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研究所召开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研讨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动态
文学艺术研究所召开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1-07-27         来源:文学艺术研究所    访问量:20153次  分享到:

微信图片_20210727111357.jpg

7月25日,由文学艺术研究所主办、陕西省作家协会协办的康铁岭长篇小说《书院门1991》研讨会在西安唐乐宫举行。研讨会由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张艳茜主持,文学艺术研究所科研人员毋燕、韩红艳、李蔚参会并作主题发言。参加研讨会的还有长期活跃在全国文学评论界,尤其是对陕西文学研究和评论作出突出成绩的学者、专家李建军、牛宏宝,有为陕西文学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界和出版界的精英张书省、惠西平,有陕西的老中青三代知名评论家李星、韩养民、刘炜评、邢小利、韩鲁华、仵埂、段建军、王晓渭等,以及作家、书画家、文旅从业者等50余人。大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审视这部作品的文学意义、历史价值与社会影响。

长篇小说《书院门1911》以古都西安闻名遐迩的文化街区书院门为载体,围绕秦岭深处华阳县民办教师“二进二出”书院门的故事,牵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在这条古老街区谋生的五行八作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映射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从乡村到城市人们精神上的巨大震荡,真实地折射出我国改革初期社会变革不可阻挡的趋势、泥沙俱下的乱象以及在时代浪潮推涌下唯利是图者们道德的沉沦和人格的嬗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改革开放迎风破浪迈步向前的艰难历程。

生活之树常青,生命之水长流。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从时代变迁、人物命运、人生意义的追寻与反思等多方面对小说进行严谨审评,大家一致肯定了《书院门1991》丰富的生活实感和画面感,认为小说正是得益于作者琐细的生活体验,才能对市场经济大潮裹挟下各色人等进行再现般的描绘,从而绘就了一卷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市井风俗群像。小说的生活流汇聚而映现的时代烙印,也引起了评论家们关于小说的叙事动力与合理性的热烈议论,并就小说在素材取舍、人物塑造、结构布局以及艺术淬炼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艳茜指出,陕西博大精深和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作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资源,也使得陕西作家成为最具实力的创作群体之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创作的优秀作品感动过、影响过无数人,他们的探索和成就铭刻于中国文学的史册。新时期以来,陕西的文学创作更是非常活跃,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等都是为读者熟知的名字,《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已经成为茅盾文学奖序列里的标志性作品。与这些作家同时代的老一代陕西文学评论家、学者专家胡采、王愚、李星、刘建军、费秉勋等和新一代的评论家韩鲁华、李国平、邢小利、仵埂、段建军、刘炜评、周燕芬等,他们是作家的朋友,也是作家的诤友,是他们营造了建设性的批评环境,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与作家们长期的激情对话,就没有陕西文学的辉煌。文学艺术研究所主办此次研讨会,正是期望可以接续陕西优秀的文艺批评传统,不遗余力地助力新时代“文学陕军”队伍的建设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