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采访张燕研究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媒体聚焦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媒体聚焦
《陕西日报》采访张燕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4-03-07         来源:宣传信息中心    访问量:3627次  分享到:

《陕西日报》2024-03-07

数字化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访谈嘉宾:

陕西省社科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三级研究员 张燕

长安大学教授、陕西文化发展与融合创新智库负责人 金栋昌

问: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下,以推动“四个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为突破,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已是大势所趋。数字化发展会给陕西传统文旅业态带来哪些改变?

金栋昌:数字经济是新经济形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的关键领域。数字经济的核心本质是科技赋能,对于传统文旅业态而言,文化数字化是科技赋能文旅产业的重点方向。其在文旅产业的生产端、经营端和消费端带来连锁改变,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文旅产业生态的重构。从生产端来看,近年来以ChatGPT、Sora、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内容生产技术和平台加速迭代升级,极大改变了传统文化创意设计、内容创作与生产等文化生产模式,并将持续在生产成本、竞争结构、人才队伍等方面产生连锁反应。从经营端来看,文旅的数字化发展会进一步趋向平台经济模式。旅游行业的OTA企业、大众消费平台、直播间等新媒体平台,甚至一些拥有流量的跨行业平台,正在成长为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主力平台。在流量已经成为核心商业模式的时代,文旅产业传统的线下经营与服务模式持续遭遇着规模化发展之痛、转型发展之困。从消费端来看,数字技术在不断革新人们的消费方式、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增加人们的消费获得感。一句话概括,就是数字化消费正在倒逼文旅产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论是文旅的内容本身,还是文旅消费品的实时热度、预约服务、体验评价、同行游客社群、衍生消费等个性化、定制化、配套化消费服务,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可谓是“无消费不数字”。

问:有机遇就有挑战。在数字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下,传统业态占比居多的陕西文化旅游业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张燕: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旅游景点、旅游文化被搬到“线上屏前”。线上旅游已经成为许多人了解世界的一部分。在直播的助力下,另一种旅游形式——旅游直播被催生出来。这不仅让“流量变现”,还让“消费扩容”。目前,陕西各地的旅游信息化、智慧化建设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旅游行业还未形成实时完整的动态数据库,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导致已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用性不强。另外,陕西文旅市场需求多样且旺盛,文旅供给未能通过数字赋能与之充分匹配,两者融合度不足,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文化旅游需求。再有,陕西支持技术融合文旅产业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相关的政策文件较为宏观,微观的实施细则较少,特别是涉及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金融财税、行业规范与技术标准等支持性配套政策仍需细化,支持力度也略显不足。这些因素导致实现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的精品项目不多。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性是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建议陕西构建全数据赋能旅游治理和服务的新模式,推进旅游数字化转型。

问: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陕西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金栋昌: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加速布局数字文旅产业,各省各地均在数字文旅竞争的赛道上发力。作为文化旅游大省,陕西也在积极加快数字文旅的发展步伐。包括《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陕西省打造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陕西省关于加快文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在内的一揽子省级政策,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使得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沉浸式体验空间、西安城墙“诗歌大模型”场景、《山河诗长安》央视春晚节目等为代表的全国文旅爆款产品涌现出来。在数字技术赋能下,“文化爆款”不断成为“消费爆款”。延续这一积极发展态势,陕西应着力在“一张蓝图、一个网络、一批场景”3个方面努力,持续锻造有行业领导力的数字文旅新优势。其中,“一张蓝图”就是绘制陕西数字文旅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蓝图,重构数字文旅产业新生态的整体格局,推动全省文旅在资源端、生产端、经营端和消费端持续数字化和智能化,持之以恒形成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一个网络”就是搭建支撑陕西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与社会合作网络,尤其是在一体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西北区域中心建设过程中构建支撑数字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资源网,在推进数字文旅项目中打造全球科技赋能陕西数字文旅产业链的合作伙伴网络;“一批场景”就是按照文旅产业子类特性,因地制宜打造有标准、有自主专利、有文化特色、有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文旅场景体系,切实形成陕西数字文旅产业的集群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