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日感想-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访日感想
发布时间:2012-09-08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066次  分享到:

  2012年2月26日至3月3日,我们有幸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青年学者访日代表团成员,受邀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本次出访系“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内容之一,也是一项兼具学术性和友好性的外事活动,受到了日方的盛情接待。

  访日期间,按照交流主题,代表团分为“地方自治”和“绿色经济”两个分团分别开展具体活动。在日中友好会馆的全程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下,“地方自治”分团先后走访了东京都、埼玉县、滋贺县、京都府、大阪府等地,与外务省、总务省、明治大学、埼玉市议会、松下政经塾、欧姆龙京都太阳株式会社、同志社大学、京都府厅等部门和机构进行了深入友好的学术交流。“绿色经济”分团先后走访了东京都、千叶县、滋贺县、京都市、大阪府等地,对环境省、东京财团、株式会社日立产机系统习志野事业所、庆应义塾大学、京都大学、废食用油燃料化设施、京都环境保护中心等机构进行了友好访问和细致交流。与此同时,代表团还通过参观东京塔、皇居二重桥、国会议事堂、宪政纪念馆、清水寺、金阁寺、西阵生活美术馆和平安神宫等,考察银座等日本典型商业区,体验日本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等活动,全方位了解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对日本留下了直观、鲜活的深刻印象。

  作为中国青年学者代表,在日期间,我们也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宣传介绍中国的国情与政策,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积极担当中日友好使者,维护两国关系健康发展。访日7天可以简单概括为六句话:活动主题鲜明、行程紧凑有序、交流卓有成效、言行有礼有节、双方印象良好、成果丰硕多样。

  访问交流中,双方围绕“地方自治”和“绿色经济”两个主题,通过日方介绍情况、代表团成员提问并参与讨论,或就某一议题展开学术对话等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理论研究与学术争鸣的氛围浓厚,充分彰显了“学术之旅”的宗旨。

  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明治时期就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日本地方自治制度中,有两条主要的原则,一是地方有权建立自治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中央政府;二是尊崇公民自治理念,地方居民可以不同程度地参与处理公共机构的事务。具体而言,在日本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自治机构的行政首长、议会议员,这是其地方自治民主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公民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保障。同时,日本地方行政首长接受选民监督,对选民负责,议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制约。这种地方自治制度对国家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虽然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与日本不同,但客观来看,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民主性具有其进步意义,对我国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搞好港澳自治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方面不乏启示和参考价值,值得我们以学习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


在宪政纪念馆了解日本政治发展史

  日本实施了以同时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政策,绿色经济逐步取代了高碳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促使日本经济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有两种典型代表:“宇都模式”和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围绕发展绿色经济主要有两条实施路径:一是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及其科技实力的强大支撑,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二是依靠有力高效的法律切实保障,通过与绿色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循环型社会构建。

  中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转型,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在这方面日本有着许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但也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


在环境省听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介绍

  2012年正值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在短暂的7天时间里,我们以礼仪之举、亲身体验和直观感受,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增进了中日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心灵沟通,堪称是一次“友好之旅”。

  日方在活动组织安排方面的周密与人性化,令人受益颇多。赴日临行前的欢送晚宴、初到日本的欢迎招待会、离日回国前的欢送报告会、每日清晨的悉心问候、每晚入睡前的友好提示、对团员民族习惯的尊重与关照、对团员生日的惊喜策划……每一时、每一事,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严谨细致的处事风格,更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在日本松下政经塾,“以真诚之心汇集众智”被列为首条《塾训》,“人和,才能推动事物前进。经常以感谢之心协力互勉,以培养信赖感,实现真正的发展”被作为《五誓》之一,这些理念得到交流双方的共同推崇。在所有交流活动中,双方相互理解、默契配合,坦诚相见、凝聚共识,有效地培养了团员的国际理解和国际协作精神。在极富民族特色的日式晚宴上,大家谈笑风生、互送祝福、情意浓浓,两国民歌、舞蹈等传统文化交织相融、互映生辉、一派祥和。由此,我们也不由得产生了更多的感想和更深的思索。

  1.发展中日关系的最终推动力是两国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与执著

  发展中日关系是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不仅包括贸易关系上的双赢,也包括两国发展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双方都不能因一时一事而影响大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坚信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中日两国应积极为构建“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同时,还必须对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领土争端来挑畔是非、激化矛盾的图谋保持高度警惕。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只要彼此坚持“邻嫌我避、邻乐我喜、邻困我援、邻恶我防、邻好我学”的相处之道,中日两国关系就一定会走出困局,走向健康、良好、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得到实质性落实

  声名卓著的松下政经塾,被誉为日本政治家的摇篮,所培养的248名毕业生中,已有78人步入政坛身居要职。在松下政经塾,学生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是打扫校园卫生,然后到海边跑步3公里,以增强体力。学生每天还要练剑道、习书道、吟诵古文校训,每年进行一次在24小时内走完100公里的急行军训练。教学中,松下政经塾没有设置固定的课程,虽然有时候会请各领域的专家来讲课,但大多时候是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进行自学,并互相为师。即使是上课,也是学生与老师围坐在同一张桌子自由讨论。松下政经塾也没有给学生灌输特定的国家观、政治观、外交观,而是尽力给学生提供了解政治、经济、防卫以及外交的机会,让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里,“人道精神”与“终身学习”被视为衡量学生是否有毕业资格的重要标准。由此观照中国的素质教育,应该切实加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号、概念和形式层面。

  3.应以敬畏之心保护心灵生态和自然生态

  保护弱者,最重要的是满足其通过工作实现自立生活的愿望。日本欧姆龙太阳之家,遵循“有残障,不放弃,通过自动化技术弥补肢体不足”的理念,利用科学技术弥补障碍者丧失的身体机能,营造让障碍者通过自身劳动发掘人生意义的环境,并以此来保护弱势群体的尊严和就业权利,使他们回归社会,感受工作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剩余机能创造美好生活。与此相同,对诚信的恪守、对资源的珍惜、对环境的呵护,同样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在日本,诚信意识深植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节能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体现在每一个社会公众的实际行动中。当前,我国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可以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和措施,加快构筑心灵生态和自然生态双重屏障的步伐。

  4.坚持一种循环再利用的资源认识观

  日本有“混合起来就是垃圾,分开就是资源”的标语,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日本是如何认识资源的。在现代社会,应该重新认识和估量使用完的产品、零部件、材料等背后的价值,不能将它们视为一般的废弃物而应看作静脉资源。为了解决废弃物问题,日本实施的3R政策即Reduse(减少废弃物排放量)、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循环再利用),就是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系列政策措施,具体来讲,就是通过这些办法的实施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面临着数量规模巨大的垃圾需要处理,如何“变废为宝”,是对我们的资源循环再利用机制及其相关处理技术的考验,因此,亟需借鉴先进经验,以此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5.建立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

  日本自从平安时代在京都建都,其约有上千年的作为都城的历史,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和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为了适应未来的城市建设,京都市设计了一个理想中的未来京都图景,即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最尖端技术”相融合,建设低碳城市,为实现可持续性低碳社会而努力。包括采取了引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通过环境教育实现生活方式的低碳化,开展生物柴油燃料化工程,推行“愉快漫步的城市”战略,创建京都型智能城市等政策措施。这些设想及其相关实施经验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如何将历史与未来、现代与传统、文化与技术、发展与福祉等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

  访日期间,恰逢中日国民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之际,所有的美好和愉悦既是代表团每位成员的真切感知,也是两国民众的共同心愿。诗意言之,在这个和煦的春天里,一缕春风轻抚友谊之弦,使真情和声,让心志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