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日报》发表王长寿研究员学术观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西安日报》发表王长寿研究员学术观点
发布时间:2021-12-31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7548次  分享到:

《西安日报》2021年12月29日 08版 理论与实践

为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日前,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理论研讨会。来自市委政研室、市委党史研究室、市社科院负责同志和来自陕西省社科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建党百年四个伟大成就及其当代价值、“十个坚持”宝贵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等主题开展深入讨论交流。本版特编发此次研讨会专家学者发言精华,以期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为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映照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

樊建武(西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本版以下简称《决议》)开篇第一句就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将此作为主题主线贯穿始终,是一份映照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政治宣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不是天生的,党的领导地位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来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尊、自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深沉持久、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的权威,毫不动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沿着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继续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聚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吴旺延(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这对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党和人民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全面贯彻。

首先,必须抓好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坚持党管人才,源源不断地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其次,要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健全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再次,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主战场,要对标国家重大战略,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任务。最后,对西安来说,要将科教资源富集的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到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中去,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合作。同时,要抢抓机遇,尽快制定完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为其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及优质的服务,将西安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的人才高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契合点

燕连福(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理论同实践的结合;那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历史和现代的结合。

第一个契合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精神相契合,纠正了教条主义,推进了中国革命。正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工农武装割据的策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迎来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个契合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立自主”精神相契合,纠正了经验主义,推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有效纠正了经验主义,避免了对前苏联建设经验的照搬。也是因为坚持独立自主,中国共产党才能自信面对中国问题,提出中国方案,成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

第三个契合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与时偕行”精神相契合,纠正了唯书唯上主义,推进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纠正了“文革”期间唯书唯上的错误倾向,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审时度势,形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这些成果都是建立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时偕行”精神的创新性发展。

第四个契合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精神相契合,避免了形式主义,推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知行合一”,通过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做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知、真行、真信,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

孔祥利(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理解我国如何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明确我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与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决议》高度概括了四个时期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四个时期的伟大成就,始终围绕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主线。具体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使我们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永续接力的结果,我们要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要把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弥足珍贵的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王长寿(陕西省社科院文化与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发挥西安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的优势,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科学指引。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二是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促进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三是要坚持培根铸魂。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四是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文化与互联网深度跨界融合,打造一批有竞争力、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总之,要坚持守正创新,把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并把学习成效体现在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全部工作之中,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公共服务,丰富文化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必须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阮云志(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决议》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坚持敢于斗争”是其中一条。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敢于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取得了伟大历史成就。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抓住和用好这一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同时,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的逆全球化行为时有发生。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坚决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逆全球化作斗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要坚决与腐败作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苍蝇老虎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此外,坚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仅要坚定斗争方向、斗争立场和斗争原则,还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艺术。要大力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同时坚持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结合,手段性与目的性相统一。

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任维哲(西安财经大学教授):《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要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首先,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坚持生态优先、创造高品质生活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其次,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只有创新驱动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从外延式扩张上升为内涵式发展。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第三,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作为制定各类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真正打牢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第四,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稳定性。要针对经济波动,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加强预期管理;要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第五,绿色发展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政策导向、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发展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地方智库作用

高东新(市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决议》指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地方智库必将大有可为。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决策中,地方智库应围绕与城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开展必要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要针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不同阶段,开展全过程深入的调研,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并关注其表现形式和主要特征,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理论支撑。

具体来说,地方智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助力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是要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这就要求地方智库在开展相关研究时,要锚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理顺城市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复杂联系,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抓住提升城市治理的关键点。要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围绕城市治理活动开展调查研究,逐步揭示其内在规律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做好综合分析研判,从整体大局中寻找解决城市治理的思路和措施。三是要牢记开展研究的基准点。在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活动中,应以人民为中心,以事实为基础,不断丰富研究成果。同时,还应借助各种媒介,积极做好成果转化,做好科学理论的引导工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地方智库力量。

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严磊(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奋力谱写西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要持续聚焦“五个扎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走深走实。必须坚定不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国家级开发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抓手,聚焦前端、尖端、高端产业;要持续放大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功能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将西安打造成为西部科技创新高地。

二是要全面落实“五项要求”,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细落地。必须提高站位,带头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耕自由贸易“试验田”,加速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快形成大交通集成、大物流集散、大产业集聚、大商贸集汇、大平台承载的开放格局,以更大力度抓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不断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三是要牢记嘱托,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见行见效。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赋予陕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大使命。西安必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特别是要围绕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穿落实到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

窦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宣研处处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既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又坚持了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既彰显了自信自强,又体现了居安思危、深谋远虑,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是一份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为我们开展党史研究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党史研究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党的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党史研究工作者要“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做好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记录者、维护者、宣传者和实践者。具体来说,一是要争当“急先锋”,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六中全会精神丰富和完善党史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用“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二是要把握党史宣传教育方向,定位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总结宣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理论宣讲和研究阐释,以通俗明了、易于接受的话语宣传好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以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理论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深度挖掘和利用好地方党史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发挥优势,并将党史研究宣传工作与全市工作大局结合起来,自觉地将党史工作融入到全市的中心工作中去,找准切入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不负使命。

写好立德树人新答卷

王莉(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坚持将立德树人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是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成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三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要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将红色基因和党史元素作为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充分释放课程主渠道的思政育人效能。四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立体场域。要推进学校发展史与百年党史融通育人,深入持久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凝练学校特色精神文化,以史铸魂、以史育人;要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立体场域,建好红色文化长廊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大力培育优良学风、教风、校风,以此培养具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新时代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