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黄河远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刘宁:黄河远眺
发布时间:2022-12-19      作者:刘宁    来源:《西安晚报》    访问量:5640次  分享到:

极目远眺,黄河就在眼前,宽阔的河床里是清澈的河水,二舅的家就坐落在黄土高原这千沟万壑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地见过黄河,山野的风清而冽,吹在脸上有寒气,就连阳光洒在脸上、手上,都是冰凉的。二舅的四合院坐落在面前的这片空地后面,四四方方的青砖瓦房显示出农家院落的齐整庄严,拴在门口的大黄狗甩着尾巴偶尔吠了几声。

从陕西到山西,剪不断的亲情相连,相逢黄河岸边的激动。河岸边的树木尚小,纤细的枝干在阳光的照射下,与河水、蓝天的映衬呈现出俊朗的美。有的形成剪影和岸边枯草相间,更见风韵。北方的白杨树异常的挺拔,山西黄河岸边的风光是一幅明艳的画卷。等到了没有树林的地方,黄河便和岸堤连在一起,河面淼阔。时不时见废弃的窑洞如蚁穴,密密麻麻地陈列在黄土高原上。

二舅过去居住的窑洞也在这里,黄土围成的院墙,中间是四四方方的院子,再往后延伸就是过去的两孔窑洞,六十年前二舅从陕西被家人送到山西,就在这片土崖前,为养母、妻子、儿女,还有自己打下这两孔窑洞,缔造了一个温暖的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窑洞啊?那天我和舅母专门去看了当年他们全家的栖身之处。两孔窑洞里面连一根木头都没有,黄土高原黄土的垂直性,让土窑不用任何支撑物都可以保持它的坚固,而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很穷,根本没有一根木头,只有这黄土不要钱,只要有力气,打一孔窑洞,还可再打一孔。旧窑里是泥坯子墙,前面是炕,中间做厨房,后面堆杂物。

二舅叔伯兄弟的儿子借了这两孔窑洞来住。我们去时,阳光照在院子里暖和得很,大概是因为风吹到崖前就被挡住了。黄土高原上这原始的民居依然有它冬暖的优势,估计到了夏天也会很凉。当年它们为二舅全家遮风挡雨,如今被二舅叔伯兄弟的儿子和媳妇借居,因为媳妇怀了孩子就要生产了,也许这是什么习俗,如果不是因为特殊情况,估计也不会借二舅的窑洞住。我像参观历史遗址一样参观这两孔黄土高原上的旧窑。这里是二舅流血流汗的地方,当年他过继到山西平陆姨母家做儿子,贫穷的家不能提供给他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就在这里挖出一方家园,而像二舅家这样的旧窑周边还有好多。当年晋南农民都是在这样的窑洞里生活、繁衍,而今都有了新居,搬到崖上住了。

二舅在自己的两孔窑洞上建造了新居。因为新宅院前半部是过去窑洞的位置所在,不能承重,二舅建造新居,便有意将这里空出来,留做前院。晋南农民的新院落都是这样的建造模式,前面一段黄土崖,后面是院落。清晨起来,站在院前这片空旷的土地上向远处望去,看见崖下远远的黄河,河对面的三门峡,如果不怕冷,春寒中顺着青砖砌成的楼梯上去,站在屋顶上瞭望,愈加清晰而完整的黄河便在眼底。

二舅的四合院内有处空闲地,舅母说春天时,他们就会在这里种些蔬菜,炒菜时到院里摘几个辣椒,或者茄子、豆角什么的,生活过得惬意自在。如今晋南的农民基本上都已过上近乎城里人的生活了,粮食全部是买的,过去自己做醋,现在也不做了。冬天家里的炉子生得旺旺的,没有严冬的寒冷感觉。二舅院落外种了些果树,村外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果树,在春寒料峭里枯寒的树枝挺出初春的信息。这个时候,它们只有枝干,一到春天,村子里,村子外,苹果树开花,桃树开花,粉的一片,白的一片,漂亮极了。

在二舅家的院子里,我们照了一张合影,合影里有舅母、表妹、表弟、弟媳,两个双胞胎侄子,还有我和女儿。初春的阳光乍暖还寒,四合院纯色的青砖庄严周正,大红绒的门帘喜庆热烈。我们感受到亲人团聚的快乐,感受到大自然的严寒和温暖,更感受到黄河边上一个和谐美满家的温暖。目光越过宽阔浩渺的黄河河面,对面是河南三门峡,二舅的两个孙子就在三门峡市里上学。每到周末二舅就开车,驶过黄河大桥,接孩子回家团聚。历史沧桑变化,远离老家的二舅逐渐地把山西当做了自己的家,并在这里生儿育女,儿子又生了儿子,这个家便延续兴旺起来了。我站在二舅的四合院前,面对黄河,留给四合院的是一个背影,但却给人的是前景和希望。

黄河边上的家!一个多么温暖的文化意象。这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根脉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苦难和光荣。冬天的春夜在二舅家里我们谈笑风生,说往事,说亲人离别相聚的伤感和高兴,说今天的生活,说二舅开车到三门峡接送两个孙子的高兴情景,说平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说起太多太多的事情,我知道在我们聊天的屋外,所有的树枝都向天空伸展开来和天空构成一幅极美的画面。


刘宁, 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西安晚报》2022年12月19日第04版副刊·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