文教的优势,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把西安发展成引领和支持周边贸易发展的龙头城市。

  第三,发展数字西安,营造现代城市的神经网络,使城市运行处于敏捷状态。西安市的电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已经普及,需要发展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对网络的有效利用。通过三网融合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推广,普及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居民上网,推出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
第四,发展和提升西安的教科文事业,推动教育、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发展文化产业,营造亚洲知识中心。按照国际化的思路发展西安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形成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教育科研中心,提高留学生在学生中的比例。发挥陕西文化资源丰富、多元的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企业和文化产业企业,营造包括文艺创作、影视创作、出版、报刊、游戏、动漫、音像制作、演出、演员、歌星培训等多领域的大文化产业。

  刘世文:全方位提高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能力

  当前,我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国际化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能力。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这就要对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国际化、全球化新知识的学习,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着力点和努力方向,与世界发展的趋势同步。加强国际化现代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各级党组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能力,还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各国在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的先进经验。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强调组织的学习能力,使组织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发展和完善。这就要求不但要重视个人的学习,更要重视组织的学习提高机制,使组织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能力。为此,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在表现形式上,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党组织的学习与党组织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对国际化现代化知识的学习,党组织要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江波:将市民幸福感作为制定社会政策的出发点

  当前,社会政策已经由短缺期进入到大量生产期,民生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被越来越多地予以关注。西安城市的发展、国际化的水平离不开社会政策的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更需从社会政策取向方面营造软环境。社会政策制定应更细化、更具差异性和精致性;同时,还需借鉴东部发达地区重视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以老百姓的需求和幸福感作为政策设计和制定的出发点,作为政策评价的重要标准。

  第一,社会的多元性和社会政策的参与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和谐,就要在制定社会政策的过程中考虑到不同阶层的需求。就要在政策制定和实践中实现各阶层的对话、协商与沟通,体现社会政策的参与性。

  第二,社会的差异性和社会政策的精致性。社会政策在遵循普遍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考虑特殊性的问题。做到“全面照顾,差异关怀”。 

  第三,社会的开放性和社会政策的创新性。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是社会发展的中心。然而,怎样回应人的需求,就要在社会政策实践中不断地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第四,社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社会政策要体现对人的关怀,这种关怀不仅仅是来自于“物”和“钱”,更要体现在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上。社会政策是以赋权为取向,还是以福利为取向,或是两者兼备,或许还会争论下去。但是,一些社会救助政策在这方面存在盲点和误区是不容置疑的。

  王建康: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造相对宽松的土地供给环境

  为了解决农村宅基地利用中的浪费现象,为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造相对宽松的土地供给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全市农村宅基地占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细致(一家一户)的调查,在调查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问题的具体意见。对调查发现的违法占有的宅基地进行清理,追回或按非农建设用地追缴占用费。

  第二,建议调整对城中村拆迁补偿政策。加大土地储备力度,提高补偿标准,创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集约化利用土地,大力发展高层住宅安置失地农民,适度提高生产用地比例,保证失地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三,把村民宅基地的使用权物权化,允许异地置换和城乡置换,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规划区集中。

  第四,合理运用经济杠杆,推动空闲宅基地有条件地转让。以村为单位成立宅基地管理合作社,对空闲宅基地进行管理和运作,逐步改变目前农村宅基地无偿、无流转、无限期占有的现状。

  第五,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统筹城乡建设用地。

  吴刚:大力实施港城一体化战略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不临海、不临江,但却临港,可以通过西安国际港务区直达海边。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面临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关天内陆型开发开放高地等多重战略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陆港产业支撑薄弱、功能优势发挥欠佳的挑战。大力实施港城一体化战略,是实现港城联动,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实施固本强体工程,着力提升高位势差。港务区要依托目前实施的铁路集装箱、保税物流、公路码头重点项目以及6个百亿物流组团项目建设,策划实施能源化工重型装备制造基地、欧亚大陆桥商品集散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免税购物集中区等新的重大支撑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后劲,强化功能优势,提升高位势差。

  第二,充分发挥陆港功能优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要以项目为龙头,积极发展出口加工特色明显、运输量大的临港工业。吸引周边及陕北、陕南地区依赖海运的相关产业向临港工业区集聚,壮大港口经济规模,提高港口经济比重,增强港口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联度,使港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城市成为港口发展的支撑,形成以工兴港、以港兴城、以城促港的局面。

  第三,着力构建推进港城一体化联动协作的机制。一是建立大区域协作联动机制。建议由省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相关市县区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组成协调委员会,协调解决港城一体化重大问题。二是强化陆港经济发展规划的统一协调性。陆港经济将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未来发展最具活力增长点,是加快西安乃至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力支撑。三是加快编制西安国际港务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临港产业专项规划。
  第四,探索建立港城一体化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除了继续争取国家和地方增加投资规模外,还应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投入,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扩大港口投资来源。一是在争取国家支持、利用银行贷款、加强港口企业自我积累的同时,抓住《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机遇,大胆探索港口优势资源上市、发行债券、合资合作建港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探索实践资产转让、成立合资公司、出租、租赁、土地综合开发等多种途径,吸引民间资本、国外跨国公司、以及临港大企业、大货主的法人资产参与港口建设,盘活存量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