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张燕: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发布时间:2023-09-11      作者:张燕    来源:《西安日报》    访问量:6042次  分享到: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西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担负好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

  西安的传统文化拥有极强的代表性、识别性和包容性,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呈现出如下特点:

  文化资源总量大且分布广。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缔造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灿烂历史文化。这使得西安文化资源等级较高、种类繁多、存量丰富且分布广泛,其中,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以秦腔、户县农民画、蓝田玉雕、西安扎染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形成了种类齐全且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除此之外,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更是汇集了兼具革命性和先进性的红色文化资源,拥有以民用航天科技、军工科技和现代农业科技等为标志的科教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底蕴厚重且认同感强。首先,西安文化具有兼容性。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自古就是东西方国际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这些都推动了西安文化多元多样化发展,使其兼容并蓄、丰富多彩。其次,西安文化具有辐射性。西安在历史上曾长期是政治中心,由于历史上人口的大迁移,西安文化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直至海外。最后,西安文化具有创新性。西安文化之所以延绵数千年,在于其自我继承的同时,又不断创新发展,这也是西安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

  进入新时代,西安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尽显活力:

  ——全社会文明素质普遍提升。西安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显现,诚信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加强,全社会文明素质普遍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近年来,西安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进入成熟阶段,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秦腔艺术节,文化事业实现繁荣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传承发展。一方面,西安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厚,电视剧、电影产量稳居西部第一,音乐创作跻身全国一流。另一方面,依托文化遗产驱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唐芙蓉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一大批历史文化景区应运而生,相关文创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以影视、动漫、演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对外文化交流成果显著。近年来,西安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加强文化合作、拓展交流平台、拓宽交流渠道、创新交流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新IP。今年8月,第十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2023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共吸引27个国家和地区、21个省(区、市)代表团、700余家文化旅游企业、9800余名展商参展,15万人次走进展馆观展。博览会期间,现场交易额达6000余万元,29个重点文旅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达143.48亿元,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二是多次策划组织文化展演团组赴葡萄牙、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交流活动,全面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魄和西安文化的特色。三是先后与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白俄罗斯明斯克中国文化中心开展年度文化交流合作,努力讲好陕西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当前,西安要在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上先行示范,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构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化协同发展体系。一是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市场竞争力。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抢占国际文化产业制高点。二是以传统节日为契机,进一步丰富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宣传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概念,让人民群众从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三是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促进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应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对学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只有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实现蓬勃发展。四是利用新媒体,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存储方式和传播形式,使其从传统走进现实,增强影响力和生命力。

  第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西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有着丰富而珍贵的红色遗迹。要进一步深挖西安红色资源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弘扬好革命文化、传承好红色基因,让红色血脉世代相传。

  第三,不断完善保护文物、发展文化、传承文明的机制举措。要通过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村),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文化”,既为其保护设立了有效的屏障,又将文化遗产的真实状态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保护体系。要持续深化文艺院团、景区、考古调查勘探、文旅人才引育等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形成更多“率先”“带头”“先行”的过硬成果。要注重数字化保护和利用,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处理信息资料,建立图文声像等各类数据库,同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和展演、展示场所,构建良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文化环境。


张燕,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西安日报》2023年9月11日07版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