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唐韵关中人 ——《关中民俗》推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秦风唐韵关中人 ——《关中民俗》推介
发布时间:2011-06-02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4209次  分享到:
    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 

    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子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 
    
    “秦中自古帝王州”,巍巍秦岭、滔滔黄河成就了13朝帝王将相,也孕育了关中丰富的、多元化的民族民俗文化。在东至潼关,西抵大散关(在宝鸡市),南到武关(在丹凤县),北达萧关(在甘肃省环县)的陕西关中,四季分明,风光迤逦,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既有庙堂神气,又有青山灵气——十五的花灯、端阳的粽子、繁花似锦的民间艺术、尊老爱幼的美德、谦逊礼让的风范、精忠报国的传统,凡此种种,无不凝聚着关中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11年1月,由我院孙立新研究员担任执行主编的《关中民俗》一书由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西安文史资料第三十辑,全面而系统地描述了关中的民俗风情,从婚丧嫁娶的人生礼仪、农林牧商的物质生产、吃穿住用行的物质生活到岁时节令、传统节日、民间诸神、巫术、禁忌以及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娱乐,对包括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宝鸡等地区41个民俗文化点在内的关中“民俗文化圈”的民俗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全书内容细致详尽、体例完整严谨,编排图文并茂,叙述深入浅出,极尽全力地展示了关中民俗文化的馥郁美艳,异彩风华。 

    在对关中民俗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中,作者还注重对其发展变化予以描述,关中民俗是人们在长期民俗文化实践中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而形成的,既有继承发扬,又有革故鼎新,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进。其中,一些崇神拜鬼的宗教迷信、铺张奢靡的婚丧习俗被逐渐摒弃,同时许多古老的习俗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继承古代风俗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文化格局,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正是《关中民俗》一书从理论和具体实践层面提出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