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布时间:2012-12-13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118149次  分享到: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浸透着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想,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党和人民的关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方向。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享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彰显。

  在经济建设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不断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打牢人民生活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是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我们不能因为过去一些片面发展经济而带来的问题就怀疑或否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而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在政治建设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政治追求。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党一以贯之的鲜明立场。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党始终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城乡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司法民主体制建设不断推进,党的民主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国家领导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和监督制约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在文化建设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精神生活质量、丰富精神世界和增强精神力量的价值诉求。为了谁、依靠谁是推进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以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始终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等等,这些党在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论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创共享的道路。

  在社会建设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个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既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又是社会建设成果的享有者。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的今天,加强社会建设,提升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当做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和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已是毫无置疑。必须从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当前,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改善和保障民生,实质是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切实满足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需求。加强社会建设关键是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归根结底是解决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等。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路径。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90多年来党成功领导和科学执政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开创和发展的根本,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对人民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始终不渝坚持人民的立场,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