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陕西文艺的时代风景-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

您的位置:首页 - 科研资讯 - 科研成果
刘宁:陕西文艺的时代风景
发布时间:2024-05-09      作者:刘宁    来源:《陕西日报》    访问量:638次  分享到:

从以周秦汉唐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演艺到热火朝天的群众文艺,携带着文化基因的陕西文艺已然崛起。地域文化为陕西文艺发展带来不竭的创作灵感,科技创新激发文艺的生命力,推动陕西文旅出圈,展现陕西文艺迷人的时代风景。

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中,动画人物李白与分会场的观众万人同吟《将进酒》的场景令人热血沸腾。从1982年陕西省歌舞剧院《仿唐乐舞》推出至今,西安演艺已经走过四十余年发展历程,形成以秦文化、唐文化并重的演艺空间格局。《西安千古情》、《复活的军团》、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唐风演艺……从仿唐乐舞到丝路文化展示、市井生活沉浸式互动,西安演艺借助科技手段实现历史文化资源、文化IP融合,成为陕西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西安剧场演艺精彩纷呈。新年伊始,西安歌舞剧院的舞剧《门》以张萱名画《捣练图》中的妇女劳作场面开场,再现开元盛世长安一百零八坊的社会图景。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杂技剧《如梦长安》亮相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员多次谢幕,观众掌声不息。今年3月,话剧《延水谣》《共产党宣言》、儿童剧《爷爷的水稻田》、豫剧《花儿朵朵开》、杂技剧《孙子兵法》《第三战队》获得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支持。

西安演艺已跻身陕西文化品牌行列,并展示出陕西文艺全方位的新变化。西安演艺的绝大多数作品已突破了全息交互技术与人机结合的舞台物理界限,有的还使用全隐藏式可升降水下舞台等技术手段,增加舞美观赏性。AR、VR、AI等技术的运用创造了演艺虚与实的结合,也因此诞生了新的文艺群体,如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歌手、自由美术工作者等。新的文艺群体推动陕西文艺进入新的时代。

西安演艺开创出主题文化公园、文创园区、文化产业园等公共文化空间。古城墙、老建筑等建筑场域的沉浸式互动观演,给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剧新体验。

西安演艺使陕西文艺呈现出新风貌、拥有新内涵,将现代科技、历史题材、时代审美、文化消费融合在一起,将特色美食、潮流文创等业态汇集,不但提升西安城市品牌和文化软实力,而且拉动城市经济。各类艺术之间跨界融合集群出现。

新时代陕西文艺之群众文艺蓬勃兴起。2024年春节期间,陇县举办社火表演活动,省内外多家社火表演队联袂献艺。周至十八会由周至县四镇十八个村庄轮流举办。在武功河滩会、杨凌姜嫄古庙会以及药王山庙会,人们都可看到民间传统文化活化传承与创意传播的“风景”。村晚也在乡村旅游中脱颖而出。2023年,宝鸡市举办了县级村晚近百场,线上线下服务群众近300万人次。群众在麦田等生产、生活空间演出,锣鼓、秧歌、社火等各种非遗元素精彩呈现,乡村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西安鄠邑区的关中忙罢会上,农民自编自导自演,将村庄变成大舞台,展示出群众文艺的活力。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群众文艺有了新的内涵。已流传两千年的富平老鼓、秦汉战鼓彰显民族奋进的精气神,武功河滩会弥漫着缅怀农业始祖后稷的文化乡愁。以非遗展演和群众原生态生活呈现等构成的群众文艺,将乡村生活元素与现代度假休闲理念融合在一起,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群众文艺之新还在于集群呈现性。周至十八会将集市贸易、民俗展演、地方饮食聚集起来,显现出与农耕生活有关的新体验、新气象。陇县社火表演出现百面战旗、百面战鼓、百人社火的盛大场面,使民俗深深烙下文化印记,民俗活动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色出演与现代科技融合,传统文艺与新媒体双向赋能,展现出老手艺传承的时代气息。

陕西文艺表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求新求变的特点。在陕派说唱、传统戏曲、陕西方言里延续着秦风秦韵秦声,清晰地显现出一条从秦汉百戏、汉乐府、隋唐艺术到明清戏曲、延安文艺、当代城市演艺、乡村群众文艺的历史发展脉络。科技与艺术融合彰显出迷人的时代风景,引发青年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心理认同。当代西安呈现出古今交融、焕然一新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时代新风景。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明城墙景区等地的夜景令人赏心悦目;北院门、永兴坊饮食街区让人流连忘返;易俗社文化街区、白鹿原影视城让年轻受众获得文化新体验。乡村活力也在节庆的喧嚣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以传统节庆为时间节点,以非遗为表演内容,以短视频、直播等为传播手段,群众文艺将传统乡村生活与现代时尚理念融合在一起,与城市演艺一起构成城乡新颜。

深耕特色文化IP,展现在地文化无穷魅力,跨界融合、古今交融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陕西文艺的重要特征。在城市、在乡村,陕西文艺因艺而动,逐美而行。

  

刘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原文刊登在《陕西日报》2024年05月09日11版)