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专访我院张宝通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专访我院张宝通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1-03-02      作者:佚名    来源:新闻宣传中心    访问量:2571次  分享到:

  《陕西日报》专访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研究员,2月28日3版、9版分别作报道,详细内容如下:

  《陕西日报》3版  2011年2月28日  

实现居民增收需克服“陕西现象”
——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
本报记者  王向华

  记者:今年全国许多省都把居民增收计划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陕西也不例外,那么我省现在推行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条件成熟吗?是否具备经济承受能力?
    
  张宝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近年来西部发展速度明显超过东部,陕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陕西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台阶,与此同时,“十二五”国家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位置。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在西部建设四大基地,即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在陕西布局了两大经济区,即关中—天水经济区和陕甘宁经济区。这两大经济区分别承载着上述四大基地,整个布局好像是给陕西规划的一样。因此陕西在“十二五”会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完全具备实现居民收入增加的经济能力。
    
  目前,陕西在关中布局了先进制造业基地,要率先创新发展;在陕北布局了能源化工基地,要持续跨越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区要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陕甘宁经济区要做强榆林市、带动陕甘宁、融入环渤海。这将使陕西和沿海各省一样形成双极结构,真正成为西部强省,支撑居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记者:目前我省实现居民增收计划还需克服哪些不利因素?
    
  张宝通:实现居民增收首先要克服“陕西现象”。造成“陕西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陕西是典型的“二元结构”,不仅城乡结构是二元的,而且整个经济结构是二元的。陕西原来的基础很落后,其先进产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布局和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形成的,而不是由地方经济成长起来的。先进部分和落后部分在体制上是隔离的,产业链是断裂的。面对二元的结构,我们以前实行的是一元化的战略,扬长避短,只注重发挥先进部分的优势,而忽视加快落后部分的发展,重视了强省,轻视了富民,因而导致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二元结构是落后地区实现现代化必经的阶段,是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二元的结构或两张皮的经济,我们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两手抓,两条腿走路,两个轮子跑,而不能当独臂将军,单腿跳,开独轮车。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只有全面发展了,把蛋糕做大了,收入才可能倍增。因此,我们应当主要靠科学发展而不是“科学分配”推动居民收入增加。

  记者:您对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宝通:要顺利实现居民增收计划,具体需做好五个两手抓:一是一手抓自主创新,一手抓推广应用。要将陕西的科技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把科学技术真正变成第一生产力,使其产生效益,为老百姓带来实惠;二是一手抓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一手抓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富民产业,让老百姓充分就业,增加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三是一手抓国有控股的大企业集团,一手抓民营中小企业。要鼓励全民创业,让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四是一手抓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一手抓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五是一手抓关中陕北重点区域发展,一手抓陕南的突破发展。要加快西三角构建,把陕南建成国家级绿色产业基地,突破循环发展,带动秦巴山区脱贫致富。
 
  (链接:http://www.sxdaily.com.cn/data/2011glms/20110228_9863696_7.htm

  《陕西日报》9版  2011年2月28日

“十二五”,陕北将持续跨越
  ——访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
本报记者  杨静  见习记者  霍海澎

  记者:陕西的“十二五”规划中,将陕北的总体发展战略由“跨越发展”改为“持续发展”,意义何在?
    
  张宝通:我觉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陕北“十一五”期间已经是重点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这5年,陕西能源化工产业增加值超过50%,其中榆林的工业增加值超越了西安,延安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宝鸡,整个陕西的产业格局发生了转变,陕北确实实现了跨越发展。再往前看,由于陕北的产业结构和沿海不是同构,沿海的发展越好,对于陕北的能源需求越大,陕北煤油资源就卖得更好,因此就会出现沿海发展得越好,陕北发展也就越好。所以“十二五”规划中的“持续”发展首先就包括继续跨越的战略要求。
    
  第二层,由于陕北本身生态环境脆弱,加上能源开发必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那么在跨越发展的前提下,也要保障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因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陕北要持续发展,实际上包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记者:陕北在“十二五”期间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张宝通:首先,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把阴山以南,秦岭以北,贺兰山以东,太行山以西,作为国家能源最集中区域,这个区域的中心在榆林。另外,陕北也是即将出台的包括陕北、蒙西南、宁东、陇东在内的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地带。
    
  其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在西部又布了4个基地: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前两个基地建设实际上是留给陕甘宁蒙,留给陕北的。同时,布了3个经济区,包括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西部大开发第一个十年,把这3个基地变成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要把这一块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地区,这当然也能辐射到陕北。另外,在陕甘宁经济区中,陕西肯定要做强陕北,带动陕甘宁,融入中国未来经济的第一增长区——环渤海。
    
  因此,“十二五”期间,陕北要充分地抓住这些机遇。

  记者:面对“十二五”发展机遇,陕北该如何持续跨越?
    
  张宝通:我觉得首先要解放思想,全力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在强调效率的时候,要兼顾公平,在强调发展的同时把富民放在前面。
    
  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延安在资源方面,相比于榆林显得不足,但红色旅游是一大优势,因此要在做强旅游上下功夫。其次,黄土资源也是延安的优势。目前,耕地是最稀缺的资源,温总理反复讲,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我觉得,延安可以借助于黄土资源,把黄土变成耕地,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这样,既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也拓宽了地方的发展空间。
    
  对于榆林,要继续发挥能源的优势,提高产能和综合利用率。我认为加大能源开发力度与生态环境治理并不矛盾,并且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举个例子,鄂尔多斯发展理念比较开放,敢于大胆地挖煤,敢于大胆地发电,并且,从榆林往北一看,整个鄂尔多斯是绿油油的,生态环境治理得非常好,原因就是发展速度快,财政收入高,才有实力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再一个就是鄂尔多斯用煤炭换装备制造业,换非煤产业,鄂尔多斯的装备制造业、非煤产业已经形成,那么,这个地区即使煤挖完了仍然可以持续发展。其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榆林形成以煤炭、天然气、石油、岩盐采掘为基础,以电力、化工、建材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能源化工基地已见雏形,在“十二五”时期要借助发展机遇,延长产业链,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陕北经济发展的龙头。

  记者:“十二五”时期,该如何有效解决陕北发展中出现的如贫富差距、生态破坏等问题?

  张宝通: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发展,持续跨越,是解决陕北一切问题的根本。发展了,有钱了,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说神木,有钱了你才能去搞免费医疗,府谷、吴起,有钱了,教育才能免费。在榆林,北六县对口支援南六县,也是有钱了才能支援。其实,一切问题不是因为GDP这个蛋糕太大带来的,而是分配不公引起的,因此,要在继续把GDP做大的情况下(绝对不要反对把GDP做大,GDP是蛋糕啊),加大对低收入者保障、劳动力培养就业、城乡统筹发展等的力度,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做强县域经济。

  (链接:http://www.sxdaily.com.cn/data/bssbgc/20110228_9775280_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