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之以圣哲之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社科文苑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社科文苑
广之以圣哲之学
——浅谈书法艺术的哲学思维
发布时间:2015-01-30         来源:文学艺术研究所 李巍    访问量:8580次  分享到: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主张学书须“广之以圣哲之学”,因为书法艺术是诸多传统艺术中最具“中国意味”的形式。可以说,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体现,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具象表达,是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一、书法精神的哲学思维

谈及书法,一定会从华夏文字的起源讲起。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书法艺术与文字相伴而生,无论是瘦硬劲峭的殷代甲骨,丰厚凝重的周代金文,还是富丽堂皇的秦代小篆,都以一种“中国意味”展示着自己的生命状态,昭示着中国文化的生命哲学。

华夏民族的人文精神,是被整个世界以及各个民族整体认同的一种精神,统领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取向。这种独特的精神即是中国哲学思维中的和谐精神与变易精神。所谓和谐,是指中国哲学思维中的阴阳对立统一观;所谓变易,是指万物在“天行健”中实现“自强不息”的自我成长。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更深层次上即是对这种中国精神的继承。《兰亭序》之所以能成为书法审美的最高典范,即在于它集中抒发了王羲之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写意出了他的生命状态。《兰亭序》的风度是“道”和“技”的和谐统一,它不追求情绪性的夸张与偏激却隽永妍美,使得后代无论持何种倾向的书家,都能在《兰亭序》里找到法的依托和美的源流。

中国哲学思维渗透在中国文人的一生中,在建功立业上,秉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信念;在落寞失意时,拥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淡泊心境。此两种交融的心态成为中国文人出世、入世的真实写照,也深刻地体现出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因此,只有从艺术、文化、民族精神中理解中国哲学,才能更深入地研究书法艺术。

二、书法技法的哲学思维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汉字形态的复杂赋予了书法艺术的线条、结体以及章法自由变化的想象空间。在书法家的手中,一个个造型各异的汉字充满生命力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刻,以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汉字,已经具备了强烈的审美意识。

书法的三要素为:用笔、结字、章法。中国书法用笔讲究“中锋用笔”、“侧锋取势”、“藏露互见”、“方圆兼备”、“无垂不缩”、“无往不收”,这些都是阴阳对立统一观在具体笔法中的表达。其次,书法结体讲求在中宫紧守、重心平稳的基础上追求动静结合、顾盼生姿的点画法则,因此作为个体的书家在进行演绎时却各具姿态、潇洒烂漫。甚至同一书家在同一作品中对同一字的处理都不尽相同。“计白当黑”、“点画呼应”、“密处不犯”、“疏处不离”这样充满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语言在古典书论中俯仰皆是。

书法艺术章法中的“错落有致”、“左右逢源”、“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群星坠落”、“清朗无痕”,都是要求在对立统一的审美意识中寻求平衡,最终成就气韵通达的艺术作品。

总之,书法艺术是“技”与“道”的和谐统一。技者,笔墨技巧也。道者,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也。王右军与颜鲁公之性情不同,笔墨技巧也风格各异。《兰亭序》清华淡雅的美学风格,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祭侄稿》的沉着悲痛,使观者穿越千年似乎依然能遥想鲁公老泪纵横、不能自抑的情形。所以,若以《兰亭》之笔墨抒《祭侄》之情,无疑南辕北辙,此书艺之大谬也。

三、书法创作的哲学思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变易思想,是中国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华夏民族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下,完成了推陈出新的繁衍生成。变易思想也成为我们民族绵延千年、永葆青春的秘籍。在艺术的创作中,既有古拙浑朴的篆书、古朴卓雅的隶书,也有法度森严的楷书、流美恣肆的行书,更有豪迈苍茫的草书,书法艺术自身也在历史的更替中创新出各具风神的书体。

对于书法创作而言,首先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理清自己的创作思路。当代书法家需要做的就是在历代前贤的根基上寻找、完善、突破自我,也即在时代发生变化的大前提下,把传统的共性融入书家的个性之中,创造书法艺术的时代价值。通过自己的笔墨、意志、审美判断去完善时代和人民对艺术的需要。

其次,在书法的创作中,要以传统哲学、传统文化作为思想理论体系。实践的过程就需要大量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刻认知,这些,被称为“字外功”。“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因此,书法创作的提升不单单是技法层面的要求,更深层次是书家综合修养的体现。

最后,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要求的是艺术家心灵的崇高,较之文学修养更为高古玄妙。风姿绰约的《兰亭序》除却技法上的变幻莫测,其美学价值更在于右军精神世界的崇高。王羲之等魏晋名士的作为被归纳为“魏晋风度”,成为后世文人追求的人生风范。因此,艺术家修炼纯粹、自由的本我心境是书法创作的最高要求。

书法艺术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具象表达,从古至今,华夏民族的喜怒哀乐、天地之变,都一寓于书法。因此,学习、研究书法首先要认知、继承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这样,书法艺术才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