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社会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质性社会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1-09-26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341次  分享到:

  质性社会学的提出与探讨,是和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现实状况相联系的。正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所造成的难以言说的社会现实为质性社会学提供了现实文化背景,也为质性社会学研究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一、质性社会学的社会文化背景。当前,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变得愈加复杂化和“文化化”。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和中国转型期社会文化的快速变迁,对中国社会学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发展创新的机遇。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现状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经济发展方式的多样性与社会阶层结构的流变性、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尚未完成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文化的交汇。
  
  二、质性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质性社会学拒绝宏大理论和叙事,更关注日常生活世界,从行动者的体验和内心感受层面寻求有关“社会”的观念。古典社会学中质性研究的传统、当代西方相关的社会理论,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建构的理论、以及后现代理论思潮,都为质性社会学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而社会学的相邻学科——人类学的学科发展过程,也为质性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具体而言,古典社会学时期,韦伯的理解社会学、齐美尔对个人行为和个人之间互动关系的关注开创了社会学质性研究的传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学的中国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中国社会学的质性化过程,为中国社会学的质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日常生活领域的研究建构了重要的理论流派,为社会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尤其是现象学社会学理论和俗民方法论,则是质性社会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来源和基础之一。

  三、对质性社会学影响较大的三位后现代理论家的社会理论。后现代理论对客观性、理性、科学方法的解构,乃至对整个西方传统知识体系、理论体系的彻底批判,都为质性社会学的建构提供了深刻的启迪。作为社会学的姊妹学科,人类学的发展变迁是一个学科自身不断反思的过程,反映了学科对研究过程本身和表述方式的不断批判和修正。这也为质性社会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当前世界和中国变迁的社会文化是质性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而上述社会理论和思潮则为质性社会学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质性社会学的提出和建构也顺应了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