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腊八节的话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关于腊八节的话题
发布时间:2013-01-18      作者:佚名    来源:$EndFalse$    访问量:2010次  分享到:


关于腊八节的主题

  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腊八节的主题有对当年丰收的欢庆和来年丰收的期盼;古人腊八当天还要举行感谢祖先和神灵(如门神、灶神、井神)等的祭祀仪式和逐疫活动(如驱鬼避疫的“傩”仪式。)后来,由于佛教的传入,腊八节逐渐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关中俗信认为,过腊八也是为了敬祭神农、后稷、百谷、先农、邮表、犹虎、防和、水庸沟等八位农神。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颂腊八这一节日,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较早描写腊八的有晋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四言《大腊》:“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宋代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诗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添清新气息。可见,宋人已有互相赠送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地方相沿成习以至现代。

关于腊八粥和腊八面

  腊八粥是伴随着腊八节应运而生的节令食品,以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见长。我国古代就有腊八粥,最晚见于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富有特色的腊八粥。

  陕西关中各地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但因粮食作物及其他物产差异而出现用料的不同。估计腊八粥或腊八饭的品种,在关中地区至少有20个以上:西安、户县、周至、兴平、咸阳等地以大颗粒玉米糁为主,加以适量黄豆及其他豆类;蔬菜中必须有胡萝卜(当地人称胡萝卜为“腊八萝卜”);泾阳一带腊八早饭吃各种粮食和蔬菜搭配成的八味臊子面或腊八粥;东部蒲城一带一般是在烩面片里放进臊子、小米等,当天年轻妇女要回娘家吃腊八饭;华阴一带往面条中加大米、肉、菜、粉条等;长武的腊八粥,或用黑粘米和大枣煮粥,或用黏米配以麦仁、高粱米、玉米,加肉丁、豆腐、黄花和臊子汤,或用糯米、花生、豆子等煮成硬粥,配以青红丝、核桃仁和白糖、烧酒;陇县等地以小米、大豆为主,伴以豆腐、白菜、萝卜、臊子等,又或者以荞面为皮、肉菜为馅包成圆形称作“雀儿头”的面食与米同煮;凤翔人腊八早饭用小米或大米做成粥,过去富裕家庭在粥中加进红豆、核桃、元肉、杏仁等,贫穷家庭一般加进炒豆腐和蔬菜。大多地方讲究以八味粮菜来照应腊八的“八”字,如泾阳的腊八粥里有小面片、小米、糁子、大米、小豆、大豆、粉条、豆芽共八样。除此,以大颗玉米粒为主料的地方都在初七夜用文火熬腊八粥,熬一整夜。

  腊八早饭讲究吃得很早,天不亮就要吃。吃腊八粥或腊八饭前先请祖先和家宅六神享用,还要给禽畜、树木“吃”,如在果树上砍小口以腊八粥浇之;陇县等地还给门、磨子、碌碡、碾子等“吃”。凤翔一带就流传着“天吃腊八,风调雨顺;地吃腊八,五谷丰登”的民谚。关中人讲究把腊八粥一直吃到正月,取“五谷丰登,连年有余”之意。户县民谣云:“腊八粥,吃不足(‘足’字口语读如‘纠’);腊八面,吃不断。”

  各地还特别讲究邻里之间互相赠送腊八粥,借此将一年来的不愉快在谦让和祝福声中消除净尽,家家的腊八粥也就成为具有团结意义的“百家饭”了,从而形成更加和谐睦邻、融融泄泄的邻里关系。

  旧时,凤县一带还于腊月初七日晚上,将一碗水放置院内,腊八早晨看碗的何方结冰最厚,认为冰厚的那个方向,来年五谷定获丰收。澄城一带讲究腊八天未亮就要让长工吃了臊子面、拿上工钱回家去,俗信认为这样一来,主家和长工之间就会情长义厚。旬邑一带腊八当天早晨,男人们黎明即起,纷纷奔向井台打水,据说第一个打上水的人,来年会交好运。

  关中俗信认为腊八以前出生的人,其虚龄比腊八以后多一岁,以能够在腊八以前哪怕是腊八前夕甚至腊八当天出生为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